1樓:手機使用者
珠脫仁波切開示
開基法師:
珠脫仁波切:
長養慈悲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長養我們的慈悲心,最重要的是,你要常常提醒自己。每五分鐘、每十分鐘,你就提醒自己一下:
“我應該好好地長養我的慈悲心,我應該好好地鞏固我的菩提心。”長養慈悲心,首先要做到不斷地提醒自己。
其次,你要常常誦讀一些可以激勵菩提心的經典或是聆聽善知識的開示。這樣可以使我們自己的菩提心、慈悲心更加堅固。舉例說,就好像一個女人,她也許從來沒做過母親,不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就要隨時去照顧這個孩子,這個孩子會不會肚子餓?
這個孩子會不會受著涼了?他是不是要這個?還是要那個?
照顧菩提心,就像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你把一切眾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像母親一般地去照顧他、關心他,那麼,那麼你的菩提心就會慢慢地、不斷地增長起來。不過,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你要常常提醒自己。
另一方面,增長菩提心、大悲心的方法,就是:你常常要以佛 --- 以釋迦牟尼佛 --- 為我們學習的榜樣。你看佛陀經歷了多少生、多少劫的修行,他為了達到無上正等正覺,他怎麼樣去修習福德,他怎麼樣為利益眾生而努力。
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要什麼,眾生也要什麼;我們自己不要什麼,眾生也一樣不要什麼。我們要從這個“將心比心”的角度,來長養我們的慈悲心。
同時,我們是生在一個黑暗的、空檔的時代裡面,這個時代,釋迦牟尼佛已經涅盤,而彌勒菩薩還沒降生到人間。在這樣的時代裡面,我們需要親近一些真正的善知識。這些善知識們在佛法上有正知正覺,在修持上已經有了成就,我們需要這些善知識的教導。
如果沒有這些善知識的教導,人生就會處於黑暗之中。所以我們要珍惜一切親近善知識的因緣。要恭敬善知識、感恩善知識,要以善知識為榜樣,去除我們自己的壞習氣,降服我們自己的惡念。
所以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裡面,依止真正的善知識,也是我們長養大悲心、菩提心很重要的一個因緣。沒有真正的大善知識,好像走路沒有路燈一樣。所以我們要發心來恭敬善知識、供養善知識、依止善知識、隨順善知識教,只要依止有修行的上師,我們的菩提心就能夠不斷地鞏固。
再其次,“聞”、“思”、“修”的智慧也非常重要,我們要經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夠得到證悟。聞思修的第一步是聽“聞”善知識的教導,然後要“思”,也就是要常常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覺察自己的過失。惟有覺察自己的過失,才是正確的起“修”的時候;如此經過“思”的抉擇、觀照的抉擇之後,才能夠把佛法真正地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所有一切的智慧都是來自聞思修的基礎。
有了聞思修的基礎之後,我們很多的智慧就會開發出來,我們會很清晰、會懂得判斷,會懂得怎樣去抉擇,會懂得如何增長我們的菩提心。
此外要常常痛念“無常”。不管我們多麼有錢,或是在社會上擁有多少東西,如果此刻一口氣不來,什麼都不是你的,什麼都與你無關;所以,要常常痛念“無常”,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去執著什麼東西,應該把心放在正法上。即使是一個國王,不管他擁有多少軍隊,國庫裡有多少珍寶,可是一旦一口氣不來的話,什麼都不是他的了。
因為生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我們能親近善知識的善因緣。我們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眾生,他們都沒有親近善知識的因緣,因此我們有親近善知識的因緣,就要更加珍惜。
也許我們會覺得惶恐,覺得沒有把握這一生、在這一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但是可以確信的是,只要我們能夠在聞思修上真正地下功夫,在戒定慧上真正地用心去修持,那麼,至少在我們未來的成佛之路,我們已種下非常好的種子,培養非常好的資糧了。
整個佛法的修持核心就是要去利益眾生。為什麼“利益眾生”對於我們整個佛法的修行那麼重要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六波羅蜜”的修持,就是靠眾生來成就的。
沒有眾生做物件,我們沒有辦法去實踐“佈施波羅蜜”;沒有眾生嚴厲的考驗,我們無法落實“持戒波羅蜜”;沒有眾生的打擊、羞辱,我們不能成就“忍辱波羅蜜”;不管是精進、禪定、智慧,一切都離不開眾生,所以佛法的修持重心之所在,就是常常想到“利益眾生”。整個佛法的架構,簡單的說,就是如何去圓滿六波羅蜜的修持。
為了徹底實踐六波羅蜜的修持,我們要發大誓願,要有大擔當。因為六波羅蜜講來講去,都離不開大悲心與大般若。要“悲智雙運”,才能圓滿六波羅蜜的實踐。
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們就要學習去觀想: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的動物被殺?多少的動物糊里糊塗地犧牲了它們的生命!
今天又有多少人,正在醫院裡忍受者病苦的折磨!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想到這些地方,我們自然就會生起慈悲心、生起菩提心,然後,許下一個大的悲願:但願所有我的用功修持的功德,迴向給所有這些已經被殺的動物,願它們永遠不在遭受到苦難與折磨,願它們能夠往生善道,來人間聽聞正法;也願所有在醫院裡受苦的眾生,都能遠離病苦,早日**,也能夠聽聞正法,學習正法,護持正法。
人生難得,我們要感恩這一世我們能夠來到人間,我們擁有父母、兄弟、師長、還有許多愛護我們的人;同時,我們也要認知到,過去生、過去世我們也擁有無數量的父母、兄弟、師長;而我們的未來世,也將會有無量數的父母、兄弟、師長。因此,我們要觀想:一切的眾生,他們都有可能曾經是我的父母、兄弟、師長,他們都與我息息相關。
此時應該要生起無量的慈悲心、感恩心,來回報過去、現在、未來這些無量數的父母、兄弟、師長。如此經常的觀想,則有助於開展我們的慈悲心與感恩心。
例如,眼前也許有一隻受傷的小鳥,或是有一個需要被照顧、被保護的孩子,我們豈能視若無睹?要知道這隻小鳥,或是這個孩子此刻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樣的因緣,都是來幫助我們開展菩提心。也有可能他們在過去、現在、未來正是我們的父母、兄弟與師長。
這個時候,我們要生起大悲心,盡最大的力量把他們從痛苦中解救出來。
如果我們能夠常常保持這樣一份慈悲心,那麼,我們修習慈悲的善根就會不斷不斷地自然成長。同時就從這個當中,我們的智慧也會生起。我們如果能夠常常照顧身邊的人,我們就會改變我們自己的習性。
我們原來看到別人的過失就生氣,看到別人的錯誤就覺得不能忍受的習氣,自然地就會轉變過來。只要我們常常提醒自己,常常生起這樣的悲心,自然地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慈悲心越來越廣大。慈悲心不是一夕之間成就的事情。
慈悲心是一點一滴,每天、每天不斷的培養,每天、每天去關懷別人,然後從這當中,你的慈悲心就會很自然地擴大起來。
大悲心是我們菩提道的根,就像花一樣,像樹一樣,如果這個根不鞏固,這個根沒有扎得很深的話,那麼,這棵樹、這個花一定長得不好。所以,要像種花一樣,像種樹一樣,這個善根要把它扎得很深很深,自然而然地,我們就很容易得到正覺得大果。所以我們要修持正法,要獲得無上的正果,就要常常在菩提心的根本上,在大悲心的根本上做功夫。
2樓:潛川如斯
多多參與佛教活動,多放生,多持咒唸經,往往是大型活動會觸及自己的慈悲心
關於佛教的放生
佛教都說不殺生,但蔬菜也是個生命呀,為什麼吃素呢?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殺生,植物動物都不應該殺,植物只是不說話而已,也是細胞組成的生命,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植物不流血而殺之,這是假裝善良而已,自己所不欲勿施與植物。我為植物說句公道話,解開佛說不殺生卻傷害植物的偽善
4樓:奔向那爛陀
所謂生者,有靈之。在輪迴上來講,沒聽說植物也投胎輪迴。若說這物已成精,也是神話故事所言,目前還沒聽說誰家白菜成精了,誰家韭菜投胎回來了。所以,植物這種生命是沒有靈魂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佛教的說法,純粹是無法自圓其說。真相就是:佛教徒也得吃喝拉撒,不吃飯傳教總會餓死。
所以退而求其次,吃“看起來沒有生命”的蔬菜。因為不吃,就餓死。所以說,宗教是虛偽的。
只是求得心靈的慰藉。
6樓:莫極
在生物學上,蔬菜和動物一樣屬於生命。
但是在佛教中,生命特指“有情”,而佛經中多數也是提到“有情”這個詞而不是“生命”。按照北傳佛教的義理,擁有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的才能叫做有情。而蔬菜不具有末那識和阿賴耶識,不參與輪迴機制,也沒有貪、嗔、痴三毒,不造善業或者不善業。
食用它們或者殺害它們時,它們不會生起嗔怒、恐懼等心,所以也不會在輪迴機制中產生相應的不善業,所以食用它們是被允許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中天生萬物分有情和無情,蔬菜是無情,因此可吃。
8樓:忘歌柏
生命是因為有眼耳鼻舌身所以 被殺的時候會很難過 痛苦
菜沒有眼耳鼻舌身 所以他沒有痛苦 所以吃沒什麼問題
9樓:匿名使用者
只要活著,無時無刻都在殺生。蔬菜這些屬於無情眾生,不會感受到有情眾生那麼大的痛苦。我們得生存所以方便吃素。只有真正成就了那無時無刻,舉手投足都是利益無量眾生。。。
10樓:無盡意
佛教所說不殺生,是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有貪生怕死,有仇恨報復)這對於修行者不利。蔬菜屬於無情眾生。不殺生的目的,是提升我們的慈悲心。
11樓:堅持
因為連素都不吃 會餓死
12樓:匿名使用者
去吃吧,多吃點肉啊
傻x型的,吃素是因為吃肉不健康
哪那麼多大道理
食肉者鄙 聽過沒?
13樓:秋天的山風
蔬菜是植物,不叫動物,佛教是提倡不殺動物。吃素是不欠賬,吃五兩還半斤。
14樓:鹽焚
只能說對於生命概念或範疇的理解過於簡單和無知、盲目,自大無邊,再加上對性的禁錮,基本上是一種自我膨脹的、無視自然科學的、反自然規律的宗教意識。
15樓:匿名使用者
白菜有命無生,不吃有生無命!
16樓:匿名使用者
4528666652778555
什麼才是慈悲心
儲魂哥 什麼是慈悲心呢?這個很難,容人之心 能容納別人。容納什麼樣的人?是容納有智慧的 慈悲的 有功德的人?把涅?苦滅 之快樂分享於眾生,稱為 慈 同感眾生其苦,並助眾生拔除其苦,稱為 悲 二者合稱為 慈悲 慈悲心來自圓滿的覺性。當一個人滅苦以後,也就是覺性圓滿以後,他的慈悲心才會油然升起。佛陀也是...
佛教中什麼是慈悲心,佛教中的慈悲心 是不是就是同情心
璩莉 您好為了建立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我們應該培養慈悲心,增進智慧。悲智雙運可以使人們達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只具有善心而忽略了智力,我們將成為好心的傻瓜 相反地,如果我們光注重智力發展而忽略了情感的培育,我們將變成沒有同情心的頑固智者。根據佛教教義,為了求取性靈上的自在,人們必須結合慈悲心和智...
怎樣才能有慈悲心
平衡光 隨喜。問的好。這個問題佛菩薩早就給我們總結好了。就是要不斷的修習 七重因果 啊。七重因果教授 一,知母 思惟法界有情都是自己的母親 二,念恩 思惟一切有情於我有恩 三,報恩 思惟當報一切有情恩 四,悅意慈 見一切有情猶如愛子生歡喜心 五,大悲 思惟一切有情於生死中受無量苦,我當如何令其得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