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暮夏淺眠
通過登樓觀感,抒發了詩人感懷家國,慨嘆時勢,無限悲痛和憂愁之感。
原文:登岳陽樓·其一
【作者】陳與義 【朝代】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譯文: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捲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
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望是什麼心緒?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登樓憑弔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2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通過登樓觀感,抒發了詩人抒發了作者輾轉江湘,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甌缺,中原動盪之憂;以及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
3樓:雲間井
抒發了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傷心之情。借登樓抒發了作者輾轉江湘,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甌缺,中原動盪之憂;以及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
4樓:兔爺
就是。。額。。不得志,然後就寫了
登岳陽樓杜甫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以自敘和抒情為主,真摯感人,內容豐富,風格雄渾,意境開闊巨集偉,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置身於杜甫營造出的詩境中, 胸襟為之開闊,精神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吟誦起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孟浩然之「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些描繪洞庭湖的千古佳句,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更給人震撼心靈之感,它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的絕唱。
寫這首《登岳陽樓》的時候,杜甫已經是五十七歲的老人了,僅過了兩年,他就用盡了人生的全部時光。五十知天命的杜甫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 貧病交加,再加上祖國不能統一,北歸無望,他們一家人只能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當他邁著艱難的腳步,登上岳陽樓,遙望故鄉的時候,不禁觸景感懷,提筆寫下這不朽的篇章,使其成為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被前人稱作盛唐五律第一詩。
6樓:文史一家人
表達了詩人雖然自己身世坎坷,但不忘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了對風雨飄搖中的大唐王朝深深的憂慮。
詩中把湖山之勝與詩人心中家國多難的悲哀結合起來抒寫,表達了詩人因湖山之景而觸動身世之悲,滿腹的孤身漂泊之感與萬里鄉關之思.表現了詩人越在個人不幸之時越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擴充套件資料:
《登岳陽樓》作品原文及賞析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詩歌賞析
此詩為登樓抒懷之作。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
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
聯絡下文更是如此。
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
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成為兩塊。
「乾坤日夜浮」是說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彷彿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彷彿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浮」字也有動態感,彷彿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蕩動的結果。
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無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訊息,一點音信。「親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瞭解朝裡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
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詩人全家擠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訊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
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火就在北面燃燒。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
「憑軒涕泗流」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於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
「憑軒涕泗流」 一句中,則凝聚著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後,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這首詩意境開闊巨集麗,表現手法變化多樣。首聯敘述,交代登樓緣由;頷聯描寫,繪製巨集闊壯觀圖景,又運用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尾聯又運用了抒情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從詩人的感情發展脈絡上說,首聯蘊含喜悅,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悽苦,尾聯變為悲傷。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
7樓:岸裡何以顧
登岳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吳楚:指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帶.
【簡析】大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後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淒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心.
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登岳陽樓》這首詩篇幅雖短但氣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勝與詩人心中家國多難的悲哀結合起來抒寫,表達了詩人因湖山之景而觸動身世之悲,滿腹的孤身漂泊之感與萬里鄉關之思.表現了詩人越在個人不幸之時越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8樓:皓凌
杜甫的《登岳陽樓》抒發了詩人由衷的禮讚,不過詩人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詩文如下:
《登岳陽樓》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在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首聯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
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
9樓:
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傷心
登岳陽樓其一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樓:小白家裡小白
第一首通過登樓觀感,抒發了詩人感懷家國,慨嘆時勢,無限悲痛和憂愁之感。
原詩:《登岳陽樓二首.其一》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釋義: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捲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
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
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望是什麼心緒?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
登樓憑弔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註釋:⑴簾旌(jīng):酒店或茶館的招子。夕陽遲:夕陽緩慢地下沉。遲,緩慢。
⑵吳蜀橫分地:三國時吳國和蜀國爭奪荊州,吳將魯肅曾率兵萬人駐紮在岳陽。橫分,這裡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難:公元2023年(宋欽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憑危:指登樓。憑,靠著。危,指高處。
⑸弔古:哀弔,憑弔。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2023年),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心繫國家。同時也工於填詞。
11樓:匿名使用者
抒發了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傷心之情。借登樓抒發了作者輾轉江湘,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甌缺,中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原動盪之憂;以及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
12樓:匿名使用者
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對自己年事已高的嘆息和遠離家鄉的悲傷之情
13樓:匿名使用者
反映了他對親人的懷念。
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4樓:high芋頭小姐
登岳陽樓(其一)通過登樓觀感,抒發了詩人感懷家國,慨嘆時勢,無限悲痛和憂愁之感。
《登岳陽樓》二首都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一首是詩人寫岳陽樓的開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鄭重其事。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巨集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
詩的頷聯從靜態舒緩的景物描寫中振起,轉而為強烈的抒情。彷彿是**的變奏,這兩句詩似乎是在重複上面的主題,風格卻又迥然不同了。經過前面的蓄勢,詩人終於在頸聯以近於直呼的方式,發出了最高亢最強烈的吶喊: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這兩句詩,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詩的最後一聯,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時,詩人已屆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頭」;不說傷今,而言「弔古」,含蓄蘊藉,意味深長;「風霜」明指自然事物,實喻社會現實,語意雙關;而「老木滄波」更是包裹詩人形象的一件外衣,無限悲恨。
15樓:天使沒有遺棄我
你們的答案都不準,應該是 這首詩通過登樓觀感抒發了作者輾轉江湘顛沛流離之苦,中原動盪之憂,以及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
16樓:暮次
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對自己年事已高的嘆息和遠離家鄉的悲傷之情
杜甫的《登岳陽樓》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7樓:木木木子丶李
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從總體上看,江山之壯闊與詩人胸襟之悲壯闊大相表裡,故雖悲傷卻不消沉。雖沉鬱卻不壓抑。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白話譯文
從前只聽說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賞析此詩為登樓抒懷之作。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
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
擴充套件資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登岳陽樓的翻譯急急急急!!!!!!!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增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連線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寬廣無邊 ...
杜甫在寫《登岳陽樓》時的一些情況
夏末汀芷 1 寫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二年 767年 杜甫57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大曆三年 768年 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 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嶽州 今屬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 壯闊無...
關於“岳陽樓”的名句有哪些,關於岳陽樓的名句賞析
韓琴 1,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代 杜甫 登岳陽樓 白話文釋義 很早聽過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2,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