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吃什麼有講究麼?有誰知到的請告訴一下

時間 2021-07-05 09:42:43

1樓:8399小遊戲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

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

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晒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

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

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

」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

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寶雞這邊講究二月二吃豆豆!各種顏色的豆類,還有面粉做的!

3樓:營業廳

早上不要吃麵條,招蟲子的,吃豆子、油餅。

二月二的風俗是吃什麼

4樓:大野瘦子

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

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5樓:吃桃蘸大醬

1、麵條

吃麵條,也叫吃「龍鬚」,龍鬚麵也由此而得名。「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人們用吃麵條的習俗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雲布雨,廣灑甘霖。

2、餃子

到了二月二,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這一天吃餃子被稱作「吃龍耳」。過去,醫學不發達,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大概人們認為「龍抬頭」會鎮住一切病害,吃了「龍耳」,龍會保佑自己身體健康,祛除百病,到現在還流傳著「二月二吃水餃,百病懼龍體外跑」的順口溜。

3、炒豆子

炒黃豆源自武唐時期的傳說,據傳因武則天奪唐氏江山,改國號為周,引玉帝大怒,命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玉龍不忍,違反帝諭私自降水,結果被打下凡界,壓在山下,並立了一座字碑,上寫:「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百姓們為救玉龍,想盡了辦法,這年的農曆二月二,人們發現黃豆都是金黃的,很像金豆,於是家家戶戶都炒了很多黃豆,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玉帝因此而釋放了玉龍,人間得降甘霖。

4、燜子

「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成金黃色,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吃的時候,把煎好的燜子盛到碟子裡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

5、煎餅

二月二還有吃煎餅的習俗。二月二吃的煎餅多是高粱面或白麵做的。把面調得粘糊糊的,把鍋燒熱,最好是平底鍋,用一塊肥肉一搓,以防粘鍋,再把調好的麵糊攤在鍋內,用鏟子攤勻,轉眼就熟。

這是因為當時正好是驚蟄前後,各種毒蟲都開始活動,人們以此來提醒不要受毒蟲的傷害。

6樓:期待她發現愛

農曆二月初二,是「春龍節」,也稱為「農耕節」,「青龍節」,傳說中龍抬頭的日子。中國的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這一天,是龍欲飛**的日子。

從節氣上說,這一天也處在「雨水」、「春分」、「驚蟄」這件,這雖然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是「龍的功勞」,所以各地舉行祭祀活動,或者製作象徵意義的美食,都是想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因自古我們民族就有著對龍的敬畏與推崇,所以在二月二這天就將吃「龍」字食物來沾喜氣,如將麵條叫做「龍鬚「,餃子叫做「龍耳」,將餅子叫做「龍鱗」等。那今天就盤點一下,各地二月二這天的飲食風俗吧。

二月二這天,豬頭肉是沒有什麼地域性的,很多地方都有吃豬頭肉的風俗。古代,豬頭是供奉的貢品,是不能隨意動的,而一般人家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殺豬宰羊,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後,之前殺的豬也就差不多吃完了。

但最後剩下這個豬頭必須留在二月二,因為古人認為要把最好的祭拜給龍王吃,臨近二月二最好的也就有豬頭了,所以從很早開始起就有以「豬頭祭龍頭,食豬頭為抬龍頭的說法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我這裡是吃龍蛋(也就是雞蛋)也有吃餃子的

8樓:時子昀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麵和稀攤為煎餅,名曰『薰蟲』」。

二月二要吃什麼

9樓:六鴻卓

1、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2、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

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麵,由黃米麵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3、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

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捲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蔔、豆芽等蔬菜。

4、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嚐。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5、麵條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鬚麵」討個好彩頭。龍鬚麵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髮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

相傳明代御膳房裡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麵條,宛如龍鬚,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讚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鬚麵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元宵過後就是二月二,又稱「龍抬頭」,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10樓:隊長傳過來啊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名曰「吃龍鬚」,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鬚」、「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臨沂人過二月二,農家就開始準備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用糖炒花生和黃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蠍豆,還有的爆玉米花。

過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現在不同了,一般沒有自家制作的了。城裡的超市裡,農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糖豆,大概有十幾種甚至更多。隨吃隨買,香甜可口。

二月二這天,農家的餐桌上要擺多種糖豆,以示慶賀這個節日。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龍抬頭「,意味著結束冬眠、萬物生機盎然,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日子。

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

在古代神格譜系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關係到一年的莊稼的豐歉,因此,為了求得龍神行雲布雨,龍不頭時節要在龍神廟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同時唱大戲以娛神;

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也有一些地方在龍頭節有「起龍船」的活動。二月初二既是龍頭節也是「土地誕」,在南方沿海地區,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我國民間有剃龍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

「剃龍頭」習俗,或源於古人對龍圖騰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記載的古人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習俗。

「二月二」這天,許多人都要理髮,龍抬頭的日子理髮叫作「剃龍頭」,這預示一年有好的開始。龍抬頭時節敬龍習俗,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在天氣漸漸轉暖、雨水開始增多的時節,人們希望通過敬龍祈福順應這一過程,從而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

古時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有圍糧囤、引田龍、敲房樑、理髮、煎燜子、吃豬頭肉、吃麵條、吃水餃、吃糖豆、吃煎餅、忌動針線的習俗。

為了納吉,二月初二這天的吃食物均取與「龍」相關的名字,麵條不叫「麵條」,稱作「龍鬚麵」;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

民間有許多禁忌避諱「龍抬頭」,諸如此日家中忌動針線,怕傷到龍眼,招災惹禍;忌擔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的行動,招致旱災之年;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再者,忌諱磨面,認為磨面會榨到龍頭,不吉利。

俗話說「磨為虎,碾為龍」,有石磨的人家,這天要將磨支起上扇,方便「龍抬頭**」。除如上習俗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夥製作一條龍,二月二日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

二月二到底應該吃什麼,二月二要吃什麼

酸菜粉兒 晉東南地區習慣用秫粉製作煎餅,慰問婦女。晉中地區兒童習慣放風箏。一些縣講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晉北地區喜食麵條 粉條,名為挑龍尾。並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敗火 打髒氣。呂梁地區喜食煎餅,稱為 揭龍皮 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 饊子,謂之 啃龍骨。貴州侗族在二月初二這一天要接龍,這一天全寨人要殺...

二月二吃什麼

嘟嘟寶貝92軒 吃豆,水餃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 春餅 爆玉米花 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 龍 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 龍耳 吃春餅叫吃 龍鱗 吃麵條叫吃 龍鬚 吃米飯叫吃 龍子 吃餛飩叫吃 龍眼 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晒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

二月二吃麵風俗,二月二的風俗是吃什麼

二月二龍抬頭的食俗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也稱為 春龍節 流傳著這樣的民謠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人們用許多美食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雲布雨,廣灑甘霖。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 春餅 爆玉米花 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 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