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龍山文化時代?請各位詳細介紹一下

時間 2021-07-05 21:34:36

1樓:傾之苦旅

一、仰韶文化時期的建築佈局特點

仰韶文化時期的聚落建築的佈局整齊有序,半坡聚落儲存較完整,居住區在中心,外圍繞一週大壕溝,溝外北部為墓葬區,東邊設窯場。共揭露出40多座房屋遺蹟,有一座大房子為公共活動的場所,其它幾十座中小型房子面向大房子,形成半月形佈局。

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廣場的統一佈局,表明當時維繫氏族團結的血緣紐帶根深蒂固。這些與母系氏族社會組織的特徵是相吻合的。也有學者認為,仰韶文化向人們展示了中國母系氏族制度衰落期到父系社會早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它主要是一個父系社會。

二、龍山文化時期的建築佈局特點

龍山文化的房屋建築和仰韶文化的相居室相比,有很大改進和變化。氏族村落的佈局同過去基本一樣,住房和窯穴交錯地分佈在一起,公共基地設在居住區附近,但是過去居住區中心那種大型房屋沒有了。這時多數房屋的面積有所縮小,大約是同父系氏族公社出現一夫一妻制有關。

有的遺址出現雙室相連的房屋,有一個雙室房屋,內室的中部有橢圓形凹入地下的小灶,外室北牆有一個較大的壁爐,壁爐附近還有幾個小姓和窯穴,兩室之間的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人通過,門開在外室的南邊。

這一時期的落葬也充分顯示了父系氏族公社制下的各種社會關係,成年男女合葬墓已相當普遍。如甘肅臨夏秦魏家一處墓地,有合葬基24座,其中**合葬墓16座,都是男在右方仰身直肢,女在左方側身屈肢,婦女的社會地位下降,男尊女卑的觀念已經形成。

2樓:匿名使用者

仰韶文化

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最早發掘的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而得名。其分佈,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彙集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

共發現遺址約1000多處,經較大規模發掘的典型遺址有10餘處。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2023年。仰韶文化的前身是老官臺、李家村、磁山、裴李崗諸文化(有人統稱為「前仰韶」時期新石器文化),在中原地區發展為廟底溝二期文化。

仰韶文化以其分佈之廣泛,延續之久長,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而成為中國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幹,它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制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發現和研究 仰韶村遺址位於澠池縣城北,包含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和東周文化等不同遺存。2023年,瑞典學者安特生髮掘了該遺址。後來又在黃河中、上游調查發現了若干類似的文化遺址。

由於這些遺存均含有一定數量的彩陶,曾被統稱為「彩陶文化」。2023年起,中國學者先後發掘了山西夏縣西陰村、萬泉(今萬榮)荊村、河南安陽後岡、浚縣大賚店等遺址。2023年樑思永在後岡第一次發現了商代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從而明確了仰韶文化的相對年代。

自仰韶文化發現至40年代,學術界還初步**了該文化的特徵和性質等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仰韶文化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有了新的收穫。進行了廣泛的考古調查,比較大規模地發掘了一批重要遺址,如陝西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華縣元君廟和泉護村、華陰橫陣,河南陝縣廟底溝、洛陽王灣、鄭州大河村等。在田野工作的基礎上,以若干典型遺址為代表,考古界分析了仰韶文化的面貌,並對其分割槽、型別、分期及相互關係等問題,結合放射性碳素斷代測定的絕對年代,進行討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還對其彩陶紋飾、製陶工藝、生產工具、建築技術、埋葬習俗等,作了專題研究。又通過研究村落佈局、住房形式、埋葬制度、工具用品等實物資料,綜合**了仰韶文化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狀況,以期復原當時的社會歷史,其中主要對半坡型別的社會結構有了較多的認識。

3樓:匿名使用者

龍山時代以大型城址為中心的「等級群落」結構完全不同於仰韶時代中晚期的初城形態,從形態與結構上說這是原始社會末期的方國組織形成、氏族部落社會的組織結構瀕臨解體在聚落形態上的反映。

從總體上說,城防設施的普及,不但是聚落建築技術的進步,更是對外防禦緊迫、對內衝突加劇的客觀結果。從城址的外部形態上看,方城已經成為主要的形態,這是龍山時代城的自身形態成熟、擺脫早期環壕聚落痕跡的體現。從內在結構上看,龍山城址是原始社會晚期各大部落集團畫地自保、創立方國的聚落形態反映,其中的大城已經初具方國的政治中心——都邑的地位。

龍山城址相對集中地分佈於黃河、長江流域的六大古文化區系中,分別相當於我國傳說時代至歷史早期華夏、東夷、巴蜀、荊楚、吳越等民族集團及其先民的活動區,而不同區系中相繼出現的以大型聚落為中心的「等級群落」結構就是一種新型的政治實體的考古遺蹟.在大型城址和等級聚落中心的重要建築內普遍發現了人、畜犧牲祭祀的奠基遺蹟。在喪葬上,貴族墓地或公共墓地內的貴族墓區的人、畜犧牲祭祀遺蹟也相當普遍。

中心聚落往往還建築有大型、複雜的專用祭禮場所。可見,龍山時代是宗教祭祀和禮制文化愈趨成熟的階段,成為國家文明大廈即將落成的重要表徵。

關於龍山文化的問題

4樓:芙蓉花兒開

龍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考古學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縣龍山鎮而得名。

龍山文化的考古,已向我們展示出當時社會的發展面貌。當時,掠奪或保護財富、資源和生存空間的戰爭連綿不斷,由此伴生的城牆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大。同時,部族集團內部的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地位的懸殊越來越明顯。

從隨葬品的情況來看,一部分大墓隨葬品豐富,有棺有槨,顯得豪華而高貴。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小墓,則無棺無槨,隨葬品很少或者沒有,有些墓壙極小,僅能容身。而且,從整個龍山文化墓葬中可以看到,非正常死亡和死後得不到正常埋葬的「灰坑」在不斷增多,這些大多是人骨架凌亂,相互疊壓,還發現有的死者被砍頭,身首異處,或被腰斬,或被剁去雙腳。

從有些屍體中還可以看到被砸傷、砍傷,甚至是被**活埋的跡象。這說明當時社會內部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階級分化,外部的戰爭也日益頻繁和激烈。《史記•五帝本紀》說堯時「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左傳•哀公九年》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於萬國」。龍山文化城址作為初級文明社會的綜合載體,正是在這種風雲激盪的時代應運而生的,它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現出夏王朝建立以前數百年之久的「萬國林立」的酋邦時代。

5樓: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2023年。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

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製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製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與此同時,冶銅技術開始出現,膠縣三里河出土了兩件銅錐,經化驗為黃銅。技術上的進步還表現在建築上。山東龍山文化遺址出現了長方形土臺式建築,這種土臺是夯築而成的,說明商周時期盛行的夯土建築在這時就已出現了。

土臺四周有漫坡散水,也是一大進步。城址開始大量出現。城子崖發現的一座,城圈長450米,寬390米,牆體是夯築而成。

近年山東境內發現了十幾座,其中七座密集分佈,形成了 一個城址群。

龍山文化最早因山東濟南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發掘,被人們發現。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存在於公元前2,900年至2,100年。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製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

在龍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黑陶製品了。黑陶源自於人們的生活用器,而後由於質地易碎,逐漸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為藝術品供人們欣賞。

大部份龍山文化遺址,分佈在山東半島;而陝西、山西、河南、 河北、遼東半島、江蘇、湖北等地區,也有類似遺址的發現。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龍山文化除陶器外,還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們以農業為主而兼營狩獵、打魚、蓄養牲畜。已有骨卜的習慣。

且可能已經出現了銅氣。歷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淵源,都可能與龍山文化有相當的聯絡。

簡介1930~2023年對龍山鎮城子崖遺址進行了發掘。其下層突出地存在輪制漆黑光亮的黑陶和蛋殼黑陶,所以最初稱為「黑陶文化」,被認為是起源於東方而與仰韶文化不同系統的遺存。不久即被命名為龍山文化。

2023年,樑思永在河南安陽後岡遺址,第一次發現了小屯(商代)、龍山、仰韶3種文化遺存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明確了三者的相對年代關係。在30年代,歸屬於龍山文化的遺址不僅有黃河中、下游的,還包括了杭州灣地區,當時根據地區差別,劃分為山東沿海、豫北和杭州灣 3個區。又有人提出龍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並認為後岡的龍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驅。

2023年以後,大量的發掘和研究表明,原先的所謂龍山文化,其文化系統和**並不單一,不能把它視為只是一個考古學文化。現在,根據幾個地區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別給予文化名稱,以資區別。一般的分法是:

①山東龍山文化,或稱典型龍山文化,即最初由龍山鎮定名的那種遺存。其分佈以山東地區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是嶽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2023年。

②廟底溝二期文化。主要分佈在豫西地區。由仰韶文化發展而來,屬於中原地區早期階段的龍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約前2900~前2023年。

③河南龍山文化。主要分佈在豫西、豫北和豫東一帶。上承廟底溝二期文化或相當這個時期的遺存,發展為中原地區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約前2600~前2023年。

一般還分為王灣三期、後岡二期和造律臺 3個型別。

④陝西龍山文化,或稱客省莊二期文化。主要分佈在陝西涇、渭流域。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約前2300~前2023年。

⑤龍山文化陶寺型別,以新發現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為代表,主要分佈在晉西南地區。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約前2500~前2023年。目前這些文化暫多冠省名加以區別,今後通過深入對比研究,有條件的當以代表性的遺址地名單獨定名。

至於30年代所稱的杭州灣區龍山文化,已經另行命名為良渚文化。

山東龍山文化黑陶是繼仰韶文化彩陶之後的優秀品種,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它以黑色陶器為其特徵,所以稱之為「黑陶文化」。因2023年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的城子崖,所以又稱「龍山文化」。

黑陶是陶胎較薄,胎骨緊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龍山文化陶器中製作最為精美。

黑陶工藝主要利用陶輪輪制的方法。它不以裝飾取勝,而是以造型見長。黑陶的造型品種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還出現了鬲(li)、豆、杯、鼎、等品種。

黑陶在燒製時採用了封窯煙董的滲炭方法,器表呈現出深黑色光澤。它表面磨光,樸素無華,紋飾僅有少數弦紋、劃紋或鏤孔。黑、薄、光、紐為黑陶的四大特點。

其中有一種薄胎黑陶,漆黑烏亮,薄如蛋殼,稱蛋殼陶,代表看這一型別陶器的傑出成就。

在我國東南地區:長江下游有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千年左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較早的遺址之一。出土的黑陶,火候較低,胎壁較厚,全系手製。

造型簡單,厚度不勻,顯示出當時製陶的原始性。主要器皿有釜、缽、罐、盆、盤等。裝飾技法有刻劃、捏塑和堆貼。

圖案有各種幾何紋和動植物紋。其中,以較寫實的畜獸魚鳥和花草一類的裝飾最具代表性。典型陶器有豬紋方缽、上繪一豬、巨眼長嗓,鬃毛清晰。

又有稻穗豬紋陶盆、魚草紋陶盆、五葉紋方缽等。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的陶器,可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多繩紋粗紅陶,晚期又有泥質紅陶、黑陶和彩陶。

這時又出現了幾何印紋陶,為商周時期在華南地區廣泛流行的先驅

關於龍山文化的問題,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的異同

芙蓉花兒開 龍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考古學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縣龍山鎮而得名。龍山文化的考古,已向我們展示出當時社會的發展面貌。當時,掠奪或保護財富 資源和生存空間的戰爭連綿不斷,由此伴生的城牆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大。同時,部族集團內部的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地位的懸殊越來越明顯。從隨葬...

哈拉巴文化時期的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狀況是什麼樣的

中地數媒 哈拉巴時期的手工業和商業也比較發達,富商們擁有大量財富。在巴納瓦利城遺址 位於今之哈里亞納邦 的幾座房屋中出土了印章 砝碼,還有大小不一存放著糧食 珠寶等各種各樣物品的儲藏罐。商人不僅從事內陸 而且與兩河流域等地有較密切的 往來。手工業分工比較細密,有固定的產地。在今天已乾涸的加格爾河兩岸...

仰韶時代是我國歷史上哪個時代?仰韶文化與仰韶時代有何異同

正達美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期時代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仰韶時代即出現仰韶文化的時代即新石器時代中期。 仰韶時代是我國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仰韶時代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的總稱,其中,較為重要的文化區有 黃河中游一代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區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