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事例,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

時間 2021-08-11 17:36:10

1樓:笑蜀神俠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因為其殘暴的統治到了二世就被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也是

2樓:匿名使用者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3樓:匿名使用者

闖王李自成

1李自成發動農民起義,利用農民對於清王朝封建腐敗的憤怒紅極一時,赤手可熱

2但由於天京建京之後,他腐化墮落,自己妻妾成群,還宣揚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自己稱王稱帝,建立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會宣揚廢除封建君主**。最終失去了人民的信任,造成了信仰危機,人才危機,在一片討伐聲中鬱鬱而終

4樓:來自東麗湖高貴的鳳仙花

1`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

秦王朝不得民心,最後被推翻.

2`楚漢之戰—

項羽善戰,但為人剛愎自用.劉邦軍事才能不大,但是為人處事方面十分圓滑.

3`蘇共滅亡的史實—

18年前,2000萬蘇**員、兩億多蘇聯公民心向何方?他們為什麼沒有挺身而出捍衛蘇聯共產黨?糾其原因在於蘇共已經失去了民心.

4`國共內戰—

什麼叫小車拉出來的戰爭,中共在這方面可是佔盡了好處德

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

5樓:夜舞殷殤

1、黃巢起義,一開始老百姓是支援他推翻晚唐的統治階級的,但黃巢打到長安後燒殺搶掠,又被老百姓拋棄。

2、王莽篡政,王莽是大司馬的時候,很得朝廷上下和群眾擁護,但篡政為帝,受到士人和老百姓的反對,很快敗亡。

3、李自成起義,李自成打著「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旗號推翻了明朝,但起義軍內部腐朽,**腐化強搶民利,又被推翻。

4,蘇聯解體,蘇聯解體之時,2000萬蘇**員、兩億多蘇聯公民心向何方?他們為什麼沒有挺身而出捍衛蘇聯共產黨?糾其原因在於蘇共已經失去了民心。

5、陳勝、吳廣起義。秦始皇嬴政滅六國,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可建立了秦王朝後,他推行**,修阿房、建長城、焚書坑儒、殘民以逞,導致**人怨。最終陳勝、吳廣起義,順應民心

6樓:木油茗紫

1、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

秦始皇嬴政持策仗劍,滅六國,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也算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歷史人物。可建立了秦王朝後,他不知修養生息,發展生產,卻推行**,修阿房、建長城、焚書坑儒、殘民以逞,導致**人怨。

身為戍卒的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天下響應,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既強大而又短命的王朝。(嬴政在位27年,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僅在位3年。)這裡的經驗、教訓何其深刻,秦朝的滅亡,是他推行**的結果,也是人民反抗**的偉大勝利。

2、隋煬帝楊廣橫徵暴斂、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楊廣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離宮。仁壽四年(604年)十一月,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604年)至大業六年(610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

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大業九年(613年),農民起義不僅遍及山東、河北等地,而且發展到全國範圍。在大業九年上半年,平原、靈武、濟北、濟陰、北海等地均爆發農民起義,迅速高漲起來的農民起義給隋朝統治階級以沉重打擊。

楊廣想用血腥**的恐怖政策恐嚇人民,把抓獲的人都殺死,卻阻止不了更多農民起義的出現,反而使更多的人民參加到農民起義軍中去,「所在蜂起」,「官軍不能討,以至隋亡」。農民起義發展為全國規模。

擴充套件資料

戰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說:

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則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徵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極其偉大的,十分強調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們的這一光輝思想,為歷代統治階級所接受。對歷代統治者尊重民情民意,執政為民,起到了積極參與的促進作用。

成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載舟覆舟」便源於荀子、魏徵和唐太宗談論君與民的關係及其重要性故事。

7樓:千山鳥飛絕

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有:

1、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因為其殘暴的統治到了二世就被推翻。

2、楚漢之戰:項羽善戰,但殘暴不仁而眾叛親離。劉邦軍事才能不大,愛惜民力,對人寬厚。最終劉邦因為得到全國人民愛戴而登基稱帝,開創了統治中國長達412年的漢朝。

3、隋煬帝楊廣橫徵暴斂、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4、元末農民起義,最終朱元璋統一天下。

5、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終推翻明朝統治。

8樓:琪羽

1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秦王朝不得民心,最後被推翻。

2 楚漢之戰:項羽善戰,但為人剛愎自用;劉邦軍事才能不大,但是為人處事方面十分圓滑。

3 蘇共滅亡的史實

4 國共內戰

5 秦始皇的**

拓展資料: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說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故事:戰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意思是說: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徵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極其偉大的,十分強調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他們的這一光輝思想,為歷代統治階級所接受。對歷代統治者尊重民情民意,執政為民,起到了積極參與的促進作用。

9樓:李海波

太多了,就說李世民說這句話的唐代的前朝大隋吧,隋煬帝的滅亡就是很好的例子啊。水就是老百姓,舟就是統治者。順民者昌,逆民者忘。

10樓:丹丹子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劉邦和項羽楚漢之爭,劉邦得天下,就是很好的說明。

11樓:

秦朝的例子:始皇統一與二世滅亡

12樓:翎斂

-=我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回答了這個問題。。一看那個答案就不對。。

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有哪些?

13樓:不知道多寬好

1、秦始皇嬴政持策抄仗劍,滅bai六國,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du,也算是一個zhi有雄才大略的歷史人物。

2、可dao建立了秦王朝後,他不知修養生息,發展生產,卻推行**,修阿房、建長城、焚書坑儒、殘民以逞,導致**人怨。

3、身為戍卒的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天下響應,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既強大而又短命的王朝。(嬴政在位27年,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僅在位3年。)這裡的經驗、教訓何其深刻,秦朝的滅亡,是他推行**的結果,也是人民反抗**的偉大勝利。

4、「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裡的水是指「人民」,這裡的舟是指「皇權統治」。意即:人民群眾可以維護封建政權,也可以推翻封建政權,關鍵統治者是否順民意、得民心。

5、「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回顧歷史,從歷史上的封建王朝的興衰史中,我們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東西。

唐太宗李世民,創立「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知人善任是成功的條件之一。名臣魏徵與太宗議論治國之策時,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英明論斷,闡明瞭一個治國安邦的深刻道理。

14樓:**搭檔吉吉

劉邦項羽;李世民;秦王朝;陳勝吳廣

唐太宗李世民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每個舉4個例子

15樓:匿名使用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表現了唐太宗的民

本思想,所謂民本思想是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是相版對於君本(國本)、官本權而言的(其實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和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為重民、貴民、安民、恤民、愛民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 5

16樓:這個世界確實很有趣

1,有關西漢劉幫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只是說說而已,沒有什麼真實性。

2,唐朝李淵就是了,他是隨朝的舊臣。

17樓:匿名使用者

一把刀能切菜

也能殺人

18樓:匿名使用者

**的選舉啊。比如臺灣剛**的***!

歷史上委婉進諫的事例,短小精悍,歷史上有名的進諫事例

敢於進諫的魏徵 有一次,唐太宗違犯他制定的18歲成年男子才須服兵役的規定,決定徵召16歲以上,18歲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從軍。命令發出以後,魏徵極力反對,唐太宗十分生氣,派人把他叫來,大加訓斥。魏徵毫不畏懼,他十分嚴肅地進諫說 您現在把強壯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麼,田由誰來種?工由誰來做?您常常講,...

請問中國歷史上 以弱勝強 的事例

牧野之戰 姜尚 周武王 不足10萬 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柏舉之戰 孫伍 伍員 磕閭 3萬 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陰晉之戰 吳起 5萬 50萬 大敗秦軍 伊闕之戰 白起 12萬 24萬 全殲 即墨之戰 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鄗代之戰 廉頗 樂乘 20萬 60萬 大敗燕軍秦漢時期 鉅鹿...

歷史上著名的易子而食事件有幾次 求具體事例

聽婷說歷史 1 宣公十五年,楚伐宋。宋人不降。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左傳 宣公十五年 註釋 宣公十五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的人不投降。百姓不忍心殺自己的孩子,倆家交換,你殺我們家的,我殺你們家的,作為自己的食物。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剖下屍骸而炊食。故事 春秋時期,楚莊王因宋國殺了楚國過境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