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敢於進諫的魏徵
有一次,唐太宗違犯他制定的18歲成年男子才須服兵役的規定,決定徵召16歲以上,18歲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從軍。命令發出以後,魏徵極力反對,唐太宗十分生氣,派人把他叫來,大加訓斥。
魏徵毫不畏懼,他十分嚴肅地進諫說:「您現在把強壯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麼,田由誰來種?工由誰來做?
您常常講,我當國君,首先要講信用,可是國家的法律明明規定,男丁中的強壯者才需要服兵役,您為什麼不遵守呢?您這樣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嗎?」
魏徵的這一番話,把唐太宗一肚子的火氣澆滅了。他心悅誠服地對魏徵說:「先生真是我和國家的一面鏡子啊!
我原先以為你太固執,不通情理,現在聽了你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後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國家是無法治理得好的。」於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徵召中男服役,還獎賞了魏徵。
東方朔大膽進諫的故事
漢武帝喜歡遊戲, 為政之暇, 常出謎語, 讓侍從猜測。東方朔每猜必中, 應答如流, 很快得到寵幸。而東方朔則利用接近皇帝的機會, 屢屢向漢武帝諫諍國政。
建元三年(前138年), 漢武帝為了田獵遊樂, 擬劃出關中方圓百里的良田, 建造規模巨集大的林苑。朝中眾臣大多迎合帝意, 表示贊同, 東方朔卻據理力諫:「聽說謙虛謹慎, 天將降福, 驕傲奢侈, 天將降災。
現在聖上嫌宮殿不高大, 苑林不寬廣, 要建上林苑。試想, 關中一帶, 土地肥美, 物產豐饒,國家賴以太平, 小民賴以富足, 劃地為苑, 將上乏國家, 下虧小民;為建造虎鹿樂園而毀人墳墓, 拆人房屋, 將使小民無家可歸, 傷心流淚, 怨恨朝庭。昔殷紂王建九市而諸侯叛亂, 楚靈王造章華臺而楚民離心, 秦始皇修阿房宮而天下大亂。
前事之鑑, 不可不察。」漢武帝雖不願停修上林苑, 但對東方朔表現出的膽識和忠誠十分欣賞, 下詔賜給**百斤, 並授予太中大夫給事中的官銜。
漢武帝的妹妹隆慮公主老來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寵愛,但他卻驕橫不法, 酒後殺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 特向武帝請示。武帝礙於法律, 不好明令赦免。於是假意哭泣, 想暗示廷尉免罪。
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紛紛為昭平君求情, 獨東方朔故作糊塗, 向漢武帝祝頌說:「聖王執政, 哭賞不避仇敵, 誅殺不擇骨肉。今聖上嚴明, 天下幸甚!
」此舉使漢武帝難徇私情, 不得不忍痛依法懲處了昭平君。
漢武帝好大喜功, 也喜歡臣下****。一次,武帝問東方朔:「先生以為朕是一位什麼樣的君主呢?
」東方朔回答說:「聖上功德, 超過三皇五帝, 要不眾多賢人怎麼都輔佐您呢, 譬如周公旦、邵公奭都來做丞相, 孔丘來做御史大夫, 姜子牙來做大將軍…… 」東方朔一口氣將古代32個治世能臣都說成了漢武帝的大臣。他語帶諷刺, 但又裝出一幅滑稽相, 使漢武帝欲恨不能,破泣為笑, 笑恨之餘又確實感到自己不如聖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豔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
「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比得上您呢?
」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
」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閒聊,鄒忌又問他:
「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
」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
「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裡的,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2樓:匿名使用者
晏子諫景公景公在位時,連下三天雪還不放晴。景公披著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臺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
「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不冷。」晏子回答說:
「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
「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說:
「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
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
孔子聽到後說:「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歷史上有名的進諫事例
3樓:揮筆書寫歷史
2.比干 商末忠臣被紂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吳國大臣,被吳王夫差所殺。
4諸葛亮,趙雲 進諫劉備不要攻打吳國,失敗。
5 李綱 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
6韓愈 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被貶
7李斯《諫逐客書》
8 觸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9伍舉 有名的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
10諸葛亮 進諫劉備聯吳
11魏徵 進諫李世民以文治國並且平等對待少數民族12趙普 宋太祖時宰相,進諫太祖削將之兵權。
13耶律齊 進諫成吉思汗採納漢文化。
4樓:戀雪飛與娜
我們也有這個作業、我們也是週一交、我也在查呢
歷史上進諫的例子
5樓:匿名使用者
成功: 1李斯《諫逐客書》
2 觸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3伍舉 有名的成語「版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權4諸葛亮 進諫劉備聯吳
5趙普 宋太祖時宰相,進諫太祖削將之兵權。
6耶律齊 進諫成吉思汗採納漢文化。
失敗:1 關龍逢 夏末忠臣
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紂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吳國大臣,被吳王夫差所殺。
4諸葛亮,趙雲 進諫劉備不要攻打吳國,失敗。
5 李綱 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
6韓愈 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被貶
6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喜歡遊戲, 為政之暇, 常出謎語, 讓侍從猜測。東方朔每猜必中, 應答如流, 很快得到寵幸。而東方朔則利用接近皇帝的機會, 屢屢向漢武帝諫諍國政。
建元三年(前138年), 漢武帝為了田獵遊樂, 擬劃出關中方圓百里的良田, 建造規模巨集大的林苑。朝中眾臣大多迎合帝意, 表示贊同, 東方朔卻據理力諫:「聽說謙虛謹慎, 天將降福, 驕傲奢侈, 天將降災。
現在聖上嫌宮殿不高大, 苑林不寬廣, 要建上林苑。試想, 關中一帶, 土地肥美, 物產豐饒,國家賴以太平, 小民賴以富足, 劃地為苑, 將上乏國家, 下虧小民;為建造虎鹿樂園而毀人墳墓, 拆人房屋, 將使小民無家可歸, 傷心流淚, 怨恨朝庭。昔殷紂王建九市而諸侯叛亂, 楚靈王造章華臺而楚民離心, 秦始皇修阿房宮而天下大亂。
前事之鑑, 不可不察。」漢武帝雖不願停修上林苑, 但對東方朔表現出的膽識和忠誠十分欣賞, 下詔賜給**百斤, 並授予太中大夫給事中的官銜。
漢武帝的妹妹隆慮公主老來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寵愛,但他卻驕橫不法, 酒後殺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 特向武帝請示。武帝礙於法律, 不好明令赦免。於是假意哭泣, 想暗示廷尉免罪。
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紛紛為昭平君求情, 獨東方朔故作糊塗, 向漢武帝祝頌說:「聖王執政, 哭賞不避仇敵, 誅殺不擇骨肉。今聖上嚴明, 天下幸甚!
」此舉使漢武帝難徇私情, 不得不忍痛依法懲處了昭平君。
漢武帝好大喜功, 也喜歡臣下****。一次,武帝問東方朔:「先生以為朕是一位什麼樣的君主呢?
」東方朔回答說:「聖上功德, 超過三皇五帝, 要不眾多賢人怎麼都輔佐您呢, 譬如周公旦、邵公奭都來做丞相, 孔丘來做御史大夫, 姜子牙來做大將軍…… 」東方朔一口氣將古代32個治世能臣都說成了漢武帝的大臣。他語帶諷刺, 但又裝出一幅滑稽相, 使漢武帝欲恨不能,破泣為笑, 笑恨之餘又確實感到自己不如聖王。
丙吉冒死進諫
漢武帝的時代,是文治武功相當興盛的一個朝代。但是武帝末年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叫做「巫蠱之亂」。就是有人誣告皇后、太子,說他們使用巫術去陷害別人,並把它埋在地底下,其實是要嫁禍於皇后跟太子。
最後太子覺得情況不妙,就起兵殺了這些蠱惑之人,殺了這些欺騙皇帝的江湖術士。但是由於這個動作,漢武帝還以為太子要造反,所以就把太子還有太子的親人統統都關起來,整個漢室家族也非常混亂。漢武帝那時正好在氣頭上,就說要把監獄裡面的人統統殺了,這是殺自己家的人。
太子的孫子才剛出生,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那時有個大臣叫丙吉,他負責處理這件事情,是巫蠱之事的審判,他就不願意把宣帝交出去。漢武帝已經派人來要人,丙吉雖然知道漢武帝已經在氣頭上,但是他也非常有正氣,他回答說:
「沒有罪的人,我們都不應該殺他,更何況這個人還是皇上的親人。」來的人就把此話帶回去給漢武帝。漢武帝突然醒過來了,才大赦了這些還沒有被殺害的人。
所以,丙吉是以死進諫,因為皇帝在氣頭上的時候,他很有可能受到株連。
後來漢宣帝繼位,但是丙吉從來沒有再提這件事。以前讀書人覺得我這麼做,「殺身成仁,捨身取義」,是為了什麼?絕對不是為了我以後有什麼好處,而是有沒有遵循聖賢人的教誨,能夠時時為人民、為國家,還有對得起他自己的良心。
失敗周厲王止謗
周厲王暴虐,國都裡的人公開指責厲王。召穆公報告說:「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
」厲王發怒,尋得衛國的巫者,派他監視公開指責自己的人。巫者將這些人報告厲王,就殺掉他們。國都裡的人都不敢說話,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厲王高興了,告訴召公說:「我能止住謗言了,大家終於不敢說話了。」召公說:
「這是堵他們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厲害。河水堵塞而衝破堤壩,傷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樣。
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暢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們,讓他們講話。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獻詩,樂官獻曲,史官獻書,少師獻箴言,盲者朗誦詩歌,朦者背誦典籍,各類工匠在工作中規諫,百姓請人傳話,近臣盡心規勸,親戚彌補監察,太師、太史進行教誨,元老大臣整理闡明,然後君王考慮實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違背事理。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樣,財富就從這裡出來;好象土地有高原、窪地、平原和灌溉過的田野一樣,衣食就從這裡產生。口用來發表言論,政事的好壞就建立在這上面。實行好的而防止壞的,這是豐富財富衣食的基礎。
百姓心裡考慮的,口裡就公開講出來,天子要成全他們,將他們的意見付諸實行,怎麼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將能維持多久?」 厲王不聽。
於是國都裡的人再不敢講話。三年以後,便將厲王放逐到彘(今山西霍縣東北)地,並死在那裡。
伍子胥「有其父必有其子」,伍子胥的結局竟與其父如此相似。輾轉幾回終於立足於吳國的伍子胥,同樣因自己的直諫而最終被誅。
據《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載,「三年,句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先吳未發。。。興師。吳王聞之,悉發精兵擊越,敗之夫椒。
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吳王追而圍之」。
即將束手就擒的越王勾踐,採用范蠡之計,遣大夫種為使,赴吳國假投降,在「吳王將許之」之時,「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子胥的一番慷慨陳詞與遠見卓識換來的是——「吳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
如果說這一次伍子胥只是自己進諫未被採納的話,及至而來圍繞越國的屢次進諫則是其耿直性格再鮮活不過的表現了。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載,越王勾踐從會稽回國七年後,又「居二年,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
臣聞句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吳有越,腹心之疾,齊與吳,疥瘲也。
願王釋齊先越』」,對伍子胥的再次進諫,吳王夫差,仍舊「弗聽,遂伐齊」。
在吳王出兵齊國,「敗之艾陵,虜齊高、國以歸。讓子胥」之時,伍子胥的回答更是直言不諱。對吳王的這次勝利,「子胥曰:
王毋喜!」,結果,「王怒」。此後,「子胥欲自殺,王聞而止之」。
伍子胥的自殺雖沒成,但吳王夫差由此卻對伍子胥生出了嫌怨之心。對此仍不加小心提防的伍員,等到越國通過「貸粟」一舉而進一步試探吳國對越國的警惕性時,終於引來了殺身之禍。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載,越大夫種對勾踐說,「『臣觀吳王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請貸,吳王欲與,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
『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乎!』太宰嚭聞之,乃數與子胥爭越議,因讒子胥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
王前欲伐齊,員強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與逢同共謀,讒之王」。
發生在伍奢身上因直諫而遭誅殺的悲劇,再次在其子伍子胥身上重演了。「王乃大怒,曰:『伍員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
「白公歸楚三年而吳誅子胥」(《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第六》)。
歷史上冒死進諫的故事,歷史上冒死進諫的忠臣 兩個故事
商朝時期的比干由於進諫被商紂王挖掉了心臟。唐朝時期的魏徵由於直言進諫被李世明重用。魏徵,劉墉,狄仁傑 我也不知道,有一些人的名字忘了 魏徵,比干,狄仁傑 比干最倒黴,被炮烙了 敢於冒死進諫的忠臣的小故事 歷史上敢於冒死進諫的臣子和從諫如流的君王的兩個事例 歷史上進諫的例子 歷史有那些經典勸諫的故事 ...
中國歷史上不乏忠臣進諫的故事,但是他們的命運卻各不相同,請舉例說明,由他們的故事你得到什麼啟示
一,危如累卵 成功 春秋時代,晉靈公貪圖享樂,派大臣屠岸給他造一座九層的瓊臺,他怕有勸阻,下令說 誰敢進諫一律殺頭 大臣荀息知道後,便來求見晉靈公。晉靈公為了防止荀息勸阻,命武士彎弓搭箭,只要荀息一開口勸諫,便立刻把他射死。荀息見到 晉靈公後,故作輕鬆地對晉靈公說 我今天來拜見大王,並不敢向 你規勸...
歷史上的戰爭,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官渡之戰 公元200年 2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 3 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 最著名的,其實以少勝都的有很多 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你好嘛 1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 一戰 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 亞洲,非洲。拉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