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形成於什麼時候

時間 2021-08-11 17:58:15

1樓:匿名使用者

五邑,地方名,指江門市轄下的五個縣級市:恩平、鶴山、開平、台山、新會。

由來「邑」就是縣的意思。歷史上這五個地方都是縣級單位,即使現在已經全部改稱市,但行政上還是屬於縣級市。關於這一地區,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有關名稱:

四邑(除鶴山在外)、五邑和六邑(加上赤溪)。其中四邑用得最多。在2023年,鶴山劃入江門地區管理後,五邑成為官方名稱,但在海外華人社群,很多人仍沿用四邑的稱呼。

至於赤溪,歷史上曾有此建制,但2023年已併入台山縣。

江門五邑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江門建市前為新會縣屬地。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2023年),這裡便形成墟集。

十七世紀初,江門墟因商貿而興盛,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一個**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帶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2023年,江門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設江門北街海關,為廣東八大關之一。西方近代工業與文化也隨之引入和發展。

2023年,江門定為省轄市。2023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2023年10月23日江門解放。

2023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以後又先後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202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和陽江、陽春7縣。

2023年,陽江、陽春分出另設陽江市。2023年至2023年五縣先後撤縣設市,由江門市代管。2023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併入江門市區。

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素稱「五邑」而聞名海內外

2樓:虹溪

僑鄉是華僑在中國的故鄉,是華僑在祖國的「根」。五邑僑鄉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顯示出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特色。從總體看,五邑僑鄉的形成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

唐至宋、元時期是第一個發展階段,為孕育期;明、清(鴉片戰爭前)是第二個發展階段,為發展期;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時期是第三個發展階段,為高潮期;**初年至抗戰期間是第四個發展階段,為成熟期。其中,一戰結束後至抗日戰爭五邑淪陷前(1918-2023年),五邑僑鄉正式形成,這是解放前五邑僑鄉最繁榮的時期。

從五邑僑鄉歷史發展的漫長過程中,這樣幾個顯著的特色:

第一,人民出洋的歷史比較久遠。

第二,旅居海外的華僑人數眾多,其分佈廣泛而又集中(以美洲居多)。

第三,國內的歸僑、僑眷人數比較多。

第四,僑匯收入數額比較大且成為國內眷屬生活開支的重要(甚至主要)**。

第五,商貿經濟比較活躍,市場比較繁榮,僑眷的生活水平比較高。

第六,華僑積極投資興辦實業,促進僑鄉經濟發展。

第七,華僑踴躍捐資舉辦公益事業,文化教育和體育衛生事業比較發達。

第八,易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民風比較開放,對外交往比較頻繁。

我們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抗日戰爭五邑地區淪陷前的20年時間裡,五邑僑鄉正式形成,就是因為在這20年裡,這8個方面的特色在五邑僑鄉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五邑地區(尤其台山、開平)出現了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繁榮景象。當然,這些特色是相對而言的,在五邑各市、各鄉鎮,有的地方可能在某幾個方面較為突出,而在另外的幾個方面可能不那麼突出,這種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五邑僑鄉形成的過程也不例外。一般地說,五邑中,台山和開平兩市這幾方面的特色顯示得更為充分一些,新會和恩平兩市次之,鶴山市再次之。

五邑之所以成為廣東乃至全國著名的僑鄉,我們認為,這8大特色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前面的章節裡,我們已經對其中的一些特色,如人民出洋的歷史較久遠,華僑人數眾多,歸僑和僑眷人數較多,華僑熱心支援家鄉的經濟與文化建設等作了詳細敘述。這裡,我們僅就僑匯收入、商貿經濟的發展和民風開放等幾個特色作一些分析。

一僑匯收入數額巨大

華僑匯款(簡稱僑匯)是我國旅居海外的華僑從事各種職業所得,主要用於贍養國內眷屬的生活用款。此外,僑匯的用途還包括投資實業和捐建慈善公益事業。從清末民初開始,僑匯就源源不斷地流人五邑僑鄉;至抗戰全面爆發前,僑匯額達到歷史的高峰。

據有關資料,從1864—2023年的85年間,僑匯總額為35.1億美元,年均近4200萬美元。(1)五邑籍華僑佔有多大比重,未見有確切資料,但估計數額巨大。在五邑各縣,台山的僑匯收入最多,開平次之,新會、恩平、鶴山又次之。

以台山縣為例,2023年以前,每年的僑匯在千萬美元以上,佔當年全國僑匯總數的1/8(全國每年8100多萬美元),2023年猛增至3000萬美元左右,幾乎佔全國僑匯(9500萬美元)的1/3。從1931—2023年,絕大多數年份的僑匯都高於2023年,2023年達到1.8億美元,為台山僑匯收入最多的一年。(2)這些數字是十分驚人的。

僑匯的大量流人,為僑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鉅額的資金支援,更成為僑眷重要(有的地方更成為主要)的生活開支**。僑匯的多寡,匯兌是否順利,直接影響到僑產生活的安定與否、僑鄉社會的穩定與否,這是五邑僑鄉最主要的特色,是五邑僑鄉形成的物質基礎。光緒二十一年(1895)出任新寧知縣的李平書在其著述《寧陽存牘》中曾這樣描述:

「寧邑地本瘠苦,風俗素崇儉樸。自同治以來,出洋之人多獲資回華。營造屋宇,煥然一新。

服御飲食,專尚華美。婚嫁之事,猶鬥靡誇奢,風氣大變。」[1]這段描述告訴人們:

第一,自同治以來,台山華僑的匯款便大量流人家鄉;第二,由於僑匯的大量流人,僑鄉的面貌「煥然一新」、「風氣大變」。

二商貿經濟畸形發展

僑匯流入五邑城鄉後,廣大僑眷把這筆錢主要投入市場,或購買生活必需品甚至奢侈品,促進了商業和**的發展;或建房置田,促進了地產業的發展;或供養子女上學讀書,促進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帶動了僑鄉經濟及社會的全面發展,使五邑僑鄉在20-30年代一度出現繁榮興旺的局面。當時,在五邑大地,尤其台山、開平,出現富甲一方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購買力,各類商店紛紛湧現,新的墟鎮不斷增加,尤以台山發展最快速。其間,全縣共有106個墟鎮。

華僑眾多的端芬鎮,除山底墟以外,在方圓兩公里內竟有大同市、汀江墟、那泰墟、西廊墟和塘頭墟5個集市,大同市、汀江墟同在大同河旁,彼此連線,十分興旺。山底墟更有「老虎墟」之稱,每逢墟日,貨如輪轉,成交非常活躍,從四鄉運來交易的物資頃刻間便被搶購一空。除五邑的各縣城臺城、蒼城、會城、恩城、沙坪外,還有台山的斗山、都斛、廣海、白沙、公益、大江、水步、四

九、衝蔞、海口埠、新昌、荻海;開平的赤坎、蜆岡、百合、塘口;新會的古井、沙堆、棠下;恩平的江洲、聖堂、君堂;鶴山的鶴城、雅瑤等墟鎮,都很繁榮興旺。臺城可算得上五邑地區最繁榮的縣城之一,據1n6年統計,其人口2.2萬人,有金鋪31間、私人銀號26家、百貨商店162家、茶樓酒店及冰室299間、旅店20間、戲院2間。商店為騎樓式建築,道路縱橫交錯,入夜萬燈齊亮,光芒四射,霓虹燈飾,五顏六色,街道上人群熙攘。

在集市**日,附城周圍的老百姓進城做買賣,更把全城擠得水洩不通。臺城被稱為「小廣州」,是五邑僑鄉商貿經濟發展的縮影及代表。

值得指出的是,僑匯的大量匯人使僑鄉形成了一種畸形的經濟結構,即消費性的商貿經濟。當年僑鄉為數不多的社會生產部門沒有、也不可能去利用這批資金髮展和擴大生產;況且當時中國的銀行信貸機構也不健全,不足以融集私人資金,僑戶們為了滿足自己生活上的需要,很自然地便把這些資金主要用於個人消費方面。

僑匯的大量匯人還為僑鄉造就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食匯者階層,有的學者稱之為「安逸的紳士階級」。一些僑屬紈挎子弟認為,「牛耕田,馬食谷,老豆(父親)賺錢兒享福」乃天經地義,他們依靠豐厚的僑匯收人,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少數人還染上嫖、賭、飲、吹的惡習。僑匯的消極影響一面,我們不容忽視。

三外採文化影響深刻,民風比較開放

五邑僑鄉近鄰港、澳,自**以後,海外華僑同祖國及家鄉的往來日益頻繁,西方的思想意識、科學技術、生活方式等也隨之傳人僑鄉,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首先,在生活方式上,清朝以來,男士們喜穿唐裝、長衫長褲、長袍馬褂,**以後則換成了西裝、中山裝、青年裝,顯得瀟灑活潑;女士們的大襟衫、寬袍大袖被夏威夷裝西褲、對胸衫、紗籠裙、花布衣取代,顯得豔麗奪目。商店裡的冷飲、西式點心,成為時尚。居住方面,到處興建「洋樓」,很多僑眷告別了古舊的房舍。

20年代以後,自行車(邑人叫「單車」、「腳踏車」)、摩托車(邑人叫「差古魯」、「撞死狗」)傳人僑鄉,成為富裕僑戶和商人代步的交通工具及富貴身份的標誌。

其次,先進科學技術的傳人,體現在建築藝術上,是中西合璧,鋼筋、水泥(邑人稱「紅毛泥」,意即西方「紅毛佬」的水泥)等建築材料的應用,大量「洋樓」的出現;火車、汽車、電燈、**的傳人;所辦實業之機器裝置多購自國外,採用西方的股份制方式進行集資、成立董事會進行管理;在學校教育中,美國式教育制度的推行等,都說明西方一些先進科學技術及管理方法已傳人五邑僑鄉,不僅對僑鄉經濟的發展,而且對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商品意識的形成,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這是五邑僑鄉對外交往頻繁的結果。

再次,外來語的融合與使用。五邑籍華僑雖然很多人是文盲,但他們在海外謀生的時間較長,耳濡目染,慢慢地也學會幾句很蹩腳的英語。回鄉時,他們在交談中常有意無意地講出一些最常用的英語,如ok、yes、no、good等(詳見表11—3),鄉人尤其年輕人感到好奇,也跟著「金山伯」學講帶有濃重四邑口音的英語,並以此為時髦。

外來語便慢慢地融人了四邑話中,既豐富了人們的用語資源,又加強了人們的開放意識,並造就了「半唐蕃」的僑鄉語言文化。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傳人,對僑鄉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是「民風漸人奢靡,冠婚之費,動數百金」,一些富裕僑戶的子弟遊手好閒,怕艱苦,講享受,甚至染上嫖、賭、飲、吹的惡習,令人痛惜不已!台山民謠所唱:

「死仔狂,有書唔讀隨街蕩,終須蕩去賭博巷,輸盡家財還被綁。」表11—3四邑僑鄉外來語使用情況舉例

┌———┬————————┬——————┬———————┐

│ 類別│ 四邑音譯的英語│ 英語原詞│ 詞 意 │

├———┼————————┼——————┼———————┤

│ │骨 │good │好 │

│ ├————————┼——————┼———————┤

│ │偉裡骨 │veryg00d │很好 │

│ ├————————┼——————┼———————┤

│ 日│拜拜 │bye-bye │再見 │

│ ├————————┼——————┼———————┤

│ 常│梳化 │sofs │沙發 │

│ ├————————┼——————┼———————┤

│ 生│朱古力 │~late │巧克力 │

│ 活│ │ │ │

│ ├————————┼——————┼———————┤

│ │老緬 │oldman │老人 │

│ ├————————┼——————┼———————┤

│ │士膽 │stamp │郵票 │

│ ├————————┼——————┼———————┤

│ │市的 │stick │柺杖 │

├———┼————————┼——————┼———————┤

│ │摩達 │motor │發動機、電動機│

│ ├————————┼——————┼———————┤

│ │士巴啦 │spanner │扳手 │

│ 工│ │ │ │

│ ├————————┼——————┼———————┤

│ │呔 │tyre │輪胎 │

│ ├————————┼——————┼———————┤

│ │吉普 │jeep │軍車 │

│ 具│ │ │ │

│ ├————————┼——————┼———————┤

│ │的士 │taxi │轎車 │

│ ├————————┼——————┼———————┤

│ │差古魯 │motor—cycle│摩托車 │

├———┼————————┼——————┼———————┤

│ │斬波 │jumpball │跳球 │

│ ├————————┼——————┼———————┤

│ 球│骨波 │goodball │好球 │

│ ├————————┼——————┼———————┤

│ 類│嗒布魯 │double │持球、走步 │

│ ├————————┼——————┼———————┤

│ 運│鬥晒 │outside │界外球 │

│ 動│ │ │ │

│ ├————————┼——————┼———————┤

│ │遷晒 │change side │交換場地 │

│ ├————————┼——————┼———————┤

│ │郎說 │long shoot │遠投(籃球) │

└———┴————————┴——————┴——————┘

「銀仔白,金仔黃,唔好呀哥花精光,賣田拆屋唔夠使,爺孃痛哭嫂投塘。」這些就是僑鄉人民痛惜年青一代沉淪的心態寫照。二是崇洋媚外的思想比較嚴重,一些人言必稱美國,盲目模仿和追求西方的物質享受和生活方式,有的人甚至數典忘祖,說(做)出有辱國家、民族、祖先的話(事),從而受到鄉人的唾罵。

2023年,《新寧雜誌》曾發表署名文章,對這種陋習口誅筆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英國的責任制內閣形成於什麼時候,英國責任內閣制確立準確時間

一般認為,正規的內閣制始於英國1721年成立的以羅伯特沃波爾 1676 1745 為首的內閣,在十九世紀中葉,責任制內閣在英國確立下來。但直到1900年,英國議會的佈告中才第一次出現內閣一詞,1937年通過的 國王大臣法 內閣這一名稱才正式有了法律依據。 記憶裡那片蔚藍的海 英國責任內閣制正式形成於...

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形成於什麼時候

時間 19世紀70年代 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誌 電力的廣泛應用 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 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

經成書於什麼時候,三字經成書於什麼時候?

唉!現在的連續劇不必當真的。三字經 時舊是一部流傳甚廣 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曾被列為蒙館 古代一種簡陋而原始的民辦學校 教學用的課本。通行的 三字經 相傳是宋代學者王應麟編著,後來一般都用此說。實際上在 三字經 之前就有 蒙求 三字訓 之類的蒙書,因此可以這麼說 三字經 從雛形到更定,經過了相當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