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之際中國古代建築進步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時間 2021-08-15 07:53:58

1樓:法哲聖

在公元前2023年之前的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的最優定居生活,只能是新舊石器時代的「巢居」和「穴居」的原始建築。歷史是不斷髮展的,可以說真正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中國古建築文化,應該從夏商周三代開始體現。這個時期,我們的先輩們在生活中逐漸總結經驗,發明了夯土築臺技術和木架幹闌式結構,形成了「茅茨土階」(茅草屋頂、夯土築臺)的臺榭體系結構,房屋規模的大小根據房子下面的土臺高低來區分等級,正式進入了土木建築的雛形,雖沒有形成建築文化制度的定格,但是在春秋戰國初期出現了《周禮●考工記》,對於工程技術方面有文字記載: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

國中九經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這本書中已經有了對城池、街道的粗略佈局,以及築材的用具等,通過此說明,在夏商周(公元前2023年至前221年)開始了中國古建築文化的初級萌芽階段。

2樓:梅雨時節

夏商周之際,中國已經可以建立龐大的古代建築群。這說明了建築藝術的發展和建築技能的提高。比如阿房宮的建設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節 原始社會建築一.舊石器時期1. 文化背景:

上古傳說—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 、神農逐鹿之戰——遷徙、戰爭、聚合中 產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中國」、「華夏」、「朝代」2.穴居、巢居

二.新石器時期的建築遺存

1. 仰韶文化 ——仰韶村、半坡村

2. 龍山文化 :面積變小、出現套間式半穴居

3. 河姆渡文化 :幹闌式建築 、榫卯構造

4. 細石器文化 :神廟與祭壇

第二節 奴隸社會建築

一、 夏(前21世紀——前16世紀)

1、 文化背景

禪讓----傳子不傳賢

圖騰崇拜—祖先崇拜

夏鑄九鼎——青銅時代

2、 科學技術

有規則的使用土地、天文曆法

整理河道、防洪、挖溝溉渠

3、 建築狀況

國家機器、修築宮室臺榭

二、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

1.歷史背景

2. 建築狀況:

• 宮殿—居住、厚葬—等級制

例:河南偃師二里頭、河南安陽小屯村

• 技術發展——永定柱、夯土技術

茅茨土階

• 藝術特徵——線的藝術

整齊方正、院落式佈局

二、 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

1. 歷史文化背景:

• 世代重農—走向封建制

• 重禮,分封諸侯——宗法秩序,等級制

2.建築狀況:

• 城市——「鎬京」

• 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鳳雛村遺址

3.建築技術:

• 湖北圻春幹闌式建築

• 斗的形象出現

• 瓦、排水管道的出現

第二節 封建社會前期建築

一、 東周(前770——前476為春秋,475——前280為戰國)

秦、楚、齊、燕、趙、魏、韓

1.歷史文化背景:

田地私有制、諸侯國爭戰

天子失學、百家爭鳴

先秦理性精神——倫理理性的社會

色彩寓意:

「禮楹,天子丹,諸侯黑,大夫蒼

2.建築狀況:

• 城市建設高潮:齊臨淄、楚鄢郢

趙邯鄲、魏大梁

• 高臺建築、大型工程:七國競築長城

西門豹引漳水溉鄴

李冰父子都江堰

• 木構技術:榫卯構造,墓棺

《考工記》西周齊國官書

公輸班——魯班

3.建築特徵:

防禦性、禮制、線的藝術:(北)理性對稱

(南)楚漢浪漫主義,絢爛、神仙世界

二、秦(前221——前207)

1. 阿房宮:上壓天宮,下壓黎庶

2. 修長城、馳道

3.臨潼秦始皇陵:氣勢龐大、

平面舒展、軸線對稱

三、漢(前206——公元220年)

1.藝術風格:

交融——開闊而奔放、自然拙樸、圓潤、氣魄恢弘

2.建築狀況:

• <1>長安城(相當於公元前4世紀羅馬城2、5倍).

• <2>單體建築:

• 明堂辟雍、洛陽白馬寺

• 園林——蓬萊三島模式

• 闕——「觀」。

3. 技術成熟:

<1>木構形式:穿鬥式、抬樑式

<2>屋頂豐富,出現歇山

<3>拱券式、疊澀式藝術風格:

三、三國、晉、南北朝(公元220—589

1. 歷史文化背景:

戰爭、遷徙、**、割據——「魏晉玄學」

人的自覺——藝術形式表現人本身

2. 對建築的影響:

• 薄葬、園林

• 佛教建築盛行——塔,河南登封嵩嶽寺塔

石窟,新疆克孜爾——最早的石窟

甘肅麥積山

敦煌莫高窟

大同雲崗

洛陽龍門

太原天龍山

第三節 封建社會中期建築

一、隋、唐、五代

1.文化背景:儒的理性 + 道的內在精神

文士風度 + 佛教釋的影響

互存互補——開朗、生機勃勃

文化的交流:鑑真東渡、引進胡床

形式、結構、材料充分結合

2.建築群的發展:夯土臺——以山為陵

加強總體規劃——「三朝五門」

唐長安——嚴整、有序「萬國和 」

寺廟——佛光寺大殿、南禪寺大殿、小雁塔

3.建築技術:

<1> 河北趙縣安濟橋

• 四個敞肩券,減少1/5自重,減少水壓

• 鐵件加固——連線28道拱、加契子

• 28道並列券—券上加伏石、兩邊大中間小

• 造型:平緩舒展,輕盈流暢

<2>木構——大面積、大體量

<3>都料匠 宇文愷

五代:完美——停滯——定型

<4>磚木混合結構——靈隱寺雙石塔、虎丘塔

棲霞山舍利塔、廣東光孝寺鐵塔

二、宋、遼、金

歷史背景:10世紀(北宋+遼)12世紀(金+南宋)

趙匡胤——「藝祖」 、趙佶

1.建築理論:李誡《營造法式》

模數化、定型化、等級制、成就和侷限

2.群體結合:城市,東京汴梁—《清明上河圖》

水城蘇州 ——「平江圖」

宋三大名樓

河北正定隆興寺

3.建築藝術趣味:

• 雋永、秀麗、優雅 1、園林 2、裝飾

• 遼代承唐風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北京天寧寺塔

河北薊縣獨樂寺

• 金代為遼宋之結合,秀美纖細、色彩華麗

山西縣崇福寺彌陀殿

山西佛光寺文殊殿

大同上下華嚴寺、大同善化寺、淨土寺小木作

第五節 封建社會晚期建築

一、元代

1.歷史背景:

蒙古帝國——遊獵生活——圈地

農業、工商業停滯

2.木構架:大膽、草率、簡約

• 減柱法、移柱法

• 外簷大額作,內簷去斗拱,柱樑直接交接

• 採用天然大彎木

二、明代

1.歷史背景:

朱元璋國策——恢復唐宋風格

2.建築技術:

<1> 木構——注重整體性和規範性:

• 沿用元代柱樑交接,建築結構整體性加強

• 官方建築中看不到減柱造,平面佈局整齊

<2>民間建築水平提高——延續南宋建築風格

《魯班營造正式》——總結江浙一帶經驗

<3>磚普遍運用於地面建築

長城、北京故宮史皇城(現檔案館)

明洪武年間南京靈谷寺無樑殿(磚拱)

琉璃:大同九龍壁、南京報恩寺琉璃塔

山西洪洞縣廣勝寺飛虹塔

空鬥磚牆

3.建築群的成熟:

園林——《園冶》

十三陵、南京明孝陵

4.建築藝術風格:

平直,無側腳——比較呆板。

唐:8/1000升起 10/1000側腳——舒展、穩重

商品發展——「通俗**」

藝術「世俗化」——蘇式彩畫

三、清代

文化背景:懷柔政策——對外寬容:聯姻

對內高壓,「文治武功」

1.建築群:

• 住宅型別豐富

• 皇家園林:頤和園、避暑山莊、圓明園

• 藏傳佛教建築發展——拉薩布達拉宮

承德外八廟

• 各地建文廟、貢院、學院

2.建築技術:

<1>雍正年間官書《工部工程做法》

以鬥口為基礎單位

強調等級制走向極端

<2>算房、樣房:專門從事設計、施工、預算的人

雷發達「樣式雷」:開始用模型「燙樣」

<3>斗拱退化成為裝飾

小結:1. 中國古代建築的各時代特質

原始社會 浪漫時期

夏商周 理性時期

秦漢 浪漫時期 高潮

三國、兩晉南北朝理性時期

隋唐、五代、宋 浪漫時期 高潮

元明清 理性時期 高潮

<1>浪漫—理性—浪漫—理性…看似一種迴圈,又並非一種簡單的迴圈——迴圈上升的過程

<2>三個高潮,文化成果的量大、規模大。其前都是一段多元化時期,但發展脈絡始終一元化

<3>漸變、互補——在動態中發展

2. 中國古代建築的地區差異

3. 純金文化與合金文化

新石器時期(約公元前8000~前2000) 此期建築基本可分南北兩大系。南方潮溼地區從巢居發展為架空的幹欄,已發現的最早遺蹟為2023年前的餘姚河姆渡遺址中的兼用榫卯和綁紮的幹欄式建築。黃河中下游黃土地區的房屋由半地穴居址發展為地上的木骨泥牆圓形房子和方形房子,如半坡遺址和姜寨遺址所見的居址。

隨後又發展成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那種兩坡頂多間橫排房子(見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建築)。

商周時期(約前21世紀~前221) 傳說中的夏代的建築遺址尚在探索中。已發現的此期最早建築是偃師二里頭遺址的早商建築。為在溼陷性黃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時建築上已大量應用夯土技術,二里頭遺址1號宮殿即有近2萬平方米的夯土臺基。

二里頭的兩座宮殿址都是主殿居中,四周用迴廊或夯土圍牆圍成庭院,南面開門。商代中期的黃陂盤龍城遺址有大量夯土城牆和殿基。據這兩個遺址所示,此期較大的建築主體用木骨泥牆為承重牆,四周或前後簷另在夯土基中栽植簷柱,建一圈迴廊或前後簷廊。

在商代後期的藁城臺西遺址的較小的建築中,還出現了土坯砌的承重山牆。商代已出現了城牆,偃師屍鄉溝**、鄭州**和黃陂盤龍城等的城牆均用夯土築成。城市佈局已初具雛型。

西周都城中的宮殿情況不明,但周原遺址中的鳳雛早周房址已是兩進的四合院,並有明確的南北中軸線,房屋主體用包有木柱的夯土或垛泥牆為承重牆,內柱沿面闊方向成列,進深方向則不成列,說明當時是以檁架為主樑架。西周已出現板瓦、筒瓦,屋頂區域性用瓦。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個重要進步。

建築臺基以草泥制土坯砌築,周原遺址西周中期已出現了面積達280平方米、最大面闊5.6米、全部瓦屋頂的大型木框架房屋,夯土牆只起保持穩定和圍牆作用。至此,中國古代建築中使用木構架、採取封閉式有中軸線的院落式佈局這兩個主要特點已初步形成。

但直到隋以前,仍有大量建築是夯土承重牆的土木混合結構。

春秋時,各國興建了大量城市和宮室。宮室都屬臺榭式建築,以階梯形夯土臺為核心,倚臺逐層建木構房屋,藉助土臺,以聚合在一起的單層房屋形成類似多層大型建築的外觀,以滿足統治者的侈欲和防衛要求。侯馬晉城遺址中的牛村古城可能是晉都新田遺址,城內有每邊寬52米的夯土臺,就是巨大的臺榭。

鳳翔雍城遺址出土的用於室內裝飾的青銅

中國古代著名建築,中國古代有名的建築

1.阿房宮 未央宮 大明宮 紫禁城 2.東方三大殿指 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 曲阜孔廟的大成殿 泰山岱廟的天貺殿 3.四大名樓 岳陽樓 湖南嶽陽 滕王閣 江西南昌 黃鶴樓 湖北武漢 鸛雀樓 山西永濟 4.四大名亭 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湖南長沙的愛晚亭和杭州西湖的湖心亭 5.懸空寺 應縣木塔 ...

中國古代禮制與建築的關係,中國古代禮制建築

一般的,如以中間為主,無論是宮殿還是民居 祠堂是必不可少的 安徽的民居,被如今廣泛讚美的,四面高牆,防止男人出門謀生之後,女人紅杏出牆,發生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的有傷風化的風流故事 還是安徽,那著名的氣勢磅礴的牌坊,是表彰女子貞節的,如今也引來人們興致勃勃的遊覽,幸福與淚水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互相轉化。...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

一 殿堂 中國古代建築群中的主體建築,包括殿和堂兩類建築形式,其中殿為宮室 禮制和宗教建築所專用。堂 殿之稱均出現於周代。堂 字出現較早,原意是相對內室而言,指建築物前部對外敞開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 有夾,室的兩旁有房 有廂。這樣的一組建築又統稱為堂,泛指天子 諸侯 大夫 士的居處建築。殿 字出現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