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曆法叫做夏曆,它真的是起源於夏朝嗎

時間 2021-08-16 07:11:04

1樓:妮可

夏曆是夏朝制定的歷法,這是不爭的公認的事實。

一、夏曆的制定,夏曆就是現在中國的農曆,在漫長的歷史中,農曆在指導農業生產記事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一時期有公元記年法,各朝代還用每位皇帝在位年限記錄,-般都用農曆的習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檔案記年採用公曆,民間還用農曆,說明農曆的重要和延續性。

夏曆更名農曆,是在大約3000多年前,傳說為黃帝測天定時授曆法。夏曆是夏朝制定的歷法,這是不爭的公認的事實。夏曆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裡一枚奇葩,它涵蓋了夏朝地域天文、氣象的文化底蘊,它凝聚著炎黃先祖的智慧結晶,彪炳千古史冊,萬世永存。

夏人憑藉天文觀察日、月交替,萬物生長變化,大地冷暖溫差,晝夜輪換。

尤其結合對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莊稼的播種,生長髮育和成熟的規律,根據日、地、月三個星球的陰陽變化,編篡出年、月、日、24小時_晝夜、一年12個月、24個節氣,365天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個月的歷法,供人們掌握農時耕種土地,冷暖更衣,生命有序計歲,保障食宿和人體健康安居樂業!

然而,夏曆具有典型的區域性,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歷法,它是夏朝特定地理位置,以區域性的氣候、物候的氣象特徵制定的歷法,它不適用其他區域,而以後華夏的疆土擴大,也就牽強附會地通用了夏曆法計算年、月、日,而24節氣很難吻合夏代地域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但只是保持國家政治上統一的局面就行了。

2樓:旋轉無敵

中國曆法,是中國歷史上由我國先民自己創制出來的各種曆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曆法的出現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夏曆(農曆)、彝族太陽曆、傣歷、羌歷、和藏曆等是我國現階段在廣泛使用的幾部自有曆法。

3樓:橘子的檸檬心

中國在世界上是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曆法的出現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黃曆也被稱為“老黃曆”、“陰曆”、“農曆”、“古歷”、“皇曆”、“夏曆”和“舊曆”等。黃曆屬於陰陽曆,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曆”;

4樓:營養快

其實也算是起源夏朝吧。農曆,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歷"、"殷歷"、"古歷"、"黃曆"、"夏曆"和"舊曆"等。農曆屬於陰陽曆並用,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曆";

另一方面設定"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同時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農曆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曆"

5樓:飛翔的豬

夏朝: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奴隸制建立以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和一系列奴隸國家機器的出現為標誌。

黃曆也被稱為“老黃曆”、“陰曆”、“農曆”、“古歷”、“皇曆”、“夏曆”和“舊曆”等。黃曆屬於陰陽曆,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曆”;

6樓:方便麵的使命

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鑑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裡。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7樓:一個電風扇

另一方面設定"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同時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農曆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曆"

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鑑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中國古代真存在夏朝嗎

8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是中國最早的具有國家形態的王朝,這是國內大多數歷史及考古學者們所主張或承認的,而外國的一些學者是不承認的,甚至有否定的。這是為什麼?

有些人以為中國歷史學家盲目迷信《史記》和司馬遷。其實,在中國現存的早期的文獻中多提到了夏朝或大禹,一般都是夏商周三代並列的。例如,《尚書》有不少篇說到夏朝和商朝,周朝人確認夏、商是“受天命”的正統朝代。

其中《周書》產生的年代在西周初年,距夏朝不過數百年。稍晚一些的《春秋左傳》中,夏商周三代是並列的,且提到夏朝及《夏書》的地方極多。也直接提到了夏朝君主(夏朝時稱為“後”,商周稱為王,之後稱皇帝)的名字,如啟、相、皋、孔甲、桀等。

單從學術角度講,西方學者不相信夏的存在,可以歸結到在西方(實際是中國之外)關於上古歷史的文獻記載幾乎為零。在歐洲只有聖經的舊約講了些神話和傳說,此外真沒有別的了。所以,在那些學者的心目中,上古的歷史知識,只能從考古發掘中去追尋。

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國學大師王國維提出“二重證據法”,即考古成果和文獻並重。這在中國古代史學研究中起到極大的積極作用。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方面的論述時,以為這是很自然的,本應如此。

但事實上,這確是王國維首次提出的,而不是歐洲那些考古學界的先行者們。歐美學者沒有文獻證據,他們只有一重證據——考古成果,所以他們提不出來這樣的觀念。

一,關於史記

在殷墟考古發現證實了史記中關於商王朝的世系是正確的之後,人們多相信史記中關於夏的記述也是可信的。支援歐美學者觀點的人會問,那麼關於五帝的記述是否也都應信?

二者是不同的,在五帝記的有“太史公曰……百家言黃帝,其文**馴,縉紳先生難言之。”(大意是:百家敘說黃帝,他們的文字不典雅可靠,士大夫很難據此敘說。)

已經明確的說五帝紀中關於黃帝記述的可靠性較差,而夏本紀則無此言,和商本紀同等述之。可見司馬遷應該是按某種官方的文獻寫夏本紀,而不是到民間去採風所得。

作為一個史學大家,司馬遷是相當嚴謹的,同時他又是文學家,其筆觸是有感情的。在寫他所喜愛的人物,如李廣,就能把在作戰不利甚至敗仗的事蹟中,把他寫成大英雄。但是,司馬遷絕沒有給李廣加上他所沒有的‘光輝事蹟’。

在記述五帝時,他宣告那些史料的可靠性不高,這正是他嚴謹的表現之一。

這反而證明了夏本紀的可信度比較高。

二,關於甲骨文中無夏的記錄

在甲骨文中尚未發現夏字,在許多人看來,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實際上不是這樣。

甲骨文是夏滅三百年後的卜詞,夏在當時人的生活中影子也已經不存在或極淡薄了。

一種可能是卜詞中根本就沒提出過它。

甲骨文中無夏字,不奇怪。如果能找到商朝初建時的文獻,如果那裡沒有提到與夏(也可能是另一種稱呼)有關的事,才真是問題。

在甲骨文中提到夏人後裔杞人,這是合理的。大約是在殷商時代,夏人所能留下的痕跡了吧。

另一種可能是提到過,但用得是另一種名稱,尚未破譯明白。夏是夏人及其後裔對朝代的尊稱,其初本意是大屋大殿,後來成為中原人自稱,如華夏、諸夏等,是個很好的字眼,本非四季之一的稱謂。如是,則與之敵對的商人未必用它。

看看清朝後期對西洋人的稱呼,如紅毛國、佛朗機等,還有官方文書中的夷、蠻、狄等。這些稱呼和其本國國名幾乎沒有什麼可連想之處。

把滅掉的國家,不稱其正式尊名,而稱勝國,是後來一種習慣,特別是被滅國的名稱有明顯的尊崇的意味。

在甲骨文中還有超過一半的字尚未破譯或或有人破譯了但未得認可。這些字絕大多數是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這裡面有沒有代表夏朝的相關資訊?對於甲骨文只一知半解,提出這樣的問題不知會不會貽笑大方。

三,二里頭考古

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現是中華文明源頭探索中的一件大事。

在二里頭已經發現了早於商朝的遺址。在這裡發現有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按一定規劃建設的都邑、大型宮殿建築群、最早的宮城、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及相當高的鑄造技術的銅作坊,發現了最早的城市道路網及車轍痕跡,還有大型綠松石龍型器物(長越70釐米)。由此可確認二里頭是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或主要大都邑的遺址。

可以肯定的說,在商以前,中華大地上,就有著一個已經正在跨進文明門檻的國家。這個考古遺址的年代恰就是文獻所載的夏朝的年代,所在地域也恰就是文獻所載的夏朝後期主要活動區之一。所以,把二里頭文化就看作是夏文化,就是很自然的了。

結合考古成果和古文獻,除了把二里頭和夏文化聯絡起來,再沒有其它更合邏輯的了。

四,重要的問題在於文字

但是這種看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卻是建立在推論的基礎上的。二里頭遺址所顯示的文化是相當輝煌的,但是它是不是夏朝都城,卻還沒有直接的證據,彷彿破案時證據鏈少了重要一環。

也就是說,要想把文獻中關於夏的記述和考古發掘的成果無爭議的結合在一起,還需要一些證據。例如,統治二里頭的君主們是不是文獻所記的夏的君主,還有按文獻,夏商之間曾有戰爭,商湯多次征伐夏桀等,這些都應該在考古成果中有所體現。

為了能得到這樣的證據,尋找文字遺存乃是不二法門。

鄭州商代大型遺址基本上是接續了二里頭的年代,所以,如果能找到鄭州**中文字遺存,其中對於夏商間的鬥爭是應該有記述的。在距二里頭只有幾公里遠的地方,就有商人建造的一個小城(偃師**),時間距二里頭的城池宮室的衰敗時間極近,可見二者曾有過激烈的鬥爭或密切聯絡。如果鄭州**有文字遺存,這些都可能有所顯示。

商朝人是有文字的,殷商的甲骨文不會是一夜之間突然成熟起來的,何況在鄭州**也曾發現過‘習字骨’。

一旦鄭州**發現了商朝早期的文字大量遺存,對於二里頭是否夏朝最後的都城就應該有直接的證據。

按文獻,夏朝也是應有文字的。過去把陰陽合曆稱作夏曆,傳說中夏是把正月當作一年之始,這種曆法應該已經知道隔幾年要置閏月。很難想象根本沒有文字的條件下能產生相當成熟的歷法。

此外還有‘夏篆’的說法。

在二里頭已經發現了刻劃符,二十多個不同的符號,還無法說就是文字,但是,距離文字也可能不太遠了。但願早日發現大量的商早期或夏的文字遺存。

總之,從二里頭考古成果看來,中國的上古文明絕不始於商代,在商之前還有著有青銅器、都邑、宮室等的輝煌文明。這是不容置疑的。推論這個文明就是夏,是合情合理的。

但可惜這是個推論。雖然二里頭文明是輝煌的。但是創造二里頭文明的人們及祖先有沒有大禹治水,夏啟立國,太康失國,夏桀淫暴等事,卻不好理直氣壯的說有。

而商前期的文字及其記述或夏文字的發現,就成為關鍵的關鍵了。

還有一種認為夏是周故意編造出來的說法。其實這樣的講的人自己才是在胡編亂造,因為舉不出任何證據。老夫是絕不信的,因為編造一個夏,對於周人的統治沒有任何一點好處,反而給了夏的後人杞人一些光輝,太不合算。

中國古代曆法,中國最早的歷法

中國古代時陰陽合曆,陰曆即農曆,陽曆即24節氣。天文曆法現在也很重要,農桑作物就是依照這個來的。古代中國最優秀的歷法是什麼 郭守敬的 授時歷 元朝統一中國以前,中國所用的歷法是 大明曆 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歷法誤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決定修改曆法,派大科學家郭守敬主持這項工作。郭守敬認為 曆法要精確...

中國古代曆法的演變過程,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演變

我叫雷鋒 中國古代曆法演變大致又可以分為五個時期,一.古歷時期 漢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採用的歷法 二.中法時期 從漢太初元年以後,到清代初期改歷為止。這期間制訂曆法者有七十餘家,均 有成文載於二十四史的 歷志 或 律曆志 中。三.中西合法時期 從清代期蘇會傳教士湯若望上呈 新法曆書 到辛亥革命為止 四...

中國古代曆法,也就是皇曆,是怎麼來的

黃曆 和 皇曆 都是我國古時使用的歷書,但它們並不是一回事。黃曆 即黃帝歷。考古發現,我國早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有了曆法,三千多年 前就已經有了用甲骨文記載的歷書。我國古代使用的歷法有皇帝歷 顓頊歷 夏曆 殷歷 周曆和魯歷六種,其中以傳說是由軒轅黃帝建立的 黃曆 最為古老。正如唐朝詩人盧照鄰 中和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