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甘映寒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
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竹石作者寫作背景
2樓:孫老闆
《竹石》作者介紹:鄭
板橋(1693-1766),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2023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竹石》寫作背景:《竹石》是清代畫家鄭燮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詩人所讚頌的並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
擴充套件資料
1、《竹石》原文
《竹石》——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竹石》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紮在岩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3、《竹石》鑑賞
《竹石》是一首讚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才長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從來不畏懼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的擊打。
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筆下的竹子竹竿很細,竹葉著色不多,卻青翠欲滴,兵權用水墨,更顯得高標挺立,特立獨行。所以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性格,決不向任何**勢力低頭的高風傲骨。
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在石縫中的竹子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
3樓:匿名使用者
贈汪倫 寫作背景。
汪倫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願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於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並長年窖在地下。
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於是想出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道: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已早聽說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後,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
」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並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說:
「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後汪倫每日以美酒佳餚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題臨安邸
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註釋]
1. 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棧、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簡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
公元2023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
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
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後兩句「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遊人」不能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薰」「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作者簡介)
林升 南宋詩人,浙江平陽(今溫州平陽)人,生卒年不詳。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註釋]
1.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
2.三萬裡河:指黃河。「三萬裡」形容它的長。
3.五千仞嶽:指西嶽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為一仞。
4.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解說]
南宋時期,金佔領了中原地區。愛國詩人陸游在山陰(今屬浙江)鄉下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儘快收復中原,恢復 統一。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文學家。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
竹石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註釋]
1. 《竹石》是一首題畫詩。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不鬆口一樣。
3. 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
[解說]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
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作者簡介]
鄭燮(音謝)(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江蘇省興化縣)人,清代著名書畫家。
《竹石》的寫作背景和賞析
4樓:永恆的瞬間綻放
寫作背景: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作者73歲4月作《竹石圖》,就是他這種傲岸和剛直人格的寫照。
在他為官期間,做了不少益民利眾的好事,深得人民愛戴,但他在荒年為百姓請求賑濟,卻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紳。他剛正不阿,心繫民眾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恥於折腰,便藐視權貴,解綬掛印,毅然辭官而歸,回揚州賣畫為生。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在讚美巖竹的堅韌頑強中,隱寓了作者藐視俗見的剛勁風骨。
詩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鬆」,首先把一個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著青山岩縫的翠竹形象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一個「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個主動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動作。它不僅寫出了翠竹緊緊附著青山的情景,更表現出了竹子那種不畏艱辛,與大自然抗爭,頑強生存的精神。
緊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巖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於青山之上的基礎是它深深紮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鄭板橋詩、畫中的竹又往往與「石」是分不開的。有時侯,石構成竹的對立面,如「畫根竹枝插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它高,年來看我掀天力」;
有時候石成為竹的背景,如」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在這首詩裡,竹石則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無石竹不挺,無竹山不青。這兩句詩也說明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哲理:
根基深力量才強。
有了前兩句的鋪墊,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裡竹有個特點,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靜止的竹,而是巖竹,是風竹。
作者鄭板橋的詩畫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頑強意志的象徵,而風則往往是惡勢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風昨夜渡瀟湘」這幾句,又如:「一陣狂風倒捲來,竹枝翻迴向天開。掃雲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在這首詩中同樣竹子經受著「東西南北風」一年四季的千磨萬擊。但是由於它深深紮根於岩石之中而仍巋然不動,堅韌剛勁。什麼樣的風都對它無可奈何。
詩人用」千」、「萬」兩字寫出了竹子那種堅韌無畏、從容自信的神態,可以說全詩的意境至此頓然而出。
這時挺立在我們面前的已不再是幾桿普通的竹子了,我們感受到的已是一種頑強不息的生命力,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而這一切又都蘊涵在那蕭蕭風竹之中。
詩中的竹實際上也是作者鄭板橋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詩人正是這樣一種與下層百姓有著較密切的聯絡,嫉惡如仇、不畏權貴的巖竹。作者鄭板橋的題畫詩如同其畫一樣有著很強的立體感,可作畫來欣賞。
這首詩正是這樣,無論是竹還是石在詩人筆下都形象鮮明,若在眼前。那沒有實體的風也被描繪得如同拂面而過一樣。但詩人追求的並不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巖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進了自己的人格,從而使這竹石透露出一種畜外的深意和內在的神韻。
這是一首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託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全詩語言簡易明快,執著有力。
竹石的寫作背景,《竹石》的寫作背景和賞析
買越晁曉燕 註釋 1.竹石 是一首題畫詩。2.咬定 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不鬆口一樣。3.磨 折磨。堅勁 堅定強勁。4.爾 那。這句意思說 隨那東南西北風猛刮,也吹不倒它。簡析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
清代古詩《竹石》賞析,《竹石》的寫作背景和賞析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釋義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紮在岩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一首讚美巖竹...
竹石的詩意表達了作者的什麼,竹石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禾禾黍黍 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詩中的竹實際上也是作者鄭板橋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詩人正是這樣一種與下層百姓有著較密切的聯絡,嫉惡如仇 不畏權貴的巖竹。作者鄭板橋的題畫詩如同其畫一樣有著很強的立體感,可作畫來欣賞。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