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的起源

時間 2021-08-30 09:02:51

1樓:匿名使用者

節日是一種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民俗事象。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積澱著一個民族風俗生活傳承和演化的歷史。

隨著社會的發展,節日風俗會不斷變異。而它總是反映著一個民族在一定時期的文化心理、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

漢民族的傳統節日的起源,有兩種促成因素。

首先,節日的起源與歲時節令有關。漢民族是一個農業民族。在發展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人們對大自然的時間週期變化節律,有了越來越深的認識。

經過一代代人對天象和物候的不斷地觀察和總結,於是就有了歲時節令的劃分。到戰國時期,在中國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四時、十二月、二十四節氣的歲時節令體系。這個體系成為漢族人民安排生產和生活的時間表。

許多傳統節日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但是,節日與歲時節令又有區別。並非所有的節氣都成為節日。

其次,節日的起源又與原始崇拜和與之相聯的祭祀活動、禁忌行為有關。原始崇拜包括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型別。它產生於太古時代,根源於生產力低下情況下原始人類對於自然力的敬畏心理。

例如,原始人類因為嚮往光明而崇拜太陽,因為「地載萬物」、是人類衣食所自出而崇拜土地——這些都是自然崇拜。例如,閩是「東越蛇種」,而閩人祀蛇,瑤、畲民族是盤瓠之後而祀犬——這是圖騰崇拜,也是原始祖先崇拜的孑遺。由於靈魂觀念的產生,原始人類又有了另外一類祖先崇拜——例如夏人以黃帝為祖先,周人以帝嚳為祖先之類(《禮記•祭法》)。

隨著原始崇拜觀念的產生,人們於是有了種種祭祀和禁忌行為。這些祭祀和禁忌行為,是按一定的時節來安排的,因為它們同原始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這樣,歲時節令和原始崇拜結合,於是有了節日。

秦漢到六朝時期,在國家統一的基礎上,漢民族的主要傳統節日基本形成。在中國節日民俗的發展史上,這一時期有三件事值得一提:第一件,是陰陽家對上古傳統節日的整理與系統化,規定四季、八方、十二月令、二四節氣,各有戒律,強調了時令節日中的禁忌、禳除、祓楔等內容。

《史記•太史公自敘》批評說,陰陽家有太多的禁忌,其中有些未必是合理的,徒然使人畏首畏尾而已;不過,他們對四時節令的總結,還是順應了自然界的主要規律,是不可改變的。第二件事,是儒家吸收了陰陽家學說,又加強了祖宗崇拜的成分,通過節日活動來體現孝弟倫常,促使節日的禮儀化。第三件事,是佛教的傳入,不僅為漢民族原有的節日風俗帶來了新的內容,例如春節早上拜神祭祖,全用齋菜,早餐也是素食,還使漢民族增添了像浴佛節之類的新節日。

唐宋以後,漢民族的節日風俗發生重大變化。儘管節日還保留著宗教迷信的色彩,但諸多祭祀和禁忌行為的初始意義和神祕氣氛已經逐漸消解,儀式改變了性質,喜慶歡樂的成分加強了。節日的文化風俗內容越發豐繁起來,每個節日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娛樂活動和飲食習俗。

另外,由於宋明理學對民間文化的巨大影響,祖宗祭祀成為重要節日必不可少的禮儀。

傳統節日有歷史性的變異,也有地域性的變異。中國疆域遼闊,不同的地區,生活環境和條件,生產方式和水平,有很大的差別;加上民族的融合,移民的流動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每個地區的節日風俗,有一定的差異,因而也就有自己的一些特色。

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的來歷

2樓:彼時已道曇花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11個:除夕、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中元節、中秋節、臘八節。

常過的節日如下:

1、除夕(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起源: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擊鼓的方式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

這就是「除夕」節的由來。

2、春 節(農曆正月初一)起源: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永珍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初年,改農曆為公曆[陽曆]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直到2023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演變

3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維普網

探傳統節日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裡,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

春節由來

4樓: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虞舜時期,舜即位做了天子,在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神靈。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

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蹟;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歲首(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祭祀的蛛絲馬跡。

5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

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

「年」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

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事。干支紀年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以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蹟;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歲首(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祭祀的蛛絲馬跡。

原始意義上的歲首,是指干支曆法的「立春」,當天象「斗柄指寅」時,陰陽轉化,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春節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年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記錄著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節的時間(農曆正月初一)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遊動。「最早的春節」(如2023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如2023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根據曆法計算,如果農曆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2023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在公曆2月20日,為2023年和2023年。

閏春節閏春節,又稱閏正月,從公元2023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2023年的2023年裡,農曆閏正月只發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閏春節過法

如果一年有閏正月,原則上春節過第一個正月的,到了閏正月的時候則不過節。當然,也有少數地區過完第一個正月的春節以後,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因為閏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閏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節來過。

6樓:召玉巧德雀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

拼音:chūn

jié英文:春節

1.spring

festival;

2.the

spring

festival;

3.lunar

newyear's

day;

4.chinese

newyear's

day5.the

newyear's

dayof

china

春節又叫陰曆年、農曆新年、農曆年、舊曆年,俗稱「過年、大年、過大年」。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後來改為夏曆正月初一(即農曆正月初一),被視為農曆年的開始,即為歲首。

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而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廿

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有的是正月十九)結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個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剪紙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喜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滿、蒙古、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軋神仙的節日習俗,軋神仙的節日起源

中華江南民俗故事 軋神仙。蘇州民俗節 軋神仙 來由?軋神仙是蘇州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每年農曆四月十四這一天,在南浩街上會有神仙出現,如果我們有幸撞見,就會幸運一整年。不知道當初大家是怎麼建立起這個說法的,反正以後每年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固定的集會。屆時,蘇州製造的各種表演 各種小吃 各種花花草草都將一併...

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報告,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

淚竹凌風 1 二十三過小年 臘月二十三,又稱 小年 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 清水 料豆 秣草 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 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

籃球的起源,籃球的起源

美國 1891年就有了籃球的誕生!加拿大由納什密斯發明 籃球的來歷 籃球運動 起源與發展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隻桃籃別釘在健身房內看臺的欄杆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5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