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司徒姓姓氏源流
司徒(sī t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後代。堯帝為炎黃部落首領時,舜為堯的司徒官,執掌和管理土地事務,故又名土司。舜的後代子孫有的以其職官命姓,稱司徒氏。
2、春秋時,衛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其後也稱司徒氏。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傳堯、舜時已經設定,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夏、商、周時期,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為六卿之一,稱為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於宰相。
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有以官職命氏的,就成為司徒氏。
得姓始祖:虞舜。「司徙」,是古代的官職名,始於4000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負責管理民眾、土地教育等事情。
司徒一職歷代的名稱都不同,例如,到了前清時期,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徙。根據《史記》和《通志·氏族略》的記載,虞舜曾為堯時的司徙官,他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的,稱司徙氏。望族居趙郡(今河北省趙縣一帶)。
這裡便是司徙氏的老家和發源地。故司徒氏後人奉虞舜為司徒姓的得姓始祖。
司馬姓姓氏源流
司馬(sī mǎ 司馬)姓源出有三:
1、源於西周,以官職為姓。上古時有人重黎,為司掌天地之官,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後。同宣王時,有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馬,執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許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後遂成司馬氏。
2、出自晉元帝司馬睿,本姓生,改姓司馬,其後亦為司馬氏。
3、出自許氏、郝氏所改。如許穆之、郝惔之即是,他們的後代有改姓司馬姓的。司馬姓望族居河內(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地區武陟縣西南一帶)。
得姓始祖:程伯休父。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追源溯流,可知,司馬氏的得姓始祖,便是周宣王時官拜司馬(是管轄軍政和征戰的官職)的程伯休父,因戰有功,而被賜姓為司馬,其後世子孫即「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
再說程伯休父,他是殷、周朝時期一個諸侯,是上古顓頊帝之後祝融氏重黎的子孫所傳。程伯休父的子孫,一部分「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一部分依照慣例「以國為氏」而姓了程。因此,後世的司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是一家人。
司馬氏的得姓,大約在2023年以前。望族居河內郡(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地區武陟縣西南一帶)。司馬氏後人奉程伯休父為司馬姓的得姓始祖。
司姓姓氏源流
司(sī)姓源出有六:
1、神農為上古部落首領時,有一位專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後代子孫以司為姓,稱司氏,見《元命苞》。
2、出自以祖字為氏。據《左傳》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孫以祖字為姓。為司氏一支。
3、出自以人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叔虎,被封於郄,建立郄國,下有卿士司臣,其後亦姓司氏。
4、出自以官名為氏。據《尚友錄》載,春秋時有程國,伯爵,時稱程伯。至程伯休父時,為周王室司馬官,受周天子賜為官族,其支庶子孫遂為司姓。
5、亦出自以官名為氏。據《世本》載,春秋時衛國衛靈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孫世為衛國司寇,後裔以官名為氏,姓司寇氏,司寇亥就是他的後裔,後改為單姓司。
6、出自複姓簡化所改。歷史上的複姓司德、司空、司功、司徒、司城等,其後裔亦改為單姓司,稱司氏。
司姓始祖:司成。
2樓:匿名使用者
名字,是我們每個人表明自己精神指向文化傾向的個性化的代號符號,而姓氏,則是我們血緣的河流,溯流而上,我們可以追尋到自己的祖根,追訪到自己的故鄉。
中華姓氏的起源,可直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的伏羲氏時期。據《楚辭〉〉記載「伏羲,古代傳說中的部落酋長,即太昊,風姓」。相傳他始畫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廚。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別婚姻」。伏羲以前,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構木為巢的「有巢氏」,還是族號,尚未有姓。 現在姓氏是統一的,但在姓氏起源初期,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據《通鑑外記·注》中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說明了姓和氏是有區別的,意義也不同。姓是用來表示母系的血統的,如上古姜、姬、姒、嬴、姚等姓,皆從女旁,而且「姓」字本身即由「女」和「生」兩字組成。
一直到周朝,氏本來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稱,後來則專指部落的首領。以後,由於國家的產生出現了不同的官職,這些官職後來有不少也成了氏的名稱。這6堠的姓氏是代表個人的地位和身份的,所以只有貴族才有,平民和奴隸與姓氏無緣。
古代的封國和官職有世襲的傳統,因此氏也可以世襲。後來失去了封國和官職的後代仍保持氏的稱號,氏就開始演變成為家族的標誌了。一個姓可以州七出許多氏,而同一氏的後人還可以繁衍出不同的氏,因此氏的在能夠查到的總共只有幾十個,而從古到今中國人使用過的姓氏超過八千,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由後起的氏演變而來的。
姓的使用機會越來越少,就逐漸消亡出現了姓氏合一的現象。這時的姓氏兼表血統關係,開始穩定下來。秦漢以後姓氏的變化大體有這樣一些特殊情況(一)避禍改姓;(二)避諱改姓古代帝王的名字不準別人使用,叫做避諱。
有時連同音字也不準用,叫做避嫌名。當人們的姓氏與皇帝的名字同字或同音時,只好改姓;(三)同一姓因異體字寫法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的姓:(四)少數民族漢化以將原來的部落改為漢姓。
姓和氏是伴隨著社會發展演變的,那我們對姓氏的探源不妨從中華文化的母體文化 ——中原文化著手。中原文化是祖根文化、她的核心位置就在鄭州,鄭州不僅有距今2023年的裴李崗文化、2023年的大河村、還有人文始祖黃帝的出生地軒轅丘姓氏上共有鄭、王、馮、韓、許、何、夏等28個源於此。為了使大家能對姓氏的起源和演變情況有所瞭解我們從大量典籍文獻中鉤沉輯佚,對各種說法詳加考訂,依據這28個姓氏在《百家姓》中的排序,選取了前10個姓氏,考察其**,附述有關的史事和傳聞,編成這本小冊子。
希望它能幫助你尋根問源成一次關於中原歷史文化的神遊。
具體的看這裡
3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是史官,被皇帝赦殺頭令後逃跑了.他後代的姓被改成了」同」和」馮」.一個加了一豎,一個加了兩點.
黃姓氏的起源?
4樓:科普小星球
黃姓起源於中國的北方地區,後遷至中原地區並建立黃國。黃國被楚國滅後,部分族人開始南遷。宋朝之後,黃姓廣佈到湖北、陝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
1、源自嬴姓,以國名為氏。
①可追溯到帝舜時代的東夷部落首領伯益。伯益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其後裔中有黃氏者,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
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
②遠祖可追溯到五帝時代金天氏少昊 。少昊金天氏後裔臺駘,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春秋時,臺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
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
③遠祖可追溯到遠古掌火之官吳回之子陸終。陸終後裔在周代時,被封於黃地,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他們以國名為氏,稱為黃姓。
2、源自官位
①出自遠古伏羲的下屬之官黃龍師。黃龍師,亦稱黃龍、黃師、黃中官、龍師等,是伏羲設定的官名,為中官。黃龍師之後裔子孫,有的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龍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龍氏等。
②出自遠古黃帝下屬之官黃雲。黃雲,是黃帝設定的官名,為中官。黃雲之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雲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雲氏等。
3、源於改姓而來:
①其他姓氏改為黃姓:上古時候,黃、王同音,因此有的王姓改為黃姓;還有其他原因改姓黃的:如陸姓、巫姓、吳姓、金姓等。
②回族改黃姓:今回族黃氏,是少數蒲氏回族人為避元朝誅殺之禍而改為黃氏的。
③滿族改黃姓:滿族吳扎拉氏,發源於寧古塔,人數很多,後分衍有四支漢姓,即黃氏、紫氏、紅氏、白氏。
黃姓的得姓始祖是陸終,吳回之子。周代時,其後被封於黃地,建立了黃國。後被楚國所滅,後代以原國名為氏,並尊陸終為其得姓始祖。
擴充套件資料
當代,黃姓人口近27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2%,排在第7位。廣東省為黃姓人口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19.
5%。在黃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四川、湖南三省,大約佔黃姓總人口的42%;其次分佈於廣西、福建、江蘇等。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分水嶺,以北少黃姓、以南多黃姓的分佈局面。
5樓:楊子電影
1、遠祖可追溯到帝舜時代的東夷部落首領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其後裔中有黃氏者,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
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
2、遠祖可追溯到五帝時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後裔臺駘,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春秋時,臺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
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
3、遠祖可追溯到遠古掌火之官吳回(祝融)之子陸終。陸終後裔在周代時,被封於黃地,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他們以國名為氏,稱黃姓。
4、出自遠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黃龍師,亦稱黃龍、黃師、黃中官、龍師等,是伏羲設定的官名,為中官。黃龍師之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龍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龍氏等。
遠古時期,在今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一帶,為黃姓發源地之一,族人後跟隨顓頊遷至中原地區。公元前648年,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後,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戰國至秦漢時期,黃姓已經大批播遷到湖北地區,逐漸形成江陵、江夏兩個黃氏郡望,以此為基地向江南發展,「浮諸江南,以實海濱」,黃姓的足跡已經西達陝西和四川,東臨東海,南入湖南和江西。東晉末,中原的林、黃、陳、鄭四大姓率先進入了福建。
隋唐時期,黃姓主宗分流,有了新的向南發展的行動。一支由江夏向東南遷移,穿過江西,進入浙江,在金華地區形成了金華黃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遷河南固始,再向南經安徽、江西,抵達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黃氏。
由湖北遷到廣西的黃姓與土著結合形成了今壯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的黃姓先民;一部分進入了越南,成為當地的大姓。黃姓進入臺灣地區是在明末時期。
由於黃姓主力在秦漢時期已遷離了北方,所以受中國北方几次戰亂的傷害較輕。黃姓在中國南方得到穩定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宋、元、明時期,在贛浙閩粵四省繁衍最盛,最終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時期,黃姓大約有1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6%,排在第9位。黃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27.5%。
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和福建,這兩省黃姓大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53.5%;其次分佈於浙江、四川、廣東、河南,這四省的黃姓又集中了24.5%。
全國形成了以贛浙、閩粵、四川、河南為中心的四大塊黃姓聚集地。
姓氏陳的起源是什麼,姓氏陳的起源
陳姓 有五 1 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 通志 氏族略 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於陳,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2 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朱姓氏起源地,朱姓氏起源地
朱姓起源地 鄒城 古邾國 風光 邾國風光 古邾國 山東鄒城,嶧山風光 嶧山之陽,山腳下的紀王城即是古代邾國遺址。山東鄒城是朱姓的發源地 古代邾國 各地朱氏雖然家族起源不同,但是追根求源,都有著共同的祖先!貼子相關 朱姓的最早起源於什麼地方?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
姓氏賴的由來,“賴”這個姓氏的起源?
筆中從沫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相傳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 故烈山氏 厲山氏 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