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佛門的同時,是不是一定要受五戒,成為居士

時間 2021-09-06 20:43:21

1樓:匿名使用者

1. 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淨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唸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唸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唸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唸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唸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唸佛,唯宜行住二時。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淨土宗唸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回光一瞥,了了常知,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甚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2樓:

形式上三皈依,不需要受戒,受戒都是皈依以後,依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目標再請受的。

一般皈依後也可以稱居士,但嚴格講還是受戒後稱居士更適宜。

南無阿彌陀佛

3樓:李靈桑

三皈五戒是同時受的,至於像八戒,八齋關戒,在家菩薩戒,就憑在家居士自己以後的意願了。我是今年4月初8受得戒,專門向師傅打聽的,因為我想受在家菩薩戒,可是因為機緣未到,只好擱置了。

4樓:敢跟我鬥智鬥勇

可以不必一定要受五戒的。

為了方便,可以暫時受其中的幾個。

5樓:

皈依佛(接受並奉行佛之教誨)

皈依法(一佛之教法實踐、求證)

皈依僧(融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組成的僧團)。

接受三皈依後,持守五戒就是真正的佛門中人。

僧團四眾中的優婆夷,就是在家居士。

6樓:今莫遲

不一定,受三皈依就是居士。

我想皈依佛教,成為居士。怎麼做才好?

7樓:青竹遺風

皈依佛教,是人生正確的選擇。皈依佛門沒有學歷等要求,有沒有介紹人都可以,你需要去就近住有僧眾的寺院,到客堂向知客**口頭申請,由**按排時間和人員,到時舉行皈依三寶儀式,皈依的同時可求授五戒,成為合格的五戒居士,繼而跟僧人**學習佛法。記得辦理皈依要帶身份證和一寸免冠**一張,以備辦現皈依證件。

8樓:匿名使用者

居士是別人對皈依三寶的佛**尊稱,不是自稱居士。找寺廟皈依,依教奉行落實在生活中,在家修行,就是居士。但要真有能教導修行僧人的才好。

皈依簡單,難在導師與自己的落實上。南無阿彌陀佛!

9樓:金象同學

不需要。要在僧前受三皈依,能得三皈依戒體,很重要。

"常師傅您好!晚學想問自己在佛像前領三皈依行嗎?好像晚學這裡不易找到合適法師,謝過了!

三皈依應該從僧眾中領受,首選從比丘、比丘尼法師受;次則可請沙彌、沙彌尼或式叉摩尼法師授。若條件或種種原因所限,極力也尋覓不到出家僧寶,才可開出方便佛前自受,待他日機緣時至再從僧中補領方更妥當如法。 "~常觀世音**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用任何學歷,人人都可以。不用人介紹,找個有舉行皈依儀式的寺廟,受三皈依和五戒就行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居士是對於學佛的在家人的稱呼。學佛的在家人都可以稱為居士

12樓:匿名使用者

去家附近的正法道場,打聽一下,

皈依三寶,每個寺院的時間好像不同,需要什麼手續,幾月幾號可以皈依,你提前去寺院客堂打聽下,一般需要準備**,具體細節你去寺院打聽就知道了,沒那麼複雜,

阿彌陀佛,隨喜讚歎!發心功德,

五戒的居士應該注意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居士們心中有佛,每天常念阿彌陀佛,所以在言行舉止都是以善為本,助人為樂。居士守五戒是最簡單的要求,五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喝酒。

14樓:水中應天

受持三皈依的儀式與五戒大體相同。都需要請師,請師開示,問遮難,請戒師,請聖回,懺悔,納受戒體答,宣戒相,授衣,發願、迴向。這是受五戒的全部流程。

受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聽戒和尚的開示,這直接關係到受戒後如何守戒。

佛法在恭敬中求,受戒是一件非常莊嚴的事,不要應付了事。在納受戒體的時候戒和尚可能會教大家觀想,這個時候一定要仔細聽,這是很關鍵的所以要特別注意。

15樓:匿名使用者

注意別犯戒。持戒功德無量。

16樓:水清霞明

在家律學

皈依三寶,僅是入門而已。 如果入門以後,老是駐腳在門房的廊下,而不登堂入室,而不登樓參觀,而不更上一層,乃至登峰造極,那隻能算是「玩票」式的三寶**。求受皈依後,依次求受五戒,成為標準的在家佛**。

不受五戒而僅受三皈者,也不是真實的優婆塞。 《毗尼母經》:「優婆塞者,不止在三皈,更加五戒,始得名為優婆塞也。

」五戒的儀式

佛陀時代最初的優婆塞**,是耶輸伽的父親,信佛之後便是這樣說:「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惟願世尊,聽為優婆塞;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受五戒在律中所見,均為向師自說(如耶輸伽的父親,即是一例),不由從師而受,如要成為五戒優婆塞或五戒優婆夷,向一阿闍梨一說即可,並無任何儀式的鋪張。

但是中國的祖師如讀體法師,他以為:「當斯末運,迥異聖時,須假勝緣,助生正信。」所以他也編了一部《授三皈五戒八戒正範》,直到現在仍為許多戒場的傳戒藍本。

這於律法不行的近代中國佛教,不啻是一線傳承戒法的慧命。

五戒的隨分受與全部受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中說:「若受三皈,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皈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皈,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無分;若受三皈,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皈,受持五戒,是名滿分。」這是許可五戒隨分受持的,但看各人的能力,可受幾戒即受幾戒,勉強受了,受後再破,罪就大了。

所以說「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無分。」實則若持五戒,但破一戒,也算無分,如果僅持一戒,堅持不犯,尚是一分優婆塞(夷)。

但在《薩婆多部毗尼毗婆沙》中,卻不同意隨分受持的說法:「 問曰:凡受優婆塞戒,設不能具受五戒,若受一戒乃至四戒,受得戒不?

答曰:若不得者,有經說有少分優婆塞,多分優婆塞,滿分優婆塞,此義云何?答曰:

所以作是說者,欲明持戒功德多少,不言有如是受戒法也。 」 事實上在各部廣律中,殊難找到五戒可以隨分受持的根據,佛時的在家**,凡受五戒,總是說:「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求受五戒的資格

不具備求受五戒資格的是犯有五逆罪的人,以及自破淨戒或破他淨戒的人。做五戒阿闍梨(軌範師)的人,為人授五戒之前,必須首先問清,有沒有犯過五逆?有沒有自破淨戒或破他淨戒?

如果不問而授,受戒者雖求戒也不得戒。

五逆罪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自破淨戒是: 受戒之後,犯了不可悔的重罪,稱為自破淨戒。

破他淨戒是: 他人持戒,而使其破戒,稱為破他淨戒。

五戒三等戒品

一、若於正受戒時,剛聞戒師法語,心即開通,發最上廣大之心,遍緣法界一切有情無情,悉願斷除一切罪惡,悉願修持一切善行,悉願廣度一切眾生者,得上品五戒。

二、若於正受戒時,雖聽戒師開導,亦緣一切有情無情之境,但其願心不大,惟求自脫生死,全無度生之志者,得中品五戒。

三、若於正受戒時,亦聽戒師開導,或以性智狹劣,或因心意散亂,故致緣境不周,但得戒相的守持,無能發揮戒體的功用者,得下品五戒。

如果心猿意馬或者聽不清戒師的言語,或者聽若罔聞,糊塗隨眾而跪拜起立者,只能種種善根,根本無戒可得。但在集體傳五戒時,如此的情形,卻大有人在。所以,如能方便做到的話,最好是個別受五戒。

求受五戒的十項儀式

根據讀體法師所編的《授五戒正範》,共有十項儀式,除了內容不同,方式則與授三皈依儀式相似。它的十項儀式分別是:

第一、敷座請師——由熟習儀軌的出家人為禮。

第二、戒師開導——由戒師演說五戒的意義,說明受五戒對於信佛學佛的重要性。

第三、請聖——奉請佛法賢聖僧寶,證明受戒;奉請梵釋諸天,**神鬼,監壇護戒。

第四、懺悔——懺除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以求身心清淨,納受戒體,重新做人。

第五、問遮難——詢問受戒者,今生以來,曾經作過佛法之所不容的大罪過否?如曾作過,即成遮障,難以受戒,故稱遮難。

第六、受三皈——五戒以宣讀三皈文時,即是納受戒體,三皈三結,與三皈文儀相同。

第七、宣戒相——先問受戒者,能受持幾分戒,然後宣讀五戒戒相,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各各答以能持或不能待。

第八、發願——開示受戒者,發大菩提心。

第九、勸囑——勸告受戒者,既發心受戒,即應依教奉持。

第十、迴向——以此受戒功德,迴向法界眾生。

節選《在家律學》

心慧法師講解

3337閱讀

搜尋男士皈依後的禁忌

佛教三大不解之謎

佛教五戒詳細解釋

皈依密宗上師的禁忌

居士五戒破戒的果報

見到僧人如何頂禮

愛情是不是一定要有人主動,愛情是不是一定要有一個人主動?

對於愛情,我們不奢求它的圓滿,但可以讓它至真。真正的愛情,讓彼此心靈默契,讓人們的行為超越功利,讓愛情中人爆發不可遏止的力量,讓生命挑戰自己的命定極限。儘管在我們每個人的胸襟裡,都藏有博大之愛心,但未必說我們在面臨諸如愛情的考驗時,就都能夠表演得從容而崇高。很難用簡單的語句來解釋 愛 這個詞彙。海巖...

愛情裡是不是一定要男方主動,愛情一定要男方主動麼?一定要靠男方一直維持著麼?

血魔少女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為什麼要男生主動呢,愛情是自己的,如果愛就勇敢的去追求,沒有丟臉什麼的,男生與女生都是人,你說拼什麼要他們來主動,這樣顯示自己的高貴還是證明是他沒有女生高貴,何為愛,既然是愛為什麼還要去在意這些呢,你好好想想吧,這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你。 不能太絕對化吧,俗話不是...

結婚送禮一定要送雙數嗎,送禮是不是一定要送雙數?比如2份,4份,6份?

白七連 這個因地而異吧。小時候在東北,那裡一般就是50 100 200 500 600 800 1000元。不送300和400。現在在山東,一般就送6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不送500。還有一些送216 218 288等等吧。像是普通同事就送100 200就行了。關係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