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管理思想包括哪些內容,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哪些?

時間 2021-09-08 21:20:01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章 孔子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缺憾

孔子管理思想是儒家管理的根基。它已經具備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包含了最有價值的管理學基本原理和管理哲學範疇,也體現出了它的先天不足和缺憾。

孔子管理思想源於對中國傳統管理哲學思想「允執其中」的繼承。《尚書•大禹謨》記載的十六字心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表述了中華管理文化的主流傳統。

它的主旨是允執其中。而實現執中的方法是「執兩用中」。中式管理的傳統就是執兩用中,持中致和。

「允執其中」是變易達到和諧的通路,這要借重於「執兩用中」的思維工具易卦模式。

《易經》由陰陽兩端的符號化開始,用兩端的中間組合:「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構造出了一種用以描述事物中間狀態的結構圖式系列及其哲理。幫助人們執兩用中,持中致和。

但這種結構圖式系列工具相當複雜,一般老百姓很難理解和使用。這就使《易經》長久蒙上了神祕的面紗,而難普及於世。也就是說,使用易卦模式執兩用中達成持中致和的社會成本過高,難以實現。

孔子則把古代的智慧集中用到一點上來,提出「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的辦法(《中庸章句》),用一套社會成本較低的中庸之道來達成持中致和。

所謂中庸,庸者,用也,「中庸」也就是用中。《禮記•仲尼燕居》載:子曰「禮乎禮,夫禮所以治中也。

」禮的基本作用是治中,中庸思想要求人們「無過無不及」地用中,而所守的中就是「禮」。中庸就是謹守禮制,無過無不及,不偏不倚,不改不易。經過這一番苦心的改造,使民眾易於信守。

孔子在《論語•學而》中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古代聖賢所教導的「允執厥中」被孔子轉換成了比較簡單的禮、義、和等信條,用於教化萬民,達成社會的和諧。《論語•泰伯》記載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道出了孔子認為百姓可以使他們按指引的道路走,不可能使他們都知道為什麼要走這條路的本意。明確地宣示了孔子將古代流傳下來的「允執其中」的智慧改造成讓老百姓照著做的「中庸」信條的良苦用心。孔子的智慧是:

老百姓掌握「執兩用中」實在太難,只好取其次,給老百姓「中庸」的信條,老百姓遵循「中庸」的哲理,依循「守禮」、「重義」的路走就得了,簡單易行。「易則易行,易行則有功」,孔子的這一改革,的確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成功:「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用道德倫理和禮制規範人們的行為,確實有利於管理。

這比要求老百姓搞明白「執兩用中」的道理,而且學會應用的社會成本實在要低得多,也行得通——應該說,孔子找到了現實可行的一種治理方案,雖然不是沒有負面作用的最佳方案。

這樣,在經過孔子改造之後所形成的中庸思想框架裡的中道和執兩用中,重點也就不在於思維方法,而在於禮制、道德倫理和修養方法了。執中成了簡單的守中道、守禮制。在此變化的過程中,思維方法也就逐漸僵化了,從哲學方法向側重儒教信條的方向蛻化,也就逐漸喪失了活力。

這是孔子成功所付出的沉重代價。以致到了末世的儒學大師朱熹手裡,道統就蛻化成「唯理是從」的死守信條的宗教式教義了。理學大師朱熹說:

「君子之所以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隨時以處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無所忌憚也。蓋中無定體,隨時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

」(朱熹:《中庸章句集註》)中即理也,孔子的守「禮」,已經被泛化為守「平常之理」,執中也就被詮釋成了守「理」,遵守教條死理。中華哲學的活的靈魂也就滅失得一乾二淨了。

曾經有過積極作用的儒家思想,從此也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了「以理殺人」,阻礙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腐儒,而終被五四開始的革命運動的大浪所淘汰。

老子最早看透它的弊端。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其大意是:

上乘的德不依據世俗的所謂德,依此而有了真正的德。下乘的德不失卻世俗的所謂德,依此就沒有了真正的德。上乘的德依從無為的法則,因而沒有什麼是它不能做的。

上乘的仁做了也沒有什麼作用。上乘的義做了尚有些作用。上乘的禮做了但民眾不肯響應,只好揎袖出臂強牽引之迫民眾就範。

所以人君失卻了道爾後以德為治,失卻了德爾後以仁為治,失卻了仁爾後以義為治,失卻了義爾後以禮為治。因而禮是忠信的微薄,動亂的始端。自以為能先知的,是抓住了道的光芒,而這正是愚笨的始源。

因此大丈夫應當居於道的厚實之處,而不居於它的微薄之處;居於道的敦實之處,而不居於它的光環之中。所以去掉那個而取這個。老子對藉助於禮、義、仁來進行治理的方法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抓住了枝末而沒有抓住根本。

管理的根本在於無為而無不為,遵循規律來治理。管理上的捨本求末將帶來無窮的禍害。不幸言中,末代儒者的處境,正好是深陷災禍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總之,中庸思想是對中華傳統執中思想的修正。中庸思想讓傳統的執中思想的哲理和方法退居二線,如孔子所說「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中庸章句》),明白地說是「用其中於民」,而不是民眾自己「執其兩端而用其中」。主語變了,由聖人代替了民眾,聖人來思考,來「允執其中」,而後用在民眾身上,民眾只需緊隨其後就可以了。

對於中庸思想,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讓這些正道和定理不偏地得到遵守,並且「不易之謂庸」,信守而決不改變。庸,也平常之誼,使之成為平常的狀態。中庸思想的核心,就是禮制、道德倫理教化的普及。

這雖然是很現實有效的治理方案,但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執中思想了。過分地依賴於聖人,而忽視以「執兩用中」為核心的管理哲學的根本性作用,是孔子管理思想體系的根本性缺憾。

對於這個缺憾,孔子心知肚明,或視之為「大過」,晚年也極力彌補。《論語》載:「子曰: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漢書•儒林傳》稱,孔子「蓋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

帛書《要》載:「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帛書《要》篇記載子曰:「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

」指明孔子晚年注重易的研究,關注其中的「德義」哲理,希望以易哲學來填補管理思想體系的缺憾。《周易》也就終於成了儒家的經典之一,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但是,甚至於《論語》、《史記》關於孔子學《易》的記載都受到後世一些儒家學者的懷疑,可見孔子填補儒家管理思想體系缺憾的努力實際上並沒有有效地融入儒學體系,真正獲得成功。歷史的現實是,繼承和完善傳統的管理哲學,是由老子的《道德經》所完成的。因此兩漢實施有缺憾的儒學治理所導致的危機,使得綜合儒、道,「內道外儒」成為魏晉時期的風尚。

《魏書•逸士傳》雲:「得道於聖人,則黃、老是也;治世之聖人,則周、孔是也」。

「內道外儒」,由充分繼承和發揚《易》的形而上學的老子哲學補充儒家管理哲學建樹之不足,才實際上成了完善儒家治理體系的現實方法。

2樓:邗桐宣吉星

孔子管理思想是儒家管理的根基。它已經具備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包含了最有價值的管理學基本原理和管理哲學範疇,也體現出了它的先天不足和缺憾。

孔子管理思想源於對中國傳統管理哲學思想「允執其中」的繼承。《尚書大禹謨》記載的十六字心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表述了中華管理文化的主流傳統。

它的主旨是允執其中。而實現執中的方法是「執兩用中」。中式管理的傳統就是執兩用中,持中致和。

「允執其中」是變易達到和諧的通路,這要借重於「執兩用中」的思維工具易卦模式。

《易經》由陰陽兩端的符號化開始,用兩端的中間組合:「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構造出了一種用以描述事物中間狀態的結構圖式系列及其哲理。幫助人們執兩用中,持中致和。

但這種結構圖式系列工具相當複雜,一般老百姓很難理解和使用。這就使《易經》長久蒙上了神祕的面紗,而難普及於世。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哪些? 40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極為豐富,百家爭鳴,以儒家、法家、道家為代表。

儒家首先提出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仁政、德治、禮制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目標。

法家首先提出人性本惡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法制、刑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達到崇君權和富國強兵的管理目標。

道家首先提出人性自然的主張,進而提出無為而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指出要實現的管理目標是至德之世。

擴充套件資料: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為「內聖」與「外王」,即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兩類(值得商榷)。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的另類。在先秦諸子諸家當中,唯獨法家的思想,是必須獻出性命來實踐,流出鮮血來祭奠,是血染的思想。這裡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當時許多有罪或者無辜的貴族和貧民,還有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韓非。

法家思想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具有根本的區別,最大的就是法家極力主張君主集權,而且是絕對的。

道家主張「齊物」「逍遙」,對萬物的態度是「無所恃」。

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那些

小小芝麻大大夢 1.有教無類 讓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進社會發展。2.因材施教 因各人各種不同的性格,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強教學效果。3.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只有虛心向別人請教,才能不斷完善自己。4.勤于思考 只有勤學善問,才能得到知識。5.溫故而知新 經常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才能學好新知識。6...

軍事思想包括哪些內容,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有哪些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kexmrqlp418466 古代軍事思想中西方對比 1 古代中國十分強調防禦地位,而古代西方更加註重進攻 古長城 2 古代中國的軍事非常重視安定內部,西方則主要著眼於對付 3 古代中國重視戰爭道德,通常用道義之爭掩蓋利益之爭。古代西方無視戰爭道德,對利益直言不諱。4 古代...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包括哪些,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

主要包括人文主義思想和自然哲學。文藝復興係指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實際是歐洲新興市民階級通過復興古典文化的形式,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發動的一場波瀾壯闊的反封建運動。它醞釀於14世紀,15 16世紀達到高潮,在這個過程中,人文主義思想和自然哲學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是如何形成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