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是「以文亂史的文字」,「興妖造神的藝術」,禮讚殘暴的英雄,「尊劉貶曹」又有著推崇正統的封建觀念。
《三國演義》的故事是在長期的民間流傳而後**人蒐集整理的,儘管或多或少染上了正統文化的氣息,但作為民間俗文化的審美形態,它們主要反映「賤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傳達「賤民們」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既要用今天的價值觀念去批判其典籍文化影響所導致的封建糟粕,又要以古人的眼光和心理去感知和體驗他們的理想和願望的合理性。囫圇吞棗或者因噎廢食都是不明智的。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漢獻帝劉協昏庸,宦官專權,各路諸侯割據一方,曹操更是以丞相之位挾天子以令諸侯,黃巾軍爆發大起義 歷史上三國的背景三國時期簡介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公元220年魏國代漢,終於公元265年晉替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公元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2樓:步餘年
三國演義的歷史背景就是東漢末年的時候,當時各個地區都有人興起了混亂,然後經過了長達一二十年的混亂,到了公元220年左右,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個局面一直是到西晉的時候才結束,總共也是有將近百年的歷史。
3樓:劇菁英
《三國演義》是發生在東漢末年時期。描寫的是魏蜀吳三個國家建立和滅亡之間的故事。其**現了大批的優秀軍事將領和人物。
三國演義的歷史背景
4樓:南叔小百科
一、時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
二、題材背景
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是三國故事的最早源頭,但這是紀傳體的史書,記事簡略,粗陳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增加了許多奇聞軼事,傳奇色彩與可讀性都大大增強。
中唐史學家劉知襲在《史通》中說,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於行路,傳之於眾口」,可見這個時期三國故事已廣泛流傳於民間。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公元220年魏國代漢,終於公元265年晉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公元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
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6樓:亦夢之城
1、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
2、作品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雲。
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刻本有20多種,清代刻本也有70多種,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編譯出版日文字《通俗三國志》之後,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等許多國家都對《三國演義》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和專著,對這部**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3、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2023年-約2023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家,《三國演義》的作者。山西幷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除**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7樓:8噶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生活在袁某民眾動亂年代,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經過多年戰亂,最終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原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畫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網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也在思考,並希望通過振山岡僅五常來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
由此作者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
8樓:好快樂的小豬
何謂三國?
三國時代是中國的一個歷史時期。東漢末年,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並實際上以丞相的職位掌握東漢政權,取得「魏王」稱號,加九錫。(注1)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承其位,同年蓋受禪臺,強迫東漢的末代皇帝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他,至此東漢政權正式滅亡,三國時代正式開始
公元221年,以益州為根據地的劉備自立為皇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
同年,割據揚州、荊州、交州等地的孫權接受曹魏政權的冊封,開始稱「吳王」。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建國,國號「吳」,史稱「東吳」。
已經事實上控制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於公元263年吞併蜀漢後,司馬炎於265年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
西晉於280年攻克江南的孫吳政權,正式統一中國,三國時代就此結束。
注1:九錫為漢朝與晉朝皇帝給臣子的九種最高賞賜。」錫」同」賜」。包括一錫車馬,再錫衣服,三錫虎賁,四錫樂器,五錫納陛,六錫朱戶,七錫弓矢,八錫鈇鉞,九錫秬鬯。
其中虎賁為三百人的護衛軍;納陛,陛即臺階;朱戶,朱漆大門;秬鬯,音炬倡,黑黍所釀的香酒。
歷史中接受九錫的名人很多後來都篡位自立。
9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三國的背景
三國時期簡介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公元220年魏國代漢,終於公元265年晉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公元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三國局面的形成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靈帝死,劉辯繼立為少帝。執政的何太后兄何進聯絡西園八校尉之一的袁紹,殺統領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碩。袁紹、何進等密謀盡殺宦官,並召幷州牧董卓入洛陽為援。
當宦官殺何進,而袁紹又盡殺宦官之時,董卓率兵入洛陽,盡攬朝政。他廢黜少帝,另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董卓的專橫激起了東漢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對,釀成大規規模的內戰。
董卓入洛後,袁紹出奔冀州,東郡太守橋瑁假東漢三公名義,要求州郡興兵討伐董卓,關東州郡紛紛響應。他們分屯要害,推袁紹為盟主,相機進攻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避關東兵鋒,挾持漢獻帝西遷長安。
關東聯軍本是烏合之眾,彼此欺詐併吞,不久就分崩離析了。初平三年長安兵變,董卓被殺,關中混亂不已。
經過激烈的混戰以後,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時,全國形成許多割據區域:袁紹佔據冀、青、並三州,曹操佔據兗、豫二州,韓遂、馬騰佔據涼州,公孫瓚佔據幽州,公孫度佔據遼東,陶謙、劉備、呂布先後佔據徐州,袁術佔據揚州的淮南部分,劉表佔據荊州,劉璋佔據益州,孫策佔據揚州的江東部分,士燮佔據交州。此外,張魯以道教的組織形式保據漢中地區,置祭酒以治民。
在這些割據者中,勢力最強也最活躍的是袁紹和曹操。
董卓入洛後,曹操逃至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聚兵反抗,成為關東聯軍的一支。他在濟北(今山東長清南)誘降黃巾軍三十萬眾,選其精銳,編為青州兵;又陸續收納一些豪強地主武裝。建安元年,他把漢獻帝遷到許縣(今河南許昌東),取得了挾天子以令不臣之勢;又屯田積穀,以蓄軍資。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兩軍進行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全殲袁軍主力;又利用袁紹二子的矛盾攻佔袁氏的鄴城,相繼佔領青、冀、幽、並四州之地,統一了中原地區。建安十二年,曹軍出盧龍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敗侵擾北方的烏桓。
建安十三年,曹軍南下,攻佔劉表之子劉琮所據的荊州。依託於荊州的劉備向南奔逃。江東的魯肅受孫權之命與劉備會晤,商討對策,諸葛亮又受劉備之命,於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與孫權結盟,共抗曹軍。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水師於赤壁(一般認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迫使曹軍退回中原。這就是促使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曹操北歸以後,用兵於關中、隴西,把統一範圍擴及整個北方。
建安十六年,劉備率部進入益州,逐步佔據了原來劉璋(劉焉之子)的地盤。二十四年,劉備從曹軍手中奪得漢中,據守荊州的關羽也向曹軍發起進攻,但是孫權遣軍襲殺關羽,佔領荊州大部,隔三峽與劉備軍相持。
漢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稱帝(即魏文帝曹丕),國號魏,都洛陽,建元黃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即漢昭烈帝劉備),國號漢,世稱蜀,又稱蜀漢,建元章武。孫權於公元221年接受魏國封號,在武昌稱吳王。
公元222年,蜀軍出峽與吳軍相持於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戰,被吳將陸遜擊敗,退回蜀中。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即吳大帝孫權),後遷都建業(見建康),建立吳國。猇亭之戰以後不久,蜀、吳恢復結盟關係,共抗曹魏。
南北之間雖然還常有戰事發生,有時規模還比較大,但是總的說來,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四十餘年之久。
三國疆域,大體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區,吳得東南地區。魏國置司、豫、兗、青、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蜀、吳相接。
蜀置益州,自秦嶺至於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吳有揚、荊、交三州。三國戶口,魏有戶六十六萬餘,口四百四十餘萬;蜀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吏四萬,兵十萬餘;吳有戶五十二萬餘,口二百三十萬,吏三萬餘,兵二十三萬。
三國演義試題,三國演義試題
1.請說出 三國演義中 至少三個與數字 三 有關的事件。三英戰呂布 三顧茅廬 三氣周瑜 2 三國演義 中有兩匹千里馬分別叫什麼?他們最終的主人是誰?赤兔 關羽 的盧 劉備 3 三國鼎立說的是那三國?各自的首領是誰?魏 曹丕 蜀 劉備 吳 孫權 4 諸葛亮借完東風后,是誰去江邊接的他?趙雲5 被劉備 ...
三國演義的詩詞,三國演義的詩詞
歇後語行嗎?劉被借荊洲 有借無還 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曹操下江南 來得凶,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 有勁難使 關公赴會 單刀直入 張飛穿針 粗中有細 諸葛亮隆中對策 有先見之明 張飛穿針 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 多多益善 阿斗當皇帝 軟弱無能 關公開鳳眼 要殺人 草船借箭 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 ...
三國演義回目,三國演義回目梗概
金果 1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曹操起兵擊敗李傕 郭汜,將漢獻帝迎至許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權。楊奉 韓暹不敵曹操,前往投奔袁術。劉備收留呂布,曹操假借漢帝手詔使劉備攻袁術,張飛奉命守城,但張飛卻因飲酒而醉倒,呂布乘機攻取了徐州城。2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