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文字知識,在文言文中首先應掌握的是六書知識。這和現代漢語基礎知識中的文字內容基本相同。掌握六書知識,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認準字形,防止發現錯別字,同時,還有助於我們根據字形,推知字的本義,瞭解該字字義的引申規律,從而掌握這個字的多種義項。
從這個角度說,在文言文中,掌握六書知識的意義更大,用途更廣,更應該引起重視。
下面談談「六書」的**、名目和次第。我國古代把六種造字方法稱作「六書」,這是古人對漢字的形體結構加以分析歸類後,定下的六個名稱,並非古人事先製造出六種造字法,然後再按這些方法造字。由於各研究者的觀點並不完全一致,加之流傳日久,所以「六書」的名稱和次第也各不相同。
「六書」的名稱究竟起源於何時,一時很難確定,就目前現有的文獻來年,至少在漢代就已經有了。其名稱和次第如下:
一、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註、假借(班因《漢書.藝文志》)
二、象形、會意、轉註、處事、假借、潛聲(鄭以注《周禮.地官》)
三、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許慎《說文解字.敘》)
雖然名稱和次序略有參差,但基本還是一致的,因為這三個人實際是出自一個學派,即漢朝著名學者劉歆,其淵源關係如下圖所示:
┌──> 傳**鄭興──> 傳兒子鄭以
劉歆├──> 傳**賈徽──> 傳兒子賈逵──> 傳**許慎
└──> 班固於劉歆《七略》中直接採錄。
現在我們通常彩採用許慎的名稱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這基本上符合漢字發展的規律。最早對「六書」加以說明的是許慎,只是過於簡單,每一書只用八個字來解釋,只舉兩個字來證明,以至後來的學者們對此有許多種不同的認識。
下面就是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的解釋: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風,上下是也;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 ,武倍是也;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轉註者,建類一首,同義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大多數學者對「六書」持有不同的意見,認為應當是四體二用,即前四書屬造字法,而後二書只能算用字法,尤其是假借,並不產生新字,只是借用現存字,對於轉註則更是從說紛紜,莫衷一是了。
最初的造字法應該是象形和指事,這種方法產生的字大多是獨體字,當然比合體字要早。古人要用文字元號來記事、來表意、來交流,最簡便的就是把所要說的話中涉及的具體事物的形象畫下來,或用一個記號來表示。象形字大多用來表示具體的有形可象的事物,如:
日、月、山、川、牛、羊、魚、鳥、人、手、木、石等等;有些較抽象的概念就只好藉助抽象符號來表示,即指事字,如:上、下,各畫一橫成作標準,在上面點一點表示「上」,在下面點一點表示「下」,再如:本、末,在木字下部點一下表示樹根,在木字上部點一下表示樹梢,但這兩種造字法畢竟手段有限,許多事物沒有具體形象,或無法描繪,而抽象符號用得太多也會產生混亂,於是人們又想出用會意和形聲來造字。
會意和形聲都是合體字,這種將獨體字組合成新字的方法具有很強的生產力,尤其是形聲字,佔了全部漢字的80%以上。會意字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會合在一起,再組成一個新字,表示一個新的意義。如:
「武」字由「止」「戈」二字組成,「信」由「人」「言」二字組成,等等。會意字不像象形字那樣一眼就可看出是指什麼,往往要仔細揣摩才能推想出其意義。形聲字也是將兩個或更多的字組合成新字,只是其中總有一部分是用來表聲的其餘則是用來表意的。
如:江是小形工聲,河是小形可聲,這些都是左形右聲,即左半邊表示這個字的意義,右半邊表示這個字的聲音,這種結構在形聲字中佔的比例最大,其他還有右形左聲如鴿視,上形下聲如:草簡,下形上聲如:
婆娑,外形內聲如:圃圓,內形外聲如:問聞等等。
但形聲字的聲旁表音並不一定十分準確,有時只是聲母相同,如:江、工,古代聲母都是[k],有的只是韻母相同,如:河、可。
同時,形聲字的形旁表意也不那麼精確,一般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意義範圍,如:推、拉、招、扔,都是用手作形旁,表示這些字的意義都與手的動作有關,但不能指出具體是什麼動作。儘管如此,形聲,不僅是古代,而且在現代也是最重要的造字法,如氫、氧、氨、鑀、鐨、鍆、鎦、砷、砈、矽、硒等,都是近現代新造的形聲字。
象形、指事、會意三種造字法的區別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意思是象形字依照事物本身的屈曲描摹而成。
日就是畫成一個太陽,是圓的;月即畫成一個月亮,是半圓的,因月亮常是半闕的圓形。象聲字有它自己的特點,唐蘭先生說得很正確,它「一定是獨體字」,獨體字指的是它不能再行分析,是相對合體字而言的。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
「析言之,獨體為文,合體為字,統言之,則文字可互稱。」俗稱「獨體為文,合體為字」是指文和字是有區別的。唐蘭先生說,象形字「一定是名字,一定在本名之外不含別的意義。
」因為造字之始,一般都有所指,而對事物的命名則是陽基本的,這基本詞又多是名詞,絕大部分都是象形字,如:山水去雨,人鳥蟲魚之類,都與唐先生所說相合。「指事」又叫「象事」,「處事」。
《說文解字.敘》:「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意思是憑直覺,就可辨其字,知其意了。
它和象形字相近,只是在獨體字上增加了表意的符號,如:上、下,又如:「刀」字,在刀口上加一點表示刀口,即是「刃」字。
又如:「木」字,一短劃加在木上,為「末」字;在木下為「本」字,在木中為「朱」字。這點和短劃只是表意的「指事」符號,並不象任何具體的事物,因此它不是文字。
而會意字,則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獨體字組成的。會意也叫「象意」。《說文解字.敘》: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比類」是將兩個字拼合在一起,「合誼」即會意。利用已有的象形字,依據事理加以組合,表示一個新的意義,這就成了會意字,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以及日月為明,山高為嵩等等。
會意字在甲骨文中佔很大比例,可見它也是漢字造字的最基本方法之一。簡言之,象形指獨體象形造字法,指事指在獨體象形字上加一不成文字的表意符號或全用抽象符號組成的造字法,而會意一定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獨體象形字組成的造字法。文字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通假字。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一種語文現象。所謂通假,就是指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中學語文教材中,把一部分古今字也作為通假字來看待。
通假字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書寫或傳抄是筆誤,或為圖省事有意寫了筆畫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別字,後人沿用下來,約定俗成,也就成了通假字。在閱讀文言文時,如果遇到某個字在句中用它的本義、引申義都解釋不通時,就可以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解。如:
「且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鴻門宴》)一句中,如果把「蚤」解釋為「跳蚤」,這句話的意思就不可理解了。這時,如果從同音字角度找答案,把「蚤」看成「早」,全句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因此,我們就可以說,在這一句中,「蚤」通「早」。如上所說,古書中的通假字是同音(或近音)代替的產物,但這並不是說所有同音字都可以互相借用。
這裡的借用是有條件的。一般地說,以下三種情形可以通假:
(1)、聲旁字和形聲字可以通假。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戰》)句中「禽」通「擒」,「禽」是「擒」的聲旁字。
(2)、聲旁相同的形聲字可以通假。如:「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墨子.公輸》)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為聲旁的形聲字。
(3)、有時候,形聲字還可以和它的聲旁字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內狼於囊。」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聲旁字。
另外,音同或音近的字,也可以通假。如前面所列舉的「蚤」通「早」就是一例。瞭解和掌握相當數量的通假字,學會通假字的辨認方法,對於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六書】指漢字構字的六種方法。六書一詞,最初見於《周禮·地官·保氏》雲:「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漢書·藝文志》始列「六書」,名目為「象形、象事、象聲、轉註、假借。」鄭眾《周禮解詁》列「六書」名目為「象形、會意、轉註、處事、假借、諧聲」。
漢許慎《說文解字》論述「六書」最詳:「指事:視而可識,察而見義,上,下是也。
象形: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曰,月是也。形聲:
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
轉註: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
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許慎此說對後世影響最大。漢王莽變八體書為六體書。
亦稱「六書」。漢許慎《說文解字·敘》雲:「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
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
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書,即秦隸書。
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也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論述題:現代漢字,形聲字的數量達80%,能否說漢字是表音文字。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說來可以分為表意和標音兩大文字型系,而漢字則屬於表意文字。所謂表意文字,就是文字與語言的語音方面不發生直接聯絡,每一個字只是表示一個音節,不能明確表示讀音,但一個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個意思。
如「旦」字的上部是「日」下部是地面(或水面),從地面上升起太陽,是表示早晨的意思。也正因為如此,同一個文字元號可以代表兩種語言裡的同一個詞,而讀音完全不同,比如方塊漢字的「日」字,是畫一個圓圈、中間加上一個圓點,很像一個太陽,而古埃及也是用這個文字元號表示太陽,只是讀音不同。也正因為表意文字具有和語音不發生直接關係的特點,所以,它就有可能用來代表不同民族的語言,如我們的鄰邦日本、朝鮮等國家都曾經借用漢字作為它們的書面交際工具。
《漢書·藝文志》說,六書是造字之本,這是不夠全面的說法。六書中只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之法;至於轉註和假借,則是用字之法,因為根據轉註和假借的原則並不能產生新字。
今天我們對於漢字的構造可以作更科學的說明。首先應該認為轉註、假借和漢字的構造無關;其次,對於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還可以作更合理的分類:一類是沒有表音成分的純粹表意字(包括象形、指事、會意);一類是有表音成分的形聲字。
現在從這個論點的基礎上再加以闡述(這是我們要**的主體)。
在文字的創造時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則。象形文字以圖畫為基礎,但圖畫決不是文字。原始社會的圖畫常常是畫一樣東西或是一件事情告訴別人或是幫助自己記憶,而不是簡單地表示一個概念,更沒有固定的讀音。
直到圖畫表示的概念固定了,線條簡略了,成為形象化的符號,而且和語言裡的詞發生了聯絡,有了一定的讀音(這一點很重要),才成為文字。
既然說表意文字與語音沒有直接聯絡,那麼「形聲字」中的「聲」又應怎麼解釋呢?即使是形聲字的「聲符」本身原來也是一個象形符號。比如:
紋、洋、漁等都是形聲字,它們的聲符是文、羊、魚。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個人胸部刻的花紋;「羊」字像羊頭;「魚」字像魚形。這裡的「文羊魚」都是象形字,還是與語音不發生直接聯絡。
所以,在我們現行的方塊字中,即使是有百分之九十的形聲字,也不妨礙它屬於表意文字型系。
「六書」指六種漢字造字法,分別指什麼
漢字的構成有 六書 的說法,即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註 假借。六書 是古代文字學家根據漢字形體和意義的關係,分析歸納出來的構形規則。東漢的許慎系統地分析了篆字的結構特點,對傳統六書做了明確的界定。許慎在 說文解字 序 中說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
孔子的六書,孔子的 六藝 分別是什麼
六書一詞出於 周禮 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一曰五禮 二曰六樂 三曰五射 四曰五馭 五曰六書 六曰九數 然而,周禮 只記述了 六書 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 說文解字 中記曰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 下 是也。...
運用六書理論分析下列漢字結構,並說明其形義關係 兵,樂,都,祖,高,下,秉,階,初,阿,甘,莫
兵,會意字,從廾,從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 斤 是短斧之類 下面是 廾 g ng,雙手 象雙手持斤。本義 兵器,樂,象形字,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義 都,形聲字,從邑,者聲。從 邑 表示與城市有關。本義 建有宗廟的城邑。祖,形聲字,從示,且 j 從 示 與祭祀 宗廟有關。本義 祖廟。高,象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