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艱苦奮鬥的典故,有關名人勤勞節儉的故事

時間 2021-09-14 14:15:01

1樓:朝花wo夕拾

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最終忍無可忍,出走離家。

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2、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

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

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最終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3、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為民除害。

包拯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4、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5、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鑑。

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2樓:閉千柔訾寶

臥薪嚐膽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已做自已,每個人都有控制自己的自遊的權力!

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艱苦奮鬥的故事或寓言

4樓:四大金剛

趙州橋修長城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精衛填海、

夸父追日、

聞雞起舞、

懸顱刺骨

5樓:石老慢

愚公移山 修建長城 大禹治水 臥薪嚐膽 懸樑刺骨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懸樑刺股 結繩記事

精衛填海 倉頡造字 神農嘗百草

鐵杵成針 大禹治水 滴水穿石 鑿壁偷光

廢寢忘食 殫精竭慮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十年磨一利

愚公移山 磨礱浸灌 磨穿鐵硯 踏破鐵鞋

磨砥刻厲 磨礱砥礪 磨磚成鏡 精金百煉

渴飲刀頭血睡臥馬鞍心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百鍊成鋼

千錘百煉 千刃萬鑿 粉身碎骨 風餐露宿

群策群力 夙興夜寐 暗度陳倉

有關名人勤勞節儉的故事 5

關於奮鬥精神的名言名句,關於艱苦奮鬥精神的名人名言,越長越好。

佔高邈 1 規劃我的路 一步一步走,不去用嘴說 而是用心做。2 在我們能掌控和拼搏的時間裡,去提升我們生命的質量。3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可是我們的未來是自己去改變的。4 人生就是生活的過程。哪能沒有風沒有雨?正是因為有了風雨的洗禮才能看見斑斕的彩虹 有了失敗的痛苦才會嚐到成功的喜悅。5 我可能...

關於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政治題

艱苦奮鬥精神 1.正確理解艱苦奮鬥的含義 1 什麼是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一種不怕艱難困苦,奮發圖強,艱苦創業,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樂於奉獻的英雄頑強的鬥爭精神。舉例一 全國勞動模範徐虎,他是上海房管行業的一名普通水電工,但他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夜間開箱為人民服務,餓著肚子,放棄休息,不怕苦不怕累,為廣大...

關於學習的成語有典故,有關學習的成語典故和名言。

優質解答 鑿壁偷光 原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 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譯文 匡衡好學但家貧無燭.鄰家有燈燭但燭光穿不過牆來.匡衡在牆上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翻開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