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附原文: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業。奮少從劉歆受《春秋左氏傳》,歆稱之,謂門人曰:「吾已從君魚受道矣。」
遭王莽亂,奮與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將軍竇融請奮署議曹掾,守姑臧長。八年,賜爵關內侯。
時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是日四合,每局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奮在職四年。財產無所增。
事母孝謹,雖為儉約,奉養極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時天下未定,士多不修節操,而奮力行清潔,為眾人所笑,或以為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徒益苦辛耳。
奮急立節,治貴仁平,太守樑筒深相敬待,不以官屬禮之,常迎於大門,引入見母。
隴蜀既平,河西守令鹹被徵召,財貨連轂,彌竟川澤。唯奮無資,單車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謂曰:
「孔君清廉仁賢,舉縣蒙恩,如何今去,不共報德!」遂相賦斂牛`馬`器物千萬以上,追送數百里。奮謝之而矣,一無所受。
既至京師,除武都郡丞。時,隴西餘賊傀茂等夜攻府舍,殘殺郡守,賊畏奮追急,乃執其妻子,預以為質。奮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終不顧望,遂窮力討之。
吏民感義,莫不倍用命焉。賊窘懼逼急,乃推奮妻子以至軍前,冀當退卻,而擊之愈厲,遂禽滅茂等,奮妻子為所殺。世祖下詔褒美,拜為武都太守。
2樓:匿名使用者
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少峻名節,好人倫,多所賞識。若樊子昭、和
陽士者,並顯名於世。故天下言拔士者,鹹稱許、郭。
初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聞子將為吏,莫不改操飾行。同郡袁紹,
公族豪俠,去濮陽令歸,車徒甚盛,將入郡界,乃謝遣賓客,曰:「吾輿服豈可
使許子將見。」遂以單車歸家。
劭嚐到潁川,多長者之遊,唯不候陳寔。又陳蕃喪妻還葬,鄉人畢至,而邵
獨不往。或問其故,劭曰:「太丘道廣,廣則難周;仲舉性峻,峻則少通。故不
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
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
劭從祖敬,敬子訓,訓子相,併為三公,相以能諂事宦官,故自致臺司封侯,
數遣請劭。劭惡其薄行,終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壯直有高氣,劭初善之,而後為隙,又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
此少之。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
有「月旦評」焉。
司空楊彪闢,舉方正、敦樸,徵,皆不就。或勸劭仕,對曰:「方今小人道
長,王室將亂,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廣陵。徐州刺史陶謙禮之甚
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聲名,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勢必薄。
不如去之。」遂復投揚州刺史劉繇於曲阿。其後陶謙果捕諸寓士。乃孫策平吳,
劭與繇南奔豫章而卒。時年四十六。
後漢書 吳漢傳 原文及翻譯
3樓:童眾
吳漢傳 原文: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陽人也。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及得召見,遂見親信。
建武二年,封漢為廣平侯。明年春,圍蘇茂於廣樂,周建招聚收集得十餘萬人救廣樂。漢將輕騎迎與之戰,不利,墮馬傷膝,還營。
諸將謂漢日:「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俱矣。」漢乃勃然裹創而起,椎牛饗士,令軍中日:
「賊眾雖多,皆劫掠群盜,『勝不相讓,敗不相救』,非有仗節死義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於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
旦日,齊鼓而進。建軍大潰。時鬲縣五姓共逐守長,據城而反。
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日:「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長,而使人謝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歸降。明年,賊率五萬餘人夜攻漢營,軍中驚亂,漢堅臥不動,有頃乃定。
即夜發精兵出營突擊,大破其眾。
十二年春,漢乃進軍攻廣都,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帝戒漢曰:
「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須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漢乘利進逼成都,阻江北為營,使劉尚將萬餘人屯於江南。
帝聞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
「詔書未到,謝豐、袁吉將眾十餘萬出攻漢;使別將將萬餘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漢與大戰一日,兵敗走入壁。漢召諸將厲之曰:
「吾欲潛師就尚於江南御之。成敗之機,在此一舉。」於是,乃多立幡旗,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尚合軍。
豐等不覺,明日,漢悉兵迎戰,遂大敗之。漢從征伐,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
漢嚐出徵,妻子在後買田業。漢還,讓之日:「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
吳漢傳 翻譯:
吳漢、字文質,是南陽宛陽人。吳漢為人樸實、厚道,說話缺少有文采,吳漢(後來)被召見,併成為劉秀親近的人。建武二年,吳漢被封為廣平侯,在廣樂包圍了蘇茂。
周建召集了十多萬人,到廣樂援救。吳漢率領輕便的騎兵與他交戰,失利,從馬上掉下來摔傷了膝部,回到營中。諸位將領對吳漢說:
「大敵當前,您又受傷在臥.眾人感到擔憂。」吳漢竟然精神振作,裹傷而起,殺牛搞賞將士,現在正是封侯的時候,諸位好好努力吧!」於是軍士們激發鬥志,士氣倍增。
第二天,一同擊鼓前進。周建軍隊大敗,當時,鬲縣五姓一同驅逐地方**,佔據城池造反。諸位將領爭著要攻打它,吳漢不同意,說:
「使鬲縣百姓造反,是地方長官的罪。敢輕言冒犯進兵的人,殺!」吳漢傳遞檄文到州郡,派他們逮捕(鬲縣)地方長官,並派人到城中謝罪。
五姓百姓非常高興,立刻相繼出來歸降。第二年春天,賊人率領五萬多人夜裡攻打吳漢的營地,軍中驚亂,吳漢堅持躺著不動,一會兒軍中就安定下來。(吳漢)立即連夜派精兵出營突然出擊攻敵,大敗敵軍。
十二年春天, 吳漢率領軍隊進攻廣都(今成都南),攻克了城池。然後派遣輕裝的騎兵燒掉了成都市橋。光武帝劉秀告誡吳漢說:
「你只要堅守廣都,等待他來進攻,不要跟他交鋒。如果敵人不敢前來,你必須轉移營寨,以此逼迫敵人,必須等敵人疲憊後才能進攻。」吳漢乘著勝利進攻,逼近成都,被阻在長江北岸,漢軍就地紮營,派遣劉尚率萬餘人在長江以南駐紮。
光武帝得知後,大驚,責備吳漢說:「近來我告誡你千條萬條,你為什麼遇到事件時卻又悖離錯亂呢?與劉尚分開紮營,一旦有緊急事情,不能再彼此照應。
」劉秀的詔書尚未送到,謝鬥、袁吉領兵十萬餘人攻吳漢,派遣副將帶一萬餘人前去威逼劉尚,讓他們不能相互援助。吳漢與他們大戰了一天,吳漢的軍隊大敗,逃入營壘,吳漢召見諸將激勵他們說:「我想要將軍隊祕密轉移到江的南岸,向劉尚的軍隊靠攏,合併兵力抗擊敵人。
成功失敗的機會在此一舉。」於是,犒勞士兵,樹立了許多彩旗,使軍營中的煙火不斷絕,夜晚就讓士兵口中銜著枚(防止出聲),帶領士兵和劉尚的軍隊匯合。謝豐等人沒有覺察,第二天,吳漢率領所有士兵迎戰,從天亮到吃飯時,就大敗敵人。
吳漢在征戰討伐的時候,諸位將領看到戰場上不利,有的人很惶恐害怕,常常失去了他們的氣度風度;而吳漢意氣神情還是一樣,嚴肅認真地整理好器械,激勵士兵官吏。吳漢曾經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兒女在後方購置田地產業。吳漢回來,責備她們說:
「軍隊在外,士吏不多,為什麼買這麼多田地住宅呢?」等到死去,賜諡號為忠侯。
《後漢書·鄭玄傳》文言文翻譯
4樓:116貝貝愛
鄭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縣人。鄭玄年輕時任鄉嗇夫,辭官回家後,便常常到當地的學校去學習,不願意做官吏,他的父親多次為此惱怒,也不能阻止他。後來就到太學跟隨老師學習,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為師,又隨從東郡張恭祖學習《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
由於在崤山以東地區沒有值得求問的人了,鄭玄便西行進入關中,通過涿郡盧植的介紹,尊奉扶風郡馬融為師。鄭玄獨自遊學,十多年後才回到鄉里。家庭貧困,便在東萊郡租種別人的田地,跟隨他的學徒已有數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發生黨錮之事,鄭玄竟和同郡孫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動,於是就暗暗地修習儒家經籍,關閉門戶不再外出。當時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經學,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鄭玄卻針對這三本書都提出了辯駁。
何休見到這些後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長矛,來討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興漢朝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這些人為古文、今文經學爭辯不休,後來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劉緓,加上鄭玄與何休的對答,文言翻譯與考據都通達精深,從此古文經學便徹底興盛起來了。
州郡長官因為何進是極有權勢的外戚,不敢違抗他的意旨,於是便迫脅鄭玄,鄭玄迫於無奈而去拜訪他。何進為他準備了坐幾和手杖,對他的禮遇很是優厚。鄭玄不接受何進所賜予的朝服,而是頭戴幅巾去見何進。
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
鄭玄依照儒家經籍進行申辯對答,每一對答都超出了問題本身,並且都是以前沒有聽說過的,座中沒有誰不嗟嘆心服。袁紹於是便舉薦鄭玄為「茂才」,上表推薦他任左中郎將。但他都沒有接受。
公車署徵召他任大司農,賜給他一輛四馬安車,所經過地方的郡縣都派長吏接送。
這時袁紹正和曹操兩軍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紹讓他的兒子袁譚派遣使者逼迫鄭玄隨從軍隊。鄭玄迫於無奈,帶病來到元城縣,病情危重而無法繼續行進,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歲。留下遺囑要求薄葬。
從郡守以下曾經跟隨他學習的人中,披麻戴孝參加喪會的有一千多人。
《後漢書·鄭玄傳》原文: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
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
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興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爭論古今學,後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緓及玄答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
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闢之。
一宿逃去。時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後至,乃延升上坐。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公車徵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還家。時袁紹與曹操相拒於官渡,令其子譚遣使逼玄隨軍。
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遺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縗絰赴會千餘人。
寫作背景:
范曄的祖父範寧曾任晉豫章太守,著《穀梁集解》一書。《十三經注疏》中的《穀梁傳註疏》就是以《穀梁集解》為基礎寫成的。他的父親範泰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是宋武帝劉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覽群書、潛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曄有很深的家學淵源,一直以名門之後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節,仕宦不甘居人後,著述也不甘居人後。以此成名,也以此喪身。
元嘉二十二年,當他完成了本紀、列傳的寫作,同時又和謝儼共同完成《禮樂志》、《輿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時候,有人告發他參與了劉義康的篡位陰謀,因此下獄而死。謝儼怕受牽連,毀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後漢書》只有紀傳部分流傳了下來。
《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後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巨集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
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后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
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
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傑出女性,並不都是貞女節婦,還包括並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後漢書》自有其特點。從體例上看,與《史記》和《漢書》相比,有一些改進。
這既節省了篇幅,又不遺漏史實,一舉而兩得。在皇后方面,改變了《史記》與《漢書》將皇后列入《外戚傳》(呂后除外)的寫法,為皇后寫了本紀。這樣改動,符合東漢六個皇后臨朝稱制的史實。
急需《後漢書 虞詡傳》全文翻譯,求《後漢書 虞詡傳》全文翻譯,滿意有加分。
學科會社義主 下面給的是我的版本的譯文,意思都差不多,都參考一下吧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祖父虞經,任郡縣獄吏,執法公允,儘可能做到寬恕,每到冬月呈上狀表,便常常流淚不止。他曾經聲稱 東海於公高建里門,而其子定國最終官至丞相。我斷案六十年了,即使不如於公,也差不了很多吧 我的子孫為什麼就不能任九卿...
後漢書黨錮列傳序全文翻譯,求《後漢書 黨錮列傳 範滂》原文翻譯
很多很多 原文範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為州里所服,舉孝廉。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汙,望風解印綬去。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史 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餘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 臣...
跪求後漢書馬援傳譯文,《後漢書 馬援傳》全文及翻譯
老墨說史 譯文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啊。他的祖先趙奢為趙,稱為馬服君,因而子孫為氏。武帝時,以二千石的官從邯鄲遷到這裡。曾祖父通,因功被封為重合侯,因哥哥馬何羅謀反,被殺,所以拿起第二代不明顯。支援三個哥哥馬況 多 人數,並有才能,王莽時都做二千石。馬援十二歲父親去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哥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