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痕九天攬月
譯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因此學習後就知道不足,教導人後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後能自我檢查。知道困惑,然後能自我勉勵。
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兌命》上說:「教是學的一半。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古代設學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閭"設有學校叫"塾",每五百家的"黨"有自己的學校叫"庠",每一萬二千五百家的一"術"有自己的學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諸侯的國都設立有太學。〔太學〕每年招收學生入學,每隔一年對學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學生斷句分章、弄清**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學生是否專心學習和親近同學,第五年考查學生是否廣泛學習和親近老師。
第七年考查學生討論學業是非和識別朋友的能力,〔這一階段學習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思想觀點堅定不移,不違背老師的教誨,〔達到這一階段的學習標準〕叫做「大成」。唯其這樣,才能教化百姓,移風易俗,周圍的人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會來歸順他,這就是大學教人的宗旨。
古書上說:「〔求學的人〕應效法小螞蟻銜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大學開學的時候,〔天子或官吏〕穿著禮服,備有祭菜來祭祀先哲,表示尊師重道,學生要吟誦《詩經·小雅》中〔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篇〔敘述君臣和睦〕的詩,在一開學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勵學生;入學授課之前,先擊鼓召集學生,整齊威儀,然後開啟書箱。
同時展示戒尺,來約束他們的儀容舉止;〔學生春季入學,教官〕沒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學生,使學生內心從容不迫;時時觀察卻不說,讓問題在學生的心中積聚;年幼的學生只聽老師講解而不隨便發問,學習不逾越難度。這七點,是教學的基本原則。古書上說:
「大凡學習,若學習做官,就先學習與職務有關的事;若學習做士,就先學習學士應有的志向。」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大學施教的方法,在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生時就加以防止,叫做預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齡特徵而進行教育,叫做循序漸進;互相取長補短,叫做觀摩。這四點,是教學成功的經驗。錯誤出現了再去禁止,就會牴觸抗拒,格格不入;放過了學習時機,事後補救,儘管勤苦努力,也較難成功;雜亂施教而不循序漸進。
學業就會搞亂而無所成;自己一個人學習,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學識淺薄,見聞不廣;與不正派的朋友來往,必然會違逆老師的教導;從事一些不正經的交談,必然荒廢正課學習。這六點,是教學失敗的原因。
原文: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
「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
「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本文出自戴聖的《禮記》,《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於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作者介紹:
戴聖,字次君,西漢**、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樑國睢陽(今河戴聖南商丘市睢陽區)人。 生卒年不詳,世稱小戴,與叔父戴德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禮記》傳為聖編。《漢書》成書於漢建初七年(公元80年)。
2樓:恍若夢境
《禮記二則》:雖有嘉餚
【原文】
雖有嘉餚戴聖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這就是學習了之後才知道不足,教導了人之後,才能知道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以後就能自我檢查;知道困惑,這樣以後就能自我勉勵了。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兌命》上說:「教是學的一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雖:即使。
▪嘉餚:美味可口的菜餚。
▪弗:不。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方法。
▪善:好處。
▪是:這個。
▪故:…的原因。
▪困:困惑。
▪自反:自我檢查。
▪自強:自我勉勵。
▪學:教。
▪其:表推測,大概。
3樓: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嚐,是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是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說學習之後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之後才會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
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說:
教別人也是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雖有嘉餚(2),弗食,不知其旨也(3)。雖有至道(4),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5)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6)。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7)也;知困,然後能自強(8)也。故曰:"教學相長(9)也。
《兌命》(10)"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作品註釋
⑴本節選自《學禮》。(《禮記集解》,中華書局2023年版)⑵嘉餚:美味的菜。佳,好、美。餚,用魚,肉做的菜(3)旨:甘美。
⑷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
(5)是故: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了。
(7)自反:反省自己。
(8)自強:自我勉勵。強:勉勵。
(9)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0)《尚書》的一篇。兌,通「說」。
(11)弗:不.
4樓:吥想葽長大
原文: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譯文: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嚐,是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是不知道它的好處。
所以說學習之後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之後才會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
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說:「教別人也是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雖有嘉餚》全文翻譯
5樓:醉意撩人殤
1、《雖有嘉餚》出自《禮記·學記》西漢戴聖編纂全文翻譯如下:
儘管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儘管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學習後就知道不足,教導人後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後能自我檢查。知道困惑,然後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兌命》上說:「教是學的一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古代設學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閭"設有學校叫"塾",每五百家的"黨"有自己的學校叫"庠",每一萬二千五百家的一"術"有自己的學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諸侯的國都設立有太學。〔太學〕每年招收學生入學,每隔一年對學生考查一次。
第一年考查學生斷句分章、弄清**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學生是否專心學習和親近同學,第五年考查學生是否廣泛學習和親近老師,第七年考查學生討論學業是非和識別朋友的能力,〔這一階段學習合格〕叫「小成」。
第九年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思想觀點堅定不移,不違背老師的教誨,〔達到這一階段的學習標準〕叫做「大成」。
唯其這樣,才能教化百姓,移風易俗,周圍的人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會來歸順他,這就是大學教人的宗旨。古書上說:「〔求學的人〕應效法小螞蟻銜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
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大學開學的時候,〔天子或官吏〕穿著禮服,備有祭菜來祭祀先哲,表示尊師重道,學生要吟誦《詩經·小雅》中〔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篇〔敘述君臣和睦〕的詩,在一開學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勵學生。
入學授課之前,先擊鼓召集學生,整齊威儀,然後開啟書箱;同時展示戒尺,來約束他們的儀容舉止;〔學生春季入學,教官〕沒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學生,使學生內心從容不迫;時時觀察卻不說,讓問題在學生的心中積聚;年幼的學生只聽老師講解而不隨便發問,學習不逾越難度。
這七點,是教學的基本原則。古書上說:「大凡學習,若學習做官,就先學習與職務有關的事;若學習做士,就先學習學士應有的志向。」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大學施教的方法,在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生時就加以防止,叫做預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齡特徵而進行教育,叫做循序漸進;互相取長補短,叫做觀摩。
這四點,是教學成功的經驗。錯誤出現了再去禁止,就會牴觸抗拒,格格不入;放過了學習時機,事後補救,儘管勤苦努力,也較難成功;雜亂施教而不循序漸進,學業就會搞亂而無所成。
自己一個人學習,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學識淺薄,見聞不廣;與不正派的朋友來往,必然會違逆老師的教導;從事一些不正經的交談,必然荒廢正課學習。這六點,是教學失敗的原因。
2、原文如下: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斆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
「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扦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
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其此之謂乎!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
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
此皆進學之道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雖有嘉餚古文拼音
達令達令 雖 su 有 y u 佳 ji 餚 y o 弗 f 食 sh 不 b 知 zh 其 q 旨 zh 也 y 雖 su 有 y u 至 zh 道 d o 弗 f 學 xu 不 b 知 zh 其 q 善 sh n 也 y 是 sh 故 學 xu 然 r n 後 h u 知 zh 不 b 足 z ...
《雖有嘉餚》的中心思想,雖有佳餚主要內容
教和學能夠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本文討論了教與學的關係,闡述了教和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短文成語 教學相長 雖有佳餚主要內容 狼 的中心思想!本文寫了屠戶從遇狼,避狼道斃狼的經過,生動揭示了狼貪婪,狡猾的本質,細緻刻畫了屠戶由懼狼到奮起殺狼的變化過程,讚揚了屠戶的機智...
雖有嘉餚課文中提到 教學相長 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請結合自己的
方飛快樂書法 禮記正義.雖有佳餚.教學相長也 八下語文禮記二則 雖有佳餚中體到的 教學相長 給了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你的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比如在學習中,我會的題目會講給不會的同學,通過這個過程,他學習了我也複習了,這就是教學相長 傾城i墨兮 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從學習角度,教學相長 可以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