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千年奈何橋
在形式上,古詩詞的格律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其實是詩詞本身的內涵,意境,如果言之無物,即便是格律再好,也稱不上佳作。反之,如果詩詞本身的寓意深遠,意境極高,完全可以無視嚴苛的格律,當然了,某些基本的要素還是要遵循的,比如說字數等。
象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實有些地方的平仄有出入,但因為有意境,有內涵,有新意,還有千古絕句,所以成為了這個詞牌的第一名篇。
2樓:草牧子謙
異常重要。沒有詩律就沒有漢語詩詞。古典詩歌(舊體詩)分為古體詩(如楚辭、詩經、樂府)和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律絕、排律等)。
近體詩時格律完全形成,成為詩本身補課或缺的部分【詩是由**性和文學性兩部分構成,學校學習的詩詞鑑賞和99%詩詞鑑賞書說的就是他的文學性,如手法、意象、思想感情等,而**性則需由格律來體現(不要說外文詩沒有格律,他們的原文也是有韻律要求的,如抑揚格等,只是他們的語言單字沒有聲調,所以無法像漢語詩詞一樣具有非常完善的格律i)現代詩歌沒有格律是一個極大的缺陷(具體我不多說,今天時間不夠,你若想知道可自行查書或一天後來問我),朱光潛的《詩論》就嚴格討論的格律的必要性和現代詩歌無格律的後果】,近體詩皆尊格律,包括廣義上的近體詩(詞、曲)。傳統意義上認為古體詩不尊格律,沒有要求是不嚴謹科學的。古體詩有自己的格律,只是不像近體詩一樣嚴格,而且當時是配樂演唱的,它的格律體現在與**的搭配上,隨著傳統**形式的消失,古體詩逐漸走向滅亡,被近體詩代替。
總之,格律異常重要,平仄第
一、用韻第
二、對仗其三。但一首詩中,如果意境極佳,可極少數字不和平仄。但古今所有近體詩詞大家(杜工部、李義山等)都沒有這種現象!!
3樓:匿名使用者
詩詞格律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音調、用韻、章法。其中以音調最為重要。學習和了解詩詞格律對我們的創作來說是很重要的。詩詞格律:格律通則 韻 四聲 平仄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很嚴嗎?必須得講究平仄嗎?
4樓:我是誰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嚴格,格律詩講究平仄,填詞要講究平仄,古體詩除了押韻外不講究平仄。
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
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樑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
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
在齊樑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
在初唐時期近體詩(格律詩)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則,四種平仄相間的基本句式,按照對仗、黏連規則組合成了四種詩體。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納入了科舉考試,舉子們作詩時「平仄」有問題就出局了,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
不過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詩都要考慮平仄,很多詩人喜歡寫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這類詩體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總結即齊樑以前的古人作詩不考慮平仄;齊樑以後的古人作詩分兩種,作格律詩要注意平仄,作古體詩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即可。
5樓:完美假知己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
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6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一定,主要還是看什麼型別的詩。古風詩對於平仄的要求每那麼嚴格,押韻就差不多了。
詞,是一定要符合格律平仄的。當然,近代有所謂的散詞一派,我個人表示無法接受。散詞給我的感覺,與現代詩無異,是硬要扯上古詞的大旗。
7樓:鴻鵠涼簘
詩詞一般沒有這麼要求的。
仄平一般是規定對聯末尾的那個字的。
上聯末字必仄,下聯末字必平!
這是對聯的嚴格要求!而不是詩詞!
8樓:望月近影
律詩、詞要求很嚴格,五古、七古、駢體、六言等不太嚴格。
9樓:面壁
如果你要寫格律詩,那肯定要講究平仄粘對等規則在內的格律規則。
不過,寫詩未必非得依格律規則來,畢竟格律詩只是古詩的一個分支。像李白誰能超過,可他對格律就不以為然,而像王文鬱等格律研究專家未必寫得出好詩來。
個人看法:其實把四聲分為平仄兩類,本身也不是很合理的。格律開始時是沒有平仄一說的,就是依四聲定規則,後來發現難度太大,這個遊戲規則很難遵守,便將它分成了平仄兩類。
其實,平仄感本是虛無的,只是通過學習後強加給自身的一種條件反射。押韻和對仗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能叫人明顯感覺到,而平仄是什麼,只是一種概念上的歸納定義。適當的音調搭配(而非平仄)的確讀來好聽(其道理類似作曲),但平仄搭配基本固化,就詩的表現力來說,本身就是不合美學的,其表現力類似於給任何詩都套上《跑四川》的調子。
後補:其實我寫詩,一般還是就寫的格律詩。人也是挺矛盾的啊……
寫詩一定要按照詩詞格律來寫嗎
10樓:asn無鞘之刃
不是,那
bai是近體詩和詞的du要求,格律這東西zhi的出現有很dao大的原因是為了迎合版科舉,因為唐朝公務員考
權試讓你作詩,怎麼可能讓你只押韻這麼簡單?之後就出現了一堆格律,難倒無數讀書人。
與近體詩相對的就是古體詩,大體可以認為是唐前的詩都算古體詩(這是唐人規定的,跟我們稱古詩為「舊體詩」,把白話文詩稱為「現代詩」同理),比如《詩經》啊,漢樂府啊這些。古體詩的基本要求是押韻就可以了,不過由於語言隨著時間變化的原因,我們現代人認為的押韻跟古體的押韻很可能不盡相同。
所以,你就說自己做的是仿古體的五言七言就行了,押現代普通話的韻,不然做個詩還翻書去查古代的平上去入,能累死人(入聲在普通話裡已經消失)。詩重要的是意境,震古爍今的李白一首《將進酒》傳唱千秋,可這首是漢樂府,根本不是格律詩。讓白居易當年在長安名聲大噪的《長恨歌》,也不是律詩,可是會耽誤它們流芳百世嗎?
順便說下,詞是必須按詞牌格律來的,所以,別做詞......
11樓:深秋枯葉
先了解一下這個。抄
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bai得明白的du。格律要遵守,但是特殊zhi情況也可以特殊對待。dao比如韋應物的《登樓寄王卿》。
寫詩,學習是關鍵。我本想多寫一些了,看到你的名字我怕你抬腳》
12樓:有一種緣叫無緣
你如果來寫舊體詩,如七律,絕句自,四絕,七絕,等格式就必須按照格律來寫。就像下象棋一樣,你必須按照棋路來走,不然還叫下象棋嗎?寫格律詩不按照格律來寫那還叫格律詩嗎?
只能是打油詩。
關於什麼是格律,這個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簡單的說,格律包括一首詩歌中每個字的平仄位置以及韻腳是否押韻等東西。中國漢字的漢字的讀音分為平上去入(不是現代漢語拼音倆面的1234聲)格律詩要求,壓平聲韻,同韻部相押,一韻到低。
至於整首詩歌的平仄,可以按照王力老先生說的截竹竿的方法,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得出一句詩歌的平仄,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當然還要根據粘對的原則來確定詩歌的平仄,還有許多變體。
中間的東西太多,不能詳細給你列舉。
13樓:虛心求教者
簡單的說,格律詩bai就是像唐詩那樣格
du式工整的zhi,符合一定韻律的,有七dao言(每句七個字)回、答五言(每句五個字),有絕句(四句)、有律詩(八句)。
寫詩不一定寫格律詩,也可以寫自由體的現代詩,比如像徐志摩那種。
如果你看看現在所謂的詩,你會發現其實格式要求根本不嚴格,調侃一點說:
詩,就是
換行寫的
文字。但是一首好詩至少要有一定意思和感覺在裡面的,要引起讀者的共鳴。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如果你真要寫詩還要多看多學多體會。
14樓:匿名使用者
初學者要套下格律,熟練了就自然而有了
現代人寫律詩一定要遵從格律嗎?
15樓:深秋枯葉
不一定。看看這個:踏閣攀林恨不同,楚雲滄海思無窮。。。。
另一個,張籍的詩: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村行。向晚一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
白居易的:寒閨怨。 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16樓:瘦骨侯
您好,律詩必須要遵從格律來寫方可稱之為律詩,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律詩了。如果是自由式的詩歌是不講究格律的,甚至可以不押韻,如果要寫律詩,那麼押韻還有格律是必不可少的。
律詩是按照一定的格律來寫的詩。這種格律十分嚴謹,作詩的人必須遵守,不能違反,就象國家的法律、部隊的紀律一樣,律詩通常分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種。正像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樣,五言是五言律詩的簡稱。
排律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但以五言為多,七言較為罕見。
律詩格律的定型化,畢竟是在唐代完成的。因此,完全可以說律詩(近體詩)是唐代的新興詩體。正因為是新興詩體,所以律詩也稱為「近體詩」、「今體詩」。
總之,律詩(近體詩)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講究平仄和對仗,有一定格律,比較嚴謹;古詩(古體詩)則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不講究平仄和對仗,沒有一定格律,比較自由。所以,兩者的界限,一般來說,是很清楚的。
1、律詩的形成和發展
律詩的出現可以追朔到南北朝時期,隨著語音學的發展啟發了詩人,南齊『永明』年間,以沈約、謝脁為代表的文人,寫詩講究聲、韻、調的配合,以追求詩的音韻美。後人稱這種詩體為『永明體』。這種詩體一出現就受到了文人的喜愛,紛紛校法,到了唐朝初年已經趨於成熟,詩人沈全期、宋之問將其定形化。
為了將這種限字限句,講究平仄,聲韻和諧,對仗工整的詩體與已往的詩體相區別,當時稱其為『今體詩』後人稱為『近體詩』,而把那些不受格律限制的詩體稱為『古體詩』。
近體詩也稱格律詩,簡稱律詩。律詩兩句為一單位,上、下句組成一聯,一首詩可以兩聯四句,也可以四聯八句,或者更多。到了宋代,人們把八句律詩稱為律詩,而把四句律詩稱為『絕句』,多於八句的長律詩稱為『排律』。
這些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2、律詩的用韻
律詩每聯下句的最後一字,要求必須是『同韻』的字,稱為『押韻』,第一聯的上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而其餘各聯的上句不押韻。何謂同韻字,古代是由朝廷頒佈韻書加以規定。清代的《佩文詩韻》基本上沿用了唐、宋以來的分韻方法,按平、上、去、入四聲分了106個韻部,一首詩只能在一個韻部裡用韻,限制很嚴。
格律詩有五言和七言兩種,七言詩不管律詩還是絕句,一般都用平聲韻。五言律詩一般也用平聲韻,只有五言絕句有用仄聲韻的。
ESP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嗎,ESP真的很重要嗎?!
esp沒有駕駛技術重要,駕駛技術沒有意識重要 我就是路上那個開的最猛的,但是我不會出事。開車要做好預判 把所有最壞可能預判出來,你就不會出事,最多是小剮蹭。目前主動安全的最高境界。下雨天 雪天 過彎。即便在心裡上也是一種保證。由於開始使用以來顯著降低了車禍發生率,歐洲有打算將其納入強制安裝。因為es...
出身真的很重要嗎,好的家庭出身真的很重要嗎
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出身的重要佔著很大的比例,有的人生在的家庭顯赫,有人的家庭有權有勢,有的家庭名門望族,他們從小就比同齡人贏在起跑線上,路已經設定好而且坦坦蕩蕩,但是!白手起家的人更多,他們出身有的卑微有的普通,但他們靠自己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出身的確很重要,家教也很重要,好的家教加上...
面子真的很重要嗎,面子真的那麼重要嗎?
如果你太看重面子 你就永遠不肯 邁出第一步 同時 為了掩飾你的懦弱 你會找一萬個藉口 那最後呢 恭喜你 你終於把自己變成了 讓人瞧不起那個樣 面子固然重要,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丟不丟面子看他的造化,但是,在某些情況下該丟就得丟,不要為了一時的面子做錯事或者一錯再錯。同時面子怎麼丟發確實要看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