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飛來峰的最後一句是「自緣」還是「只緣」

時間 2021-10-14 21:30:26

1樓:德雲女孩玖玥

1、「自緣」比「只緣」更符合全詩韻味。《登飛來峰》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峰在杭州西湖靈隱寺前,寫登臨之高險。

承句寫目極之遼遠。承句用典,《玄中記》雲:「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以此驗之,則「聞說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里,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轉句直入情語,著「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

「浮雲遮望眼」,用典。據《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也。

」王句即用此意。結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遠矚的氣概。「只緣」與「自緣」雖然很相似,但在語氣和詞義上還是略有差別的,「只緣」略顯沉鬱和無奈,與出句「不畏」二字味道明顯不同,自緣顯得自負和豪放,與出句連讀,一氣貫通。

既然前句是「不畏浮雲」,豪語在先,自然後句要「自緣身在」,壯語在後。王安石在煉字上一絲不苟,流傳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煉字故事,與苦吟詩人賈島的「推敲」故事交相成趣。必不會在字面上鬆懈的。

2、從兩詩寫作背景上看,王寫此詩時只有30歲,初涉宦海,年少氣盛,抱負不凡,顯得自負;蘇詩寫於47歲,宦海沉浮多年,又是在調任途中寫就,沉鬱無奈之氣難免。且蘇詩寫於王詩之後,以蘇之才氣,必不會照搬原詞,自緣二字又不符心境,用只緣合理。

3、從寫作特點上看,王早期作品多意氣風發,充分抒發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他的不少詠物懷古的詩篇,也大都寄託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批判精神。晚年罷相隱居以後,生活和心情的變化,引起了詩風的變化,創作了較多的描寫湖光山色的小詩。

此詩寫於三十歲,正是春風得意之時,不會含沉鬱無奈之氣。

2樓:匿名使用者

【登飛來峰】

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1]

【出處】:

中華詩詞-北宋-王安石

有證明的,出自

○詠塔自喻

荊公《詠北高峰塔》雲:"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鄭丞相清之《詠六和塔》雲:"經過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今日始知高處險,不如歸臥舊林邱。

"二詩皆自喻,荊公作於未大用前,安(王安石)晚作於既大用後,然卒皆如其意,不徒作也。

我是第二個回答的,三樓說我錯了,特意查了一下資料,所以回到樓下!

3樓:

自吧,不同版本不一樣,不過自更好?更能表現出作者……

4樓:鑑香師

不過1樓的好像記錯詩了,我一開始也搞錯,抱歉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覺得是「只緣」當時課本學的好像也是隻緣,譯為:只是因為的意思。其實這兩首詩的最後一句意境差不多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中,最後一句是「只緣」還是「自緣」?

5樓:匿名使用者

是自緣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 中最後一句,是「自」還是「只」

6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登飛來峰bai》

版本一:

飛來du山上千尋塔,聞說雞zhi鳴見日dao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內,自緣身在最高層。

版本容二: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兩種版本都流傳。這種現象是古詩常見的,可以自選一種,都對。

登飛來峰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三 四句寫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層,站得高自然看得遠,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覽無餘,不怕浮雲把視線遮住。自緣身在最高層 的 緣 當 因為 由於 講。我們不要小看這首登高遊覽的小詩,它體現了詩人的理想和抱負。 莫漓殿樂 詩人 遠矚的胸懷和堅毅無畏的氣概 譯文 飛來峰上聳立著極高的寶塔,我聽說雞叫時可以看見太陽升...

與《登飛來峰》一類的七言絕句有哪些

嘎 1.孟浩然的 送杜十四之江南 來看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孤帆泊何處?天涯一望斷人腸。2.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3.墨竹圖題詩 清 鄭 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西江月 李白...

歌詞的最後一句是「我的故鄉在何方

歐陽明珠眼鏡 您好!您看看是不是這首歌 老知青唱的 望故鄉 原以為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就過去了 許多往事也隨之慢慢的淡忘 可是最近往日的許多情景 老是不斷的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許多當年伴隨我們青春歲月的熟悉旋律 又在耳邊輕輕的迴響久久的揮之不去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 每個人都在不經意之間 開始了自己的收藏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