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憂國憂民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樓:睡覺的陽光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3樓:七零八落的我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樓: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5樓: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句話中最能體現出描寫詩人憂國憂民。另外,這首詩還有介紹:原文
[編輯本段]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讀法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註釋[編輯本段]
①國破山河在:言山河依舊,而人事已非,國家殘破。春到京城,而宮苑和民宅卻荒蕪不堪,雜草叢生。國:國都,即京城長安。破:(被)衝開;攻下。
②這兩句有兩種解說:一說是詩人因感傷時事,牽掛親人,所以見花開而落淚(或曰淚濺於花),聞鳥鳴也感到心驚。另說是以花鳥擬人,因感時傷亂,花也流淚,鳥也驚心。
二說皆可通。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恨別:悲恨離別。
③連三月:是說戰爭從去年直到現在,已經兩個春天過去了。抵萬金:家書可值萬兩**,極言家信之難得。抵:值。
④渾:簡直。欲:將要;就要。
⑤不勝簪:頭髮少得連發簪也插不住了。勝:承受
譯文[編輯本段]
【參考譯文1】
國家已經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裡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雖然春花盛開,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讓**淚,覺得花好像也在流淚;雖然到處是春鳥和鳴,但心裡由於和家人離別而憂傷,聽了鳥鳴,不僅不高興,還讓人驚心。
戰亂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家裡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萬兩**那麼寶貴。由於憂傷煩惱,頭上的白髮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戴不了了。
【參考譯文2】
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戰火連綿,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
痛苦中我的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
頭髮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寫作背景
[編輯本段]
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
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作者簡介
[編輯本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大詩人,號稱「詩聖」,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時代,其作品大都描寫祖國當時的境況,因此其詩號稱"詩使"。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
唐肅宗時,官左拾遺。**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
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他生活的時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變時期。公元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第二年,詩人杜甫知道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後,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而來,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被安祿山叛軍拘留在長安。
春天又來了,詩人登高遠望,山河依舊然而國家卻四分五裂,人民流離失所,長安城一片殘破景象。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憂民的五言律詩《春望》。
鑑賞[編輯本段]
全篇圍繞「望」字,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裡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一「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於國家的**、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地感嘆憂憤。國家動亂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這時候收到家書尤為難能可貴。
詩人從側面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詩人對國家深深地憂慮。結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髮,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
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多,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 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
詩的一、二兩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
」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
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
」(《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
「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字尾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
「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籤》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
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訊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
「家書抵萬金」,寫出了訊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
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春望一詩中的對偶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意境賞析】
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長安。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聽到訊息後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
《春望》寫於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同時此聯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
「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字尾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思念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訊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禁於百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
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而他蒼老得這麼快,又因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縱觀全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教 案[編輯本段]
廣東省平遠縣田家炳中學 林 帆
教學要點:①朗讀 ②賞析 ③** ④拓展
教學難點:①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詩歌內容
②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情感
教學方法:活動性閱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匯入
1、作者簡介;
2、回憶以前學過的杜甫的詩歌;
3、寫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後,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
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鳥語花香,長安城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而詩人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二、賞析活動(讀懂詩意、品味詩情)
1、學生結合註釋試著理解全詩。
2、學生質疑,領悟全詩內容(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
三、**活動
1、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你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裡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2、如何理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註解是: 「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 「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其實在這裡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為:由於為國事而感到傷心,為離別而感到遺憾,所以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四、朗讀活動(讀出詩韻)
1、給學生2分鐘左右,自由朗讀;
2、老師範讀;
3、學生試讀;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聯交錯齊讀全詩;
5、集體朗讀。
五、拓展活動
比較閱讀—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本詩寫了作者聽到勝利的訊息後怎樣的心情?
(2)《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詩,雖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達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樣的。是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師小結
七、作業
1、以「家書抵萬金」為話題說幾句話,你想說些什麼?
2、根據老師教的賞析詩歌方法,自選一首你最喜歡的寫景抒情詩進行賞析。
反映詩人憂國憂民情懷的詩,反映詩人憂國憂民的詩
杜甫 春望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龔自珍 已亥雜詩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魯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鑑軒轅 反映詩人憂國憂民的詩 手機使用者 陸游bai 示兒 死去原 du知萬事空,但悲不見zhi九州同。王dao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內無忘告容乃翁。陸游 秋夜將曉...
用雨寄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句
舊城南憶往 詩句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白話譯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出處 出自南宋詩人陸...
有關表現憂國憂民的古詩文名句,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詞名句有什麼
橫刀立馬娛樂 1 死去無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示 兒 陸游 2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3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訴衷情 陸游 4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5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