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洗塵居士
開始就能發起出離心菩提心的那些人們,是非常值得讚歎和欽佩的,但是,畢竟大部分還是小心小量的眾生吧,就連阿難尊者,他出家的因緣是什麼呢?因為他覺得佛陀的相實在是太莊嚴了,不可能是父母所生,一定是修行得來的,阿難尊者也想和佛陀一樣相好莊嚴,所以他就出家了.還有難陀尊者,他最初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上天道去享福,那佛陀也同意他出家了,後來用大智慧教導他,難陀尊者才發心修行出離輪迴.
所以我想,對於大部分眾生來說,如果你開始就提很高的要求,那他會覺得太高了,反正我也達不到要求,我不學佛了,這樣不是斷了他們修行的因緣麼?
佛陀說的佛法,不是類似美國領事館的機構,你必須達到我的要求,比如必須托福考多少分,有大學願意接受你,或者你得有多少多少存款,我才讓你來我美國,達不到我的要求,對不起,想來美國,沒門。佛陀說法他的目的不是在這裡啊,他是為了普度一切眾生脫離輪迴才說的佛法,儘管眾生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但在佛陀的眼裡,所有的眾生都是他唯一的兒子那樣.
當然,有一些人,他們生來就有大的志向,不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而是為了一切眾生而發願出家修行,這在佛法裡叫做菩提心,是非常了不起和值得讚歎的,但是,不能要求每一個眾生都達到這種程度,所以佛陀也告訴人們很多求得世間福報的方法,你想要長壽麼,那吃素放生,你想要富貴麼,那多多佈施,你求什麼佛就會告訴你如何求的方法。觀世音菩薩說「先以欲勾牽,漸令入佛道」,意思就象一個小孩子,什麼都不懂,那父母說,你要長高麼,那多吃營養的東西,多多運動,就可以長高了,小孩子照著父母的話去做了,果然長的很快,這樣他對父母的話就很有信心,父母又告訴他,你想今後生活好麼,那就要好好讀書,小孩子因為有了以前的經驗,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移,就好好讀書,果然日後能成為有用之材。佛菩薩對我們也是這樣的道理,你想要富貴麼,那你照我說的去做吧,結果他多佈施了,果然得到財富的果報,那他對佛菩薩的教導就會多了一份信心,他就又照著佛的教導去做,結果又有好的結果,慢慢的,他對佛法的信心越來越足,自然可以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了。
所以,不是佛陀他本身想要讓我們求什麼,而是我們的水平不夠,佛只好用棒棒糖先滿足我們小孩子的需要,等你長大一點了,再給你別的更好的東西.
所以樓主師兄,我想你不可操之過急,可以在他每次和你說這些的時候,隨喜讚歎他的行為,讓他聽的比較歡喜,再慢慢的和他說關於出離心的問題了.而在我們自己這方面,首先不能對他起輕視心傲慢心,要知道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他們只不過是昨天的我們,所以我們怎麼能輕視他們呢?其次,就是以他們為鏡子,多多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也有求人天福報,求大富大貴等的心呢?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合十祝願吉祥,阿彌陀佛.
2樓:匿名使用者
聯想到佛家的根源,你也許更清楚一點。處於奴隸社會的人們,備受自然環境以及人為環境的侵害,然而這些並非人們所能反抗的情況下,人很容易就假想於一個空洞的東西或者心裡撫慰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個就產生了信仰。
佛教也是信仰的一種。佛家強調的思想是出世而不是入世。你的那些朋友為什麼那麼信仰佛教,而且只是停留在信仰的一種低階階段。
因為他們的生活種總是或多或少的困境和挫折,困擾與心,而又不能解決,其實綜合起來只是想自己順利一點,或者賺取更多的財富,而並不是所謂的信仰佛教。關於你百般解釋佛教什麼什麼佛法,已經是牛頭不對馬嘴。因此你沒必要去做那些無為的工作,順其自然的好,他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3樓:腳大的人
對佛法生起信心,的確有成度上的差別.古德的"六信"可以做為參考,信理,信事,信自,信它,信因,信果.
信理:學佛是最講道理的事,所以搞清道理是最重要的.有些道理暫時不清楚,隨著修學的深入就一定會清楚的.佛是真語者.
信事:道理明白了,照著做就一定會證明有實際結果.
信自:相信自己雖然是一個凡夫,但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佛.
信它:所有人的本來面目都是佛.
信因信果: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另外,您經常勸告別人學佛的深意,的確是難能可貴,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今後每一個受您勸導的人都會成佛,所以您供養的是諸佛.但法供養也容易謗法,就要求自己一定有正知正見,所以自己就要多依經典,多依善知識.以上只是自己的一點淺薄的見解.
望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4樓:桓元容
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教他如何以佛法達成所願,令生堅固信心,後開其智。
問有關佛的問題,問一個有關佛的問題
彌陀村長 如金剛經所說 如來是真語者 實語者 如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真 是不假,實 是實在非虛妄,如 是不增不減,恰如其分,不誑 是無欺騙。人類的歷史在宇宙的長河中,是非常短的一個片段。佛是證得宇宙 人生真相的覺者,其聖言量,不可以我們的識心揣度啊!阿彌陀佛! 帥帥的良 佛教的宇宙觀之廣大,為...
問有關佛的問題,問一個有關佛的問題。
首先指出樓主的一處錯誤,惠能是禪宗六祖,五祖是弘忍。此句確有出處,原文為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痴人。此為六祖圓寂所留佛偈,可見 壇經 這裡摘抄如下,以饗樓主。師言 汝等諦聽,後代迷人,若識眾生,即是佛性 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吾今教汝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
那個問有關銀英傳的問題,那個 問一個有關銀英傳的問題
幸村的真實 銀英有 不適合小孩看了 我看剛銀英的時候13歲 故事很複雜 不是幾百字的介紹可以說明白的 如果對歷史政治有興趣的話,看看很不錯 如果連簡單的歷史常識都不知道 那建議還是別看了,會覺得枯燥 就像看三國,很多戰爭,政治上的東西 其實也不多 個人覺得寫得很好,內容豐富 不適合小孩子看的 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