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安樂小窩
幼兒園小學必背唐詩宋詞古詩75首《題西林壁》帶拼音譯文,宋朝詩人蘇軾詩詞
2樓:暖暖炊煙裊裊
「不識廬山真面目」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全詩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註釋
(1)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北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2)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側:從側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識:認識;清楚。(注:這裡不是看清楚,沒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
(6)緣:同「原」,因為;由於。
(7)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2、譯文
從正面看廬山的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人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啊!
3、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
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4、作品簡介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
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者是誰?全詩是?哪個朝代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因為自己在廬山裡。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4樓:野島勾絮
蘇軾的,宋代蘇軾 題西林壁
5樓:匿名使用者
宋 蘇軾 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作者是誰,是什麼朝代詩人寫的
6樓:匿名使用者
1、白話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3、《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
4、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
5、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7樓:sky寵物袖珍猴
宋代蘇東坡的《題西林壁》。原意是,處在大山之中,無法看清整個山的全貌。後來延伸為,身處世事之中,無法超脫其外。
8樓:明日帶走你容顏
北宋詩人,蘇軾《題西林壁》
字面意思可直譯為
無法看清楚廬山的真面貌,只因為我人身在這座山當中。
寓意很多:用現代的詞講可以理解為當局者迷。
但蘇軾的意思有可能與被貶官的心情有關,所以可理解為他看不透官場,官場就是他所在「廬山」,他無法看透或者理解其中的人情世故。大概是這樣的意思吧
小生愚見 如有誤導多包涵。
9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想看到廬山真實面目可以,可是沒有人回答。而你就生活在這座山裡,這就是這。據這呃,嗯嗯 這這就是這句古詩的意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拼音,不識廬山真面目近義詞
成語名稱 不識廬山真面目 漢語拼音 b sh l sh n zh n mi n m 成語釋義 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成語出處 宋 蘇軾 題西林壁 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使用例句 革命家,終會在大風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 怎能夠 只見長江滾滾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請把讀後的道理或感受寫下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 由於人們所...
請你以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寫習作
以一個成年人的眼光和發展的眼光審視今天的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但是,人又難以自知之明。之所以難,就是因為我們不能把今天的一切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和更廣闊的背景下來思考,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 客觀的立場上來評價自己。由於未來自己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世界觀 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這時候來觀察今天的自己,就是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