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軍行的賞析,跪求關於戰爭的詩詞及賞析

時間 2021-10-14 23:13:00

1樓:棲邯

1、戰城南

兩漢:佚名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譯文城南城北都有戰事,有許多人戰死在野外,屍體不埋葬烏鴉來啄食。

請為我對烏鴉說:「在吃我們外鄉的戰士之前請為我們悲鳴幾聲!

戰死在野外沒人會為我們埋葬,這些屍體哪能從你們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著,茂密的蒲葦草顯得更加蔥鬱。

善戰的駿馬都在戰鬥中犧牲,只有劣馬還在戰場上徘徊哀鳴。

在橋樑上築直了營壘工事,那南北兩岸的人民將如何交往?

無人收穫莊稼你們吃什麼?就是想成為忠臣保衛國家都無法實現啊!

懷念那些忠誠衛國的好戰士,那些忠良將士實在令人懷念:

天剛亮他們就忙著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卻未能一同回來。

賞析戰爭不僅駐把無數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淵,而且破壞了整個社會生產,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詩人抒發了對死難士卒的哀悼之情。全詩充滿了濃重的悲劇氣氛,但詩中運用了浪漫主義表現手法。

歌辭中死人居然說話了,這就是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的例證。

2、從軍行

南北朝:盧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徵人殊未還。

白雲初下天山外,浮雲直向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譯文北方邊塞的戰火已照在秦漢離宮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廣那樣的飛將軍兵出長安再出祁連山關隘。

執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劍的士兵都是徵來的良家子弟,跨白馬執金韁的都是俠義少年。

凌晨起就在邊塞之地擺下「偃月」之陣,夜幕臨近時便以「魚麗」之陣戰勝驅除匈奴的左賢之官。

歷戰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狀如李廣以石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無窮的故事,山嶺上則是漢將霍去病勝敵後繳械敵方祭天用具的的美傳。

戰事綿綿似天涯般沒有窮盡,戰場距薊門(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遙。

早上見到的是馬嶺關上的滾滾黃沙,晚上看見的是匈奴王庭處的兵陣如雲。

(徵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樹已長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戰的親人仍未回還。

心如飄雪隨夫遠至於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雲飛懸到內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而那萬里之遙的關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獨自應對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別離後的時光飛逝似流水使人有斷腸之痛,那塞外的苦戰和寒冷連戰馬之骨都屢屢受傷。

塞外的節氣與物候與內地大不相同,冬秋長而春季短。

蕭蕭長風尚可伴河而渡,南歸之雁也可依時不斷的逝向天邊。

從軍而去,直到離皇城萬里去遠征。想那漢宣帝渭橋見匈奴單于而和好罷戰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戰不能的將軍們還將何處尋求征戰以邀功名呢?

賞析詩的前半部著重塑造了飛將軍李廣的形象,以李廣來代指當時的征戰將士,採取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寫法,既是讚揚漢代名將李廣的業績,又是當時征戰將士生活的寫照。把歷史和現實揉合在一起。

自「天涯一去無窮已」開始,寫將士和他們妻子的兩地相思。「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可說是全詩的總結,龍庭是匈奴祭祀的地方,「出龍庭」在詩中指出徵之遠。「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意思是說匈奴已投降了,將軍再到**去建功立業呢?言外之意是:邊塞的將士總該回來了吧!

在《從軍行》中,既寫將士的英勇出征,又寫了思婦閨怨,既有「長安飛將出祁連」「白馬金羈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的清麗、哀怨,南北的風格在盧思道的《從軍行》裡得到了較和諧的統一。

3、戰城南

唐代:李白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譯文去年在桑乾源打仗,今年轉戰蔥河河畔。

曾經在條支海中洗過兵器上的汙穢,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過疲憊的戰馬。

這些年不斷地萬里賓士南征北戰,使我三軍將士皆老於疆場。

要知道匈奴是以殺戮為職業的,就像我們種莊稼一樣。在他們領域中的曠野裡,自古以來就只能見到白骨和黃沙。

秦朝的築城備胡之處,漢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燒。

從古至今,邊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戰沒完沒了。

戰土在野戰的格鬥中而死,敗馬在疆場上向天低徊悲鳴。

烏鴉叼著死人的腸子,飛到枯樹枝上啄食。

士卒的鮮血塗紅了野草,將軍們在戰爭中也是空無所獲。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聖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它的。

賞析這首詩是抨擊封建統治者窮兵黷武的。這是一首敘事詩,卻帶有濃厚的抒情性,事與情交織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兩句感嘆語作結,每一段是敘事的一個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個自然起伏。

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諧,使全詩具有鮮明的節奏感,有「一唱三嘆」之妙。

4、雁門太守行

唐代: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 一作:向月)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戰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

號角聲聲,響徹秋夜的長空,塞外天邊的雲霞將夜空凝結成紫色。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

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

賞析前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兩色為基色,點染以紫色、紅色,使得詩的意境以低沉的調子映入人們眼簾。用淒厲的角聲,喑啞的鼓聲,傳達一種悲壯的聲音進入人們耳膜。

聲、色互為映襯,使悲劇性的氛圍更加強烈、更加動人。

在完成氣氛渲染之後,詩人才讓自己的主人公出場。「報君**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臺是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的,傳說他曾把大量**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

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5、燕歌行

唐代: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常輕敵 一作:恆輕敵)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飄颻 一作:飄飄)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譯文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於邊疆戰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戰士們本來在戰場上就所向無敵,皇帝又特別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淒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裡夾風雨。

戰士拼鬥軍陣前半數死去半生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卒越鬥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孤單住城南淚下悽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雲,一夜寒風聲聲裡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刃亂飛舞夾雜鮮血紛飛,從來死節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勳?

你沒看見拼殺在沙場戰鬥多慘苦,現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賞析《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傑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

詩意在慨嘆征戰之苦,譴責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利,使戰士受到極大痛苦和犧牲,反映了士兵與將領之間苦樂不同,莊嚴與荒淫迥異的現實。詩雖敘寫邊戰,但重點不在****,而是諷刺和憤恨不恤戰士的將領。同時,也寫出了為國禦敵之辛勤。

主題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壯。

2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的《念奴嬌》及譯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全詞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句寫長江給人以雄奇壯麗之感,「大江東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興。日夜江聲,滾滾滔滔,使人感到歷史的流逝,對往昔英雄人物無限懷念。

這句是作者觸景生情,面對滾滾波濤,感到歷史的流逝,有如東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對歷史英雄人物的緬懷。這兩句既寫江景,又點明懷古,從大處落筆,寫得氣勢磅礴,感情飽滿。「浪淘盡」三字,把作者憑弔古戰場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達出來。

這樣開頭也為下面描繪赤壁和緬懷周瑜做了環境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達到點明題意之目的,其根本則在於通過對赤壁地理位置和歷史人物周瑜的述說,引出對三國戰事的回憶,而自然聯想到赤壁之戰巨集偉的戰鬥場面。「故壘西邊」兩句,指明懷古的特定時代、人物和地點,引入對古戰場的憑弔。

作者這樣寫,是通過聯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讀者引到這段歷史的回顧中去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正面描寫赤壁的景色。從中不難想象出當時戰鬥的激烈和周瑜統領水軍英勇善戰的戰鬥風姿。山勢險峻、參差錯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洶湧澎湃,猛烈地衝擊著岩石。

這是何等的雄奇景觀!這裡只用十三個字,便從形、聲、色幾方面生動地勾畫出這個古戰場的壯麗雄奇的圖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江山的感情,同時也為下面歌頌周瑜做了鋪墊和蓄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作者從神遊中又回到現實。英雄人物已經隨著長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畫的江山和無所建樹的「我」。

此兩句,一承上,一啟下,由描景過渡到寫人,十分自然。「一時多少豪傑」是虛寫,既照應開頭「千古風流人物」,也為下闋寫周瑜作了鋪墊。

上闕即景抒懷,通過描寫古戰場,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緬懷。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一段具體描寫千古風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沒有直接寫周瑜的胯下馬、掌中槍,而是武官文寫:

周瑜年輕英俊、氣概俊偉、雍容嫻雅、指揮若定的儒將風度。這充分顯示出周瑜的傑出指揮才幹和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作者著力寫周瑜其目的全在於憑弔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難酬的鬱悶愁苦的情懷。

周瑜年輕有為,建功立業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業無成卻又遭貶。如此之磨難自然會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來自我排遣了。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此句表達了作者極其矛盾和苦悶的心情。面對大好河山,緬懷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孫權信賴,年輕時便建功立業,而自己雖有抱負,但有志難伸,毫無作為,相比之下,無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奮發轉入消極苦悶。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結尾句,一方面表現出作者消極悲觀的情緒,這是作者階級侷限性和時代侷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會裡一旦人們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卻常常用達觀來解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

同時也應看到另一面,那就是還不失追求功業的豪邁心情。

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關於戰爭的作文,關於戰爭的作文

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過,現在的幸福生活來的?這可是戰士用自己滾燙滾燙的鮮血換來的。這個代價太大了!今天,讓我們來顧過去的點點滴滴吧!在抗日戰爭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 濃煙滾滾的戰場。一個個滿身鮮血 汗流浹背 奮力拼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叢中,青紗帳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遊...

關於戰爭的詩詞,關於戰爭的詩句

描寫戰爭的詩詞如下 1.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出自唐 杜甫 北征 此寫戰爭之後的慘象。寒月 對 白骨 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且都是白色,都是令人頓生寒意的的景象,由此悽慘肅殺的氣氛便充溢於天地之間矣。2.音書斷絕干戈後,親友相逢夢寐中。出自唐 李頻 春日思歸 音書,報告訊息的書信。干戈,代指 此指戰...

關於戰爭的古詩,關於戰爭的古詩大全

1 出塞 唐 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2 涼州詞 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3 從軍行 唐 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北朝民歌 木蘭詩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 破陣子為陳同甫破壯詞以寄之 3烽火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