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贈汪倫 山中送別 別董大 別離的賞析

時間 2021-10-14 23:13:00

1樓:蝶戀風信子

送元二使安西

此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彷彿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

「朝雨」在這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溼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朝雨乍停,天氣晴朗,道路顯得潔淨、清爽。

「浥輕塵」的「浥」字是溼潤的意思,在這裡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溼路,恰到好處,彷彿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

它們通常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濛濛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

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淨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

「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乾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複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

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對於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

「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不只屬於行者。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複雜感情的方式。

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贈汪**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

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絡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

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唐詩別裁》)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山中送別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

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

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複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裡。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

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迴想象於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

「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裡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

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裡,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迴歸卻難一定。

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的。

別董大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悽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二首》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

這兩首送別詩作於公元747年(天寶六年),當時高適在睢陽,送別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絃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

「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

但在這兩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從詩的內容來看,這兩篇作品當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這兩句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

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鬱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

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悽酸。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兩句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

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而豪爽。

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

這兩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詩人在即將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鬱積噴薄而出,則不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送元二使安西詩意,送元二使安西的詩意

送元二使安西詩意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翻譯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老朋友請你再千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 此詩前兩句寫渭城驛館風景,交待送別的時間 地點 環境氣氛 後二...

送元二使安西的元二是誰,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元二使是誰,當時的背景是什麼?

元二 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具體名字未知。1 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2 譯文 清晨剛下陣雨,渭城達到塵土溼潤,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朋友啊,再乾一杯送別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陽關之後,就再也難見老朋友了。3 簡析 送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全詩意思是什麼?

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譯文清晨的微雨溼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擴充套件資料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朋友間的離別。前兩句寫渭城驛館風景,送別的時間 地點 環境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