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留下一片林
百善孝為先
有句古語說的好:「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佔據首位。
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那麼又有誰願意真心與之交往呢?在我們所學的《**規》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們做人必須要以孝敬父母為根本己任。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恭敬地聆聽父母的訓導等等。
在古代,三國的時候,孟宗從小就與母親相依為命,孟宗一直很孝順他的母親,對母親侍奉有加。有一次,母親病得很厲害,很想吃用鮮筍做的湯,可這時已近冬至,天氣很冷,**會有筍長出來。孟宗沒有辦法,心裡十分的焦急,可是沒有任何辦法,便跑到竹林裡,他雙手抱著毛竹,心裡想著臥床的母親,不禁兩行淚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難過,竟大聲的哭了起來。
或許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動了天地,突然間,眼淚滴落的地方裂開了,從地上露出了幾莖竹筍,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臉上的淚珠,興高采烈地把這些竹筍帶回家去。他做竹筍湯給母親吃,母親吃了新鮮味美的湯後,居然立刻好了起來。後來他官至司空。
比起孟子我真的是自愧不如。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可見,
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絕不能丟掉老一代流傳下來的良好品德,那就讓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順長輩吧!孝順還有另外一種,那就是舍小家顧大家,歷史上這樣的人也很多,過去人說的忠孝難兩全,實際忠是最大的孝,對我們來講,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好。孝順的方式很多,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
那就讓我們從我做起發揚我們的優良傳統吧!
感恩是一種溫暖的情感,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輕輕吟唱著,在心與心之間傳遞著人世間最純最美的訊息,時刻提醒著我們:道不遠人,不能不孝敬父母。現在,我們都還是剛剛步入初中的中學生,並不能為父母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孝敬父母,應從日常小事做起,從生活中點滴小事開始,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首先應理解父母的辛苦,從心底裡感激父母為我們做的一切,時刻充滿一顆感恩心。
2樓:瓦爾基里
先解釋一下這些字的意思先:
忠忠是指真心誠意.始終如一,為公忘私.為國忘家.
為人忘己.為義忘利.盡職盡責.
盡思盡言.盡心盡力.仰無愧於天.
府無愧於地.作無愧於人.思無愧於心的高尚道德品質.
人慾盡忠.必先行孝.忠孝全者.
逢凶化吉.遇難呈祥.萬事如意.
流芳百世.不忠孝者.禍國害民.
危身辱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遺臭萬年.
忠是永恆的無私無慾的自然規律,是應遵守的道德原則.
孝孝是道德之源,人倫之本.君子之道.智慧之泉.仁義之根.聖人根據孝敬父母的道理.尊敬他人.教化人們.啟迪人之本性,制止人之末性.
孝是對父母發自內心的孝敬真情,盡孝者.不但贍養父母.尊敬長輩.而且能繼承祖先合於道德的遺志和事業.
事父母能孝.幹事業必忠.人能盡孝道於家.在家外才能忠於人民.忠於國家.能盡忠報國者是為大孝.
孝是諸德的基礎,百善孝為先,人若不孝.則很難取信於人.展發智慧.
失去為人的基本道德,事業難以成功.偶而成功.也會很快消亡.
人人盡孝.則善集邪消.國泰民安.
宇宙祥和.
仁仁是至高的道德境界和準則,仁是以天地之胸懷.日月之光輝,至公至慈為人類造福.故仁者以天地日月為師.
仁是人善良本性的展現,是人自覺的道德意識.仁為修身養性之本.仁者愛人.
以仁慈之心待人.見人困苦危難而不惜身命援助,故人皆愛之,仁者得眾,以仁慈之心待物.節儉用財.
珍惜物命.親和萬物.
仁是養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是永久興旺之根本
義義是人的道德本性之一,是裁斷事物公正合理的準則,是人生前進道路的指南針.是辨別正與邪,區分善與惡.分清是與非,衡量人生成功與失敗的標準.
走邪道者短暫,走正道者長久.**的事業必定失敗,正義的事業終將成功.天生之人.
義利並存.利以養體.義以養心.
心得義乃樂.體得利乃安.利義二者應有機統一.
個人的得失利害應受義的制約,以義制利.見利思義.義然後取.
以義勝利.義的核心是以人民的幸福為準則.為人民謀利益是真義.
合乎道義之利是真利.既是善,損人利己違法亂紀即是惡,人應持正義.行正道.
重情義.
禮禮是道德範疇,包含謙讓.恭敬.禮貌.誠實.耿直.公正光明的高貴品質和各種禮節與儀式.
辭讓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禮的起源.不知禮.不學禮無以立身 ,人無禮則混亂,事無禮則不興.
國無禮則無寧,人依禮而行.才能達到養心.修身.
齊家.處事.創業的光輝里程.
禮依自然而生.能增長人的本性.節制人的末性.
導順制逆.抑亂變和.國泰民安.
人依禮而行.行住端正.坐臥周正.
語言平和.處事有度.則身正而心歡.
浩然正氣自生.
人能循禮.智慧通達.身康心悅.社會安定繁榮.天清地泰.萬物瑞氣祥和.
智智是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思維意識的最高境界.智有兩種含義,一是做知解,既知道.知德.知禮.一指聰明睿智.
人有智慧不失道德者.表裡如一.為國為民.造福人類,是社會國家棟梁之材,人有智慧失去道德者.所思所行.損人利己.禍國害民.自毀也.
智者能通達宇宙萬物.凡事能秉理而行.故智者無惑.
智者知人.知禮.知命.
知運.知人能善任.知理不偏激.
知命於窮困處可通達.知運於富貴時律己向上.自強不息
智慧在明道積德中不斷昇華.即能達到無上之智慧----天人相應也.
信信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是維繫家庭.單位.國家和平安定興旺長久的基石,信即是信守諾言.
誠信無欺.忠實於應承擔的義務.言必信.
行必果.與人相交.言而有信.
信則人任,人若無信,不知其可.背信棄義.敗亡之源.
自然運化.不言而信.天地滋長萬物.
日月光照萬物.四時運育使萬物生長化收藏.乃自然之信.
天地萬物之德是以信而成.信是念力的根源.本性凝聚的展現.
人以本性而發生.以念力而髮長.修養道德.
故人無信不立.以信取人則上下有禮.朋友講信譽.
才能互敬互愛.友誼長久.
廉廉是高尚的品格.內涵精神力量.廉是指能行正道.
獲得公眾的好評.能行政令.認真貫徹各項法令.
品行端正.導法不失.執法不移.
頭腦清醒.遇事分明.不疑不惑.
盡職守責.不懈於位.勤儉節約.
不苟取**.行廉潔精神.廉者,反對腐敗現象.
搏擊惡豪.剛正不阿.平反冤獄.
義不容辭.為政寬惠.勤謹奉公.
為民興利.彰善懲惡.為民造福.
無私奉獻.清廉者.人人敬之.
萬代流芳.與天地永存.
勇勇是不畏懼果敢的人生態度.是為正義的信仰而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氣概.
是靈魂的蒸騰而展現的偉大品質.勇是本性中對善的執著追求而產生的.她不依賴或奉承權貴.
輕視各種利益和名聲.為正義的事業百折不回.甚致不惜生命.
勇氣與智慧相結合.按著正義的原則.指導自己行為的勇.
才是大勇.真勇.永遠為世人所讚頌.
為一己私利.追求名聲.置生命於不顧.
果敢而狠.乃小人之勇.必將遺臭萬年.
勇而無禮則亂.勇必須與禮義相結合.才能發揮她的美德.以禮義道德為原則的勇才是善德.才能名傳千古.與日月同輝.
(理應該改為禮)
然後舉例一些例項
忠,孝,仁,義,禮,智,信,廉,的手抄報怎麼做
3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內容一個小故事,再來些格言警句
4樓:淚花
在手抄報上列舉有上述品格的人物故事
忠、孝、仁、義、禮、智、信、廉的手抄報
5樓:歲月花開
你可以利用 比如說黃香暖席 之類的 古代的歷史故事 把 內容寫活
在上 網上找一些描邊的 美術圖畫 然後 用彩筆 描邊 。應該就行了 內容會挺豐富的。希望採納。
6樓:匿名使用者
「四維八德」,其中「禮、義、廉、恥」組成「四維」;而「八德」系「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稱做「八德」。
7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什麼是忠孝仁義禮智信廉,舉例子。可以畫些圖來表示,或者是畫些相關的資訊。然後加點花邊啊 弄得漂亮些 就差不多了
求古代關於「禮、義、仁、智、信、忠、孝、廉」的美德故事,有**更好
.忠,孝,仁,義,禮(理),智,信,在人生的排序,按重輕排列是?
8樓:成都瑞珏
如果非要分輕重,就是這樣排的。禮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忍分別表示什麼
9樓:雲白0220風清
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
禮治"為"德治",他並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指知道、瞭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
內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質、知的**、知的內容、知的效果等幾方面。關於知的性質,孔子認為,知是一個道德範疇,是一種人的行為規範知識。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為儒家的"五常"之一。
孔子將"信"作為"仁"的重要體現,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凡在言論和行為上做到真實無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當權者講信用,百姓也會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包含有寬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
孝: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父母也就視同於飼養犬,乃大逆不孝。孔子還認為父母可能有過失,兒女應該婉言規勸,力求其改正,並非對父母絕對服從。
這些思想正是中國古代道德文明的體現。然而孔子論孝,還講"父母在,不遠遊",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表現了其時代的侷限性。孝被後世之儒定為繁瑣儀式,《禮記》中規定父母死後"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哭泣無數"以至"身病體羸"變成精神和肉體的自我摧殘。
宋明時代把孝道作為道德論中最重要的範疇之一,理學家朱熹提倡父權絕對化。孝觀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中,剔除宣揚封建主義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對父母的"尊"、"敬"、"養老",將孝親與忠於民族大義相結合,主張死後薄葬節用等。
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孔子非常重視悌的品德,其**有若根據他的思想,把悌與孝並稱,視之"為仁之本"。
仁義禮智信下句是什麼,「忠孝仁義禮智信」的下一句是什麼
俠者浪也 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仁愛 忠義 禮和 睿智 誠信。溫良恭儉讓意思是溫和 善良 恭敬 節儉 謙遜這五種美德。五常 指 仁 義 禮 智 信 的五常之道,五常 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此為倫理原則,用以處理與諧和作為個體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組建社會。依五常之倫...
「仁智禮義信」是什麼時代出現的,仁 義 禮 智 信 忠 孝 悌 忍分別表示什麼
在漢武帝元光元年 前134年 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在 舉賢良對策 中系統地提出了 天人感應 大一統 學說,表彰六經 的主張。即給儒家五常 仁 智 禮 義 信 補充了最後的一個 信 字。仁義禮智信為儒家 五常 孔子提出 仁 義 禮 孟子延伸為 仁 義 禮 智 董仲舒擴充為 仁 義 禮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