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8萬4千法門
所言常有境界,當是未曾真實攝心,但只做場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實攝心,則內無妄念,專注於一句佛號中,必能消除業障,增長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
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聖境界現,及得種種神通。只期心佛相應而已。所謂全心是佛,全佛是心。
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當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為苦惱於身心乎。
若不如是用心,平常專欲得見聖境,不知聖境之得,須到業盡情空地位。否則勿道所得者皆屬魔境,即是聖境亦無所益,或有大損。以不知精進力修,反從此生大歡喜,未得謂得,則必至著魔發狂。
《楞嚴經》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謂也。況汝之境界,乃屬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從前所有**嗔恚等心不起。
即或偶起,當即覺照,令其速滅。喻如賊至其家,若主人識得是賊,其賊即時便去。若當做家裡人,則其家便被賊劫掠淨盡矣。
復諦醒法師書
2樓:金剛密跡
修行無所求才可以,若貪求則容易著魔。神通和聖境是功夫到了水到渠成之果,不是求來的。
3樓:aaa**王
有求神通就是一種嚴重的執著心 修行佛法是要除去執著心的 你越是求 越不給 不求就給 這個是一種思想意識的改正 越是放鬆 越是自然··················
印光大師開示:觀想念佛要注意什麼 佛緣** 佛教網
4樓:
唸佛一法,極易修持,並不用擺脫資生事業。朝暮隨各人工夫,立一功課。此外則一切時一切處,均可常念。或聲或默,各取其便。又須攝耳諦聽,久而久之,心自為一。
觀來書知宿有慧根。然只期做大通家,未能死心塌地,實行了生死之要事也。信真願真,何以唸佛不肯常念乎?
唸佛一法,極易修持,並不用擺脫資生事業。朝暮隨各人工夫,立一功課。此外則一切時一切處,均可常念。
或聲或默,各取其便。又須攝耳諦聽(此法妙極。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
聽則心歸一處,名為淨念),久而久之,心自為一。今只以少時之念而欲無妄念,何可得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86頁復杜蔭南書)
佛教,唸佛一百萬聲境界,兩百萬聲境界,,,,,,
印光大師:為什麼唸佛人多,往生人少
5樓:8萬4千法門
佛所說一切法門,雖高深玄妙,圓頓直捷,皆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若斷而未盡,則尚不能了。況完全未斷者乎。唯唸佛法門,仗佛慈力。
若有真信切願,至誠唸佛,無一不住生者。
然唸佛人多,往生人少者。
以愚痴無知,只求來生人天福報,或不生慚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義等事,心與佛背所致。過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發心唸佛前,曾作諸惡,今既唸佛生大慚愧,痛改前非,則亦可決定住生。
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兒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無可奈何。
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佛決定於彼臨終親垂接引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鄭琴樵居士書汝所說往生者少,實由信願不真切之所致。信願若真切,即臨終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來生福報之夢,何能得生。
此病根也,不可不知。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李少垣居士書一
印光大師 唸佛人為什麼不可以自殺求往生
青竹遺風 自殺者,犯佛制根本戒 殺戒,是對佛道的背離,怎麼能往生善處呢?只會墮落三惡道中,既使為人,也是多病短命,會依舊不斷地重複自殺的行為。 耀哥威武啊啊啊 首先請看印光大師開示 若厭世心切者,不如竭誠盡敬,專志唸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以自殺求往生不僅不能往生,反而成枉死鬼矣 已翻譯 印光大師文...
印光大師 唸佛人可以誦經持咒嗎
aaa 王 當然可以的 自願的 佛菩薩的 都是對治眾生不同問題而來的 我們只是使用而已 不是修行淨土法門的 就是什麼 真言都不能唸誦了 法門這個詞是後人自己定義的是不對的!沒這個說法的 我們都是修行佛法的 都是求生淨土的 比如唸經的不如唸咒,唸咒的不如唸佛。消災免難念觀音 往生極樂念彌陀 要想超度念...
印光大師 如果專修唸佛的人,雖然在此界沒有往生西方,但是 譬如太子墮地,貴壓群臣,種性已超二乘之上
南無阿彌陀佛!印光大師還說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增廣卷二 覆鄧伯誠居士書二 唸佛法門殊勝至極! 極贊淨土之了義也。良以因緣成熟,信心成就,橫超三界,非普通聖道自力可望其項背也。故喻為太子,為人王之子,而淨土行者,往生不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