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和銀川地名的由來是什麼,寧夏的名字由來是什麼

時間 2021-10-14 23:47:28

1樓:豆文心拱恩

交談中請勿輕信匯款、中獎訊息,勿輕易撥打陌生**。

北方de狼

22:14:12

明嘉靖(2023年)時,設平虜守禦千戶所。清初沿襲明代衛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虜所為平羅縣,屬甘肅省寧夏府。平羅縣即為平虜之轉音。

原為平羅縣轄地。2023年設定惠農縣時,劃歸惠農縣。名字意思不言而語.

2023年,寧夏設定「陶樂設治局」,2023年7月建立為縣。現在已經撤消了.

永寧縣建於2023年4月,是當時的寧夏、寧朔兩縣分別劃出一部分設定的。2023年劃歸銀川市管轄。

2023年析中衛縣東部置中寧縣,駐安寧堡,取中衛、安寧兩地之首字命名。

戰國時期為秦北地郡轄地,秦統一全國後,置富平縣(今靈武市西南),靈武屬其管轄。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靈洲(因其地處河之洲,「隨水上下,未嘗淪沒」,故名),此乃該地最早的政區設定。北魏太延三年(437年)在今市境置薄骨律鎮。

孝昌二年(526年)又改薄骨律鎮為靈州,北周時改置回樂縣。隋大業三年(607)為靈武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再為靈州治,唐太宗李世民為修民族和好曾親臨此地,天寶末年安史之亂,肅宗李亨於756年即位於此,遂升為大都督府。

宋鹹平五年(2023年),地入黨項,縣廢,改稱西平府。2023年西夏建國,一度為西夏國臨時國都。元仍為靈州治,屬甘肅省寧夏府路管轄。

設定靈州守禦千戶所,屬陝西布政使司所轄。清雍正二年(2023年)改置靈州,屬甘肅省寧夏府。中華**二年(2023年)廢州置靈武縣,屬甘肅省朔方道(即寧夏道)。

2023年朔方道改建為寧夏省。2023年寧夏省建行政督察專員區,靈武縣屬第一督察專員區,不久,此區撤銷,仍屬寧夏省。

2樓:手機使用者

寧夏地名源於,元朝統一中國後,祈求西夏安寧,故稱寧夏。

銀川地名源於,銀川地區土壤含鹼多,大水過後,土地一片雪白,像銀子一樣,又是一馬平川,故稱銀川。

銀川市地處寧夏平原中部,東臨黃河、西屏賀蘭山,現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市面積為4467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 87.8萬;回族居民佔總人口的 20%左右。

2023年前的漢武帝時代,在今銀川東郊有一座管理屯田事業的典農城,漢族人俗稱呂城,附近的黃河渡口叫呂渡,而匈奴、鮮卑等民族則稱它為飲汗城,這就是銀川的前身。五世紀初,大夏國王赫連勃勃在這裡建成「麗子園」,為遊樂和屯兵的要地。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此地稱懷遠縣。

北宋天禧四年(公元2023年),党項族首領李德明將其都府遷至銀川,當時的銀川已改名為興州。後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在這裡建立了西夏國,而興州已易名為中興府,俗稱東京。從此,這座邊塞小城,一躍而為地跨今寧、陝甘、青、內蒙古遼闊地域的西夏國的軍事政治中心。

西夏滅亡後,元朝在這裡建立寧夏府城。這時,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來此定居,逐漸形成了回族聚居區。明清時期銀川被稱為「小南京」,城市商賈雲集,市肆繁榮。

康熙年間,滿族旗兵連其家屬萬餘人駐紮寧夏,又於城西建造「新城滿營」,即今日的新城。2023年正式將寧夏省城定名銀川市。2023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因為民間有鳳凰曾在這裡降落的傳說,所以銀川又稱「鳳凰城」。

銀川人文歷史悠久,塞上風情濃厚,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土地肥沃,稻麥高產,瓜果香甜,被譽為「塞上江南」的「魚米之鄉」。不論從哪個方向進入銀川,在經歷了風沙滾滾的茫茫沙漠或是荒涼破碎的黃土高原之後,看到渠水盈盈、禾苗青青、遍地綠蔭的田園風光,都會被眼前的銀川綠洲所震撼。

銀川市是寧夏最大的土特產品集散市場。此地盛產的枸杞、甘草、賀蘭石、羊裘皮、髮菜,是寧夏最具代表性的「紅、黃、藍、白、黑」五寶。做工精細、古色古香的西口地毯,在國內外久負盛譽。

銀川市是國家確定的河套地區商品糧基地的組成部分,也是全國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的高產地區之一。除盛產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清甜沙爽的西瓜、粒大飽滿的紅黑瓜子、個大甜脆的蘋果及皮薄籽少的葡萄等。

銀川市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國西北地區蒙、回、藏少數民族風情線上的重要旅遊城市。市境內有古城池、宮苑、寺塔、樓閣、墓葬、長城等多處古代文化遺蹟和風景遊覽區。比較著名的風景名勝有:

海寶塔寺、承天寺塔、南關清真寺、玉皇閣、賀蘭山小滾鐘口、須彌山石窟、青銅峽108塔、鐘鼓樓、南薰門、李俊塔等。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國龐大的帝王陵墓群,佔地約40平方公里,共有九座帝陵和七十餘座官僚勳戚的陪葬墓,每座陵園都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現存的陵臺、鵲臺、角樓、神牆等,都是當年的建築。特別是黃土夯築的八角塔形陵臺高達20餘米,被外國遊客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寧夏的名字由來是什麼

3樓:科院小百科

公元2023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故元代以後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 (今銀川市),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元滅西夏後,設寧夏路,始有寧夏之名。

明朝設寧夏衛,清代設寧夏府。2023年成 立寧夏省。新中國成立後,2023年寧夏省撤銷併入甘肅。2023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於2023年,面積6.64萬平方公里,2023年底總人口667.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轄5個地級市,22個縣、市(區)。

4樓:匿名使用者

交談中請勿輕信匯款、中獎訊息,勿輕易撥打陌生**。

北方de狼 22:14:12

明嘉靖(2023年)時,設平虜守禦千戶所。清初沿襲明代衛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虜所為平羅縣,屬甘肅省寧夏府。平羅縣即為平虜之轉音。

原為平羅縣轄地。2023年設定惠農縣時,劃歸惠農縣。名字意思不言而語.

2023年,寧夏設定「陶樂設治局」,2023年7月建立為縣。現在已經撤消了.

永寧縣建於2023年4月,是當時的寧夏、寧朔兩縣分別劃出一部分設定的。2023年劃歸銀川市管轄。

2023年析中衛縣東部置中寧縣,駐安寧堡,取中衛、安寧兩地之首字命名。

戰國時期為秦北地郡轄地,秦統一全國後,置富平縣(今靈武市西南),靈武屬其管轄。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靈洲(因其地處河之洲,「隨水上下,未嘗淪沒」,故名),此乃該地最早的政區設定。北魏太延三年(437年)在今市境置薄骨律鎮。

孝昌二年(526年)又改薄骨律鎮為靈州,北周時改置回樂縣。隋大業三年(607)為靈武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再為靈州治,唐太宗李世民為修民族和好曾親臨此地,天寶末年安史之亂,肅宗李亨於756年即位於此,遂升為大都督府。

宋鹹平五年(2023年),地入黨項,縣廢,改稱西平府。2023年西夏建國,一度為西夏國臨時國都。元仍為靈州治,屬甘肅省寧夏府路管轄。

設定靈州守禦千戶所,屬陝西布政使司所轄。清雍正二年(2023年)改置靈州,屬甘肅省寧夏府。中華**二年(2023年)廢州置靈武縣,屬甘肅省朔方道(即寧夏道)。

2023年朔方道改建為寧夏省。2023年寧夏省建行政督察專員區,靈武縣屬第一督察專員區,不久,此區撤銷,仍屬寧夏省。

5樓:無聊聊社會

寧夏曾經是西夏的故地。元朝在這裡設定了西夏中興行省,因為希望西夏地區永遠安寧,於是就改稱寧夏行省新中國成立之後把寧夏改為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

6萬多平方千米。自治區首府銀川。

寧夏是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2023年,党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6樓:匿名使用者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

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消併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7樓:匿名使用者

寧夏,13世紀稱為西夏

最好在2023年解放,希望永遠安寧。選擇了寧夏

8樓:

司機說的感覺???????????(*゚∀゚)つ―{}@{}@{}- 來吃燒烤♪??????????

寧夏銀川開店開什么店好,寧夏銀川開店開什麼店好?

開網咖最賺,開在學校附近。或飾品店,加盟個卡哇伊什麼的。300度拷冰激淋,好吃有賺在學校附近有100 的人都來 在銀川市開什麼店比較好賺錢?恩 現在來說最好最好做點 有特色 有創意的手工禮品,像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愛好定製自己喜歡的手機殼 手工抱枕 人面公仔等等個性圖案,比較有特色的 年輕人也比較喜...

寧夏銀川說的什麼方言,寧夏方言都有什麼?是什麼意思?

普通話。你跑那裡去讀書啊。 大部分都說普通話。寧夏方言不是很難懂。 yy鎖琪楊楊 寧夏人大多數說的是普通話,寧夏方言也不太難懂 沒關係 我也是重慶的 這裡說的都是普通話 能聽懂的 寧夏方言都有什麼?是什麼意思?30 我想問一下 顯一 是什麼意思?這個是讀音 你敢撒可逆 你幹什麼去 寧夏人說話是說純正...

寧夏的大學有哪些,寧夏銀川有哪些大學

銀川高等學府有16所,分別是 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大學新華學院,銀川能源學院,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寧夏工業職業學院,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警官職業學院,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