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粽書令
對於初學者不用說得這麼複雜吧,格律要求只有兩個半。
首先要壓韻,就是在每隔一行的最後一個字要用韻母相同的字來結尾.這是為了讓詩讀起來更順口些.韻分有新韻和舊韻,新韻又叫《新華字典》韻,指的是漢語拼音裡韻母相同的字。
而古韻在古代也是韻母相同的,但由於讀音的變遷,有些讀音已經改變,比如「聲」和「明」在古韻裡是同韻字。前人有專門的書籍,把同韻母的字編在一起,作詩的時候可以查詢,這裡推薦《平水韻》。
其次平仄要區分,什麼是平仄呢?比如拼音裡的第一聲和第二聲叫平聲,第三聲和第四聲叫仄聲,詩裡邊每隔兩個字必須是不同的平仄.比如一首7個字的詩,那它的第2,4,6個字應該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
原因是,按這樣的平仄排序,才能讓詩念起來更抑揚頓挫一些。
剩下半個要求是律詩的中間兩聯要對仗工整,就像寫對聯一樣。拿首我昨天剛寫的詩做例子
零九年清明過高棠老宅(新韻)
細雨綿綿煙杳冥
方塘波映舊時庭
風霜幾度識苔跡
斑駁何堪說往齡
雕閣燕回蛛網斷
空廊人去遺塵輕
蘼蕪慣看繁華轉
依舊春來葉青青
其中「風霜幾度識苔跡,斑駁何堪說往齡」和「雕閣燕回蛛網斷,空廊人去遺塵輕」就是對仗的。
新手可以用以下**核對格律及查詢同韻字,相當好用
2樓:走火入石
一樓好厲害.先做個記號,以後慢慢學.
古詩詞格律問題請教
3樓:龐太師
發個07年我對律詩拗救知識做的集中整理文稿,基本上囊括了常用的的拗救共四種,可以說比較簡化而全面的了。只要記下了這四種情況及文中標註★的語句,基本上就可以判斷是否可以拗救、是否合律了。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先確定一下律詩的正格(以五律為通例),共四種:
a句式:仄仄平平仄
b句式:平平仄仄平
c句式:仄平平仄仄
d句式:平仄仄平平
十、拗救
所謂的「拗」是指在詩句中某字不合正格的格律,「救」就是在發生了「拗」之後在另一位置進行補救的措施,有的拗是不可救的,有的是可救的,有的是救不救無所謂的。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基本的、必須救的拗救。
1.單數字的拗與救(每句第1.3.5字)
重要的有兩種:
a.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的拗,詩人應儘量避免,否則儘量補救。
對於這種拗,救的方法是對句相救,也就是在出句發生了拗以後,在對句相同的位置將平仄互換,舉個例子:
韓愈句:
鳥下見人寂,魚來聞餌馨。
拗救: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見」處正格應該是「平」,但是這成了「仄」,所以對句相應位置用了「聞」字「平」聲來救,本來正格的此處應該是「仄」的。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種拗雖然可以救,但是絕少出現d句式的拗,因為d句式一旦第3字發生了拗,則成了「三平尾」--「平平平」結尾,這是古體詩的專用格式,因此需要儘量避免。
b.五言b句式第1字,七言b句式第3字的拗(即「孤平」出律)詩人對此應絕對避免,否則必須補救。
「孤平」的出律是必補救的,補救的方法是本句自救,也就是當造成「孤平」出律後,則將本句中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改用平聲,舉個例子:
高適句:
復憐嘶馬愁
拗救:仄平平仄平
正格:平平仄仄平
也許有人注意到了,這樣的「孤平」拗救之後,第3字也成了拗,所以很多時候,a、b兩種拗救實際上是同時應用的,仍然用高適的句子為例:
為惜故人去,復憐嘶馬愁
拗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見:「復」字的拗造成了「憐」字「孤平」出律,於是第3字改用平聲的「嘶」補救,但是「嘶」字也造成了拗,於是上聯的「故」字對句相救,這樣就完美和諧了。
★★其它1.3.5字的拗基本屬於「可救可不救」的,拗了就拗了,不救不算出律。
2。偶數字的拗救(第2、4、6字)
律詩中的第2、4、6字本處於節奏點,是萬萬不能拗的,但是有兩種特殊的格式使它可以用拗:
a.五言中「平平平仄仄」的形式換為「平平仄平仄」,(七言中「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形式換為「仄仄平平仄平仄」)。就是將c句式中腹節中的平仄互換,用這種形式的時候應避免第一個字使用仄聲,否則只能使用正常的格式。要說明的是,這種特殊格式產生於唐代,宋人廣泛使用,但是基本都應用在尾聯的出句,很少出現在其他的聯中。
b.另一種特殊形式是:以五言為例,在ab式的一聯中可以使用這樣的格式: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這種特殊形式需要詳細的說明下,因為它的變式有很多,總結一下,除了出句(上聯)的第2個字必須是仄聲,最後兩個字必須是「仄仄」聲,對句第2個字必須是平聲,末三字必須是「平仄平」這四個位置不能變化以外,其他位置的平仄都是可以變化的,因此,會出現「仄仄仄仄仄」的出句形式。
也就是說只要滿足這幾個字平仄不變就可以:
×仄×仄仄
×平平仄平
這種特殊形式是完全脫胎於古體詩的,因此絕大多數時候是在五言律詩**現的,且多為唐人刻意追求詩風高古所作,宋人以後也有許多學步的應用在七言詩中,但是並不多見。並且,這種特殊格式大多應用在首句,其他位置的非常罕見。
關於以上a、b兩種特殊格式,需要說明的一點是,a類特殊格式相對常見,而且在唐代科舉考試中也是允許使用的,但是b類特殊格式由於風格過於接近古體詩,所以在科舉考試中是不承認的。
除了這兩種特殊格式,還有許多詩人故意在節奏點用拗,目的僅僅是追求詩風的高古,可以認為它們已經不符合律詩的要求了。總之,在節奏點用拗絕對不是律詩的正格,而是近似於古風的律詩,我們今天作律詩還是應該儘量避免才是。
★★除卻這兩種「特拗」的情況,如果在2.4.6字出現了拗的情況,那都是不可救的,理論上都可以將其判定為拗句而出律。
以上四種情況,是必須救的,如果不救,即為出律。其它情況可參照★標註處理。
忘了說:以上參考自王力《漢語詩律學》、《詩詞格律》、啟功《詩文聲律論稿》
4樓:匿名使用者
以一個標點符號(逗號和句號)來斷句,那麼律詩通常是八句,絕句則為四句。律詩的格律要求較高。
aaaaa,aaaaa。
bbbbb,bbbbb。
ccccc,ccccc。
ddddd,ddddd。
上面是一首五言律詩,其中b句和c句通常是由兩個對偶的短句組成,就是說b句是一對對偶句,c句也是。律詩中,a句叫做首聯,b句叫做頷聯,c句叫做頸聯,d句叫做尾聯。每個短句有五個字的叫五言,七個字的叫七言。
aaaaa,
bbbbb。
ccccc,
ddddd。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abd三句的最後一個字通常是押韻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不合格律的,這個句子就稱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稱為拗字。拗句有時可以採取補救的辦法,就是在本句或鄰句中,改變其他字的平仄安排,這種方法稱為拗救。凡經過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拗救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 當句救
當句救是指在出現拗句的本句的適當地方,選一個字,把這個字的平仄作相應的改變,使全句讀起來聲調仍有高低,不會由於出現拗句
而影響聲律的和諧。但必須注意這個補救的字,不能用在句末。
另一種在出句中自救的方法,被成為特定的平仄格式。
(二) 對句救
所謂對句救,就是當句**現拗字,而在本句中沒有條件補救時,便(三)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
6樓:月高長城
「拗救」是有一定規律的,有一定的規則
一般來說,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或經常)在適當的位置上補償一個平聲,一般有三種形式,這個這裡說不清楚
推薦一本書,看了你就明白,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王力先生對詩詞格律的研究是非常權威的,絕對的大師級人物,大學現在很多語言學還是用他的書作教材。
這本書深入淺出,適合初學者,非常實用。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古詩格律的一些問題
7樓:匿名使用者
五絕並不是只按這樣寫啊,是有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的說法。我自己理解的是,因為有時為了寫作的需要必須變平仄時是可以變的,所以有孤平和拗救。
然後相粘好象是指每聯之間的平仄統一,即第二句與第三句,第四句與第五句。這個記得不清了,可能有問題。
相對是指同一聯中的上下兩句平仄,詞性,片語等相互對應,這在近體詩中很是嚴格。
其他的 絕.律 之類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建議多看看杜甫的詩吧,他的詩特講究對仗,而平仄似乎王維的挺好。
8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詩詞格律的幾個問題。。
古詩詞格律問題請教,有關古詩詞的常識問題 很簡單
龐太師 發個07年我對律詩拗救知識做的集中整理文稿,基本上囊括了常用的的拗救共四種,可以說比較簡化而全面的了。只要記下了這四種情況及文中標註 的語句,基本上就可以判斷是否可以拗救 是否合律了。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先確定一下律詩的正格 以五律為通例 共四種 a句式 仄仄平平仄 b句式 平平仄仄平 c句式...
關於詩詞格律的問題
燕郢 寫詞的話不必恪守 平水 清代戈載所編的 詞林正韻 通過研究宋詞中的用韻規律,將 平水 中劃分過細的韻部歸併成了幾個大部,方便了作詞用韻,是後世常用的參考書。對於第二個問題,我想一般情況下不會有找不到的字吧,除非是一些近現代才發明的字或是你找錯了韻部,有的入聲字在現在可能會讀平聲,還有看 過等現...
請教一些關於軍嫂的問題,請教一些關於軍嫂的問題
我男朋友和哥哥都也是在部隊,分開時間居多,但是我會自己找樂趣,比如他小心翼翼打過來 講他的生活,我把情景都想出來,感覺就像和他在一起親身體會了。他傳訓練 給我看,我會誇他好帥,以後就不怕壞人欺負了,因為我確實認為軍人是最帥的!他也會因為我說的覺得自己是被人需要的,他的價值也得到體現,他會更加珍惜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