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天淨沙秋思

時間 2021-10-15 00:32:15

1樓:

這首小令運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將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至於由「枯藤、老樹、昏鴉、夕陽、西風、瘦馬」這些事物從創設出的蕭索、淒涼的特定環境中,從而使人物的孤寂、愁苦之情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2樓:僑悅友閒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跪求:天淨沙秋思的表現手法

天淨沙秋思運用啦什麼表現手法?

3樓:313傾國傾城

【表現手法】:以景託情,寓情於景,景情的交融;白描手法【原

4樓:匿名使用者

以景託情,映襯的表現手法。

天淨沙秋思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裟棠梧桐

表達了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原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這首被贊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一、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

」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淒涼悲苦的情調。

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複密集的特色。

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

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複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複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

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區域性的,不超出秋景的範圍。

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

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

6樓:我隨風動

天淨沙·秋思賞析

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一、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

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

」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淒涼悲苦的情調。

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複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

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複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複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

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區域性的,不超出秋景的範圍。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

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

三、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小令**現的意象並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壺中天·揚舲萬里》詞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

7樓:信曉星

《天淨沙秋思》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通過描寫一段秋天的景色來寫出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8樓:流連水雲間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歌的藝術特徵。

全詩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天淨沙秋思賞析?

9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

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

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

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

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出自:《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原文:

天淨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作者介紹:

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 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

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他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也是歷來所說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稱為「曲狀元」。

馬致遠的散曲。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聲調和諧優美,語言疏宕豪爽,雅俗兼。詞采清朗俊雅,而不濃豔。

馬致遠的散曲大致可分為4大類:寫景、嘆世、閨情、世象,作者善於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人物形象鮮明等藝術特點。今存散曲約130多首,他的嘆世之作也能揮灑淋漓地表達情性。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將,他雖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巨集放為主,他的語言熔詩詞與口語為一爐,創造了曲的獨特意境。

跪求 天淨沙秋思的表現手法,天淨沙秋思運用啦什麼表現手法?

313傾國傾城 表現手法 以景託情,寓情於景,景情的交融 白描手法 原 以景託情,映襯的表現手法。天淨沙秋思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裟棠梧桐 表達了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 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天淨沙 秋思 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

天淨沙秋思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裟棠梧桐 表達了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 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天淨沙 秋思 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 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

天淨沙 秋思的賞析是,天淨沙 秋思的賞析是?

原文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譯文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賞析 馬致遠,號東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