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威保變
銅鼓舞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遺產。古代文獻中有關銅鼓的記載關於銅鼓的歷史記載,最早見於我國南朝劉宋時代成書的《後漢書·馬援傳》,其中有一段寫道:馬援"好騎,善別明馬,於交趾得駱越銅鼓,乃鑄為馬式,還,上之。
"交趾是漢王朝的一個郡,其範圍甚大,轄境相當今廣東、廣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從後來的歷史文獻記載和發現銅鼓的情況來看,這些地區都是駱越人居住的範圍,也都是銅鼓的分佈區。裴淵的《廣州記》約成書於東晉,比《後漢書》稍早,它記錄了東晉時代廣州境內的俚僚人鑄造銅鼓的儀式:
"俚僚鑄銅為鼓,鼓唯高大為貴,面闊丈餘。初成懸於庭,她晨置酒,招致同類。"("俚僚"是壯侗語諸族在三國、兩晉及隋唐時期的稱謂)俚僚人活動的地區是今兩廣地區南部,正與馬授獲銅鼓的地點相吻合。
銅鼓舞是苗家最普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也是一種五彩繽紛的民間藝術形式。此項活動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充分展示著濃郁的苗族風情和苗族民間文藝,融合體育、舞蹈、**、藝術和服飾文化等於一體,對增進身心健康大有益處,深為苗家所喜愛。銅鼓舞是我國古代悠久而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國少數民族智慧的象徵,它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之珍藏·創作於戰國至東漢時期的花山崖畫,描繪了擊銅鼓跳舞的大型場面,崖畫上成千上萬個人物影象,幾乎是雙手向上彎屈,雙腿屈膝向下的姿勢,與青娃欲跳姿勢十分相像。
2樓:夢娜可欣
古代文獻中有關銅鼓的記載關於銅鼓的歷史記載,最早見於我國南朝劉宋時代成書的《後漢書·馬援傳》,其中有一段寫道:馬援"好騎,善別明馬,於交趾得駱越銅鼓,乃鑄為馬式,還,上之。"交趾是漢王朝的一個郡,其範圍甚大,轄境相當今廣東、廣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
從後來的歷史文獻記載和發現銅鼓的情況來看,這些地區都是駱越人居住的範圍,也都是銅鼓的分佈區。裴淵的《廣州記》約成書於東晉,比《後漢書》稍早,它記錄了東晉時代廣州境內的俚僚人鑄造銅鼓的儀式:"俚僚鑄銅為鼓,鼓唯高大為貴,面闊丈餘。
初成懸於庭,她晨置酒,招致同類。"("俚僚"是壯侗語諸族在三國、兩晉及隋唐時期的稱謂)俚僚人活動的地區是今兩廣地區南部,正與馬授獲銅鼓的地點相吻合。
銅鼓舞是苗家最普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也是一種五彩繽紛的民間藝術形式。此項活動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充分展示著濃郁的苗族風情和苗族民間文藝,融合體育、舞蹈、**、藝術和服飾文化等於一體,對增進身心健康大有益處,深為苗家所喜愛。銅鼓舞是我國古代悠久而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國少數民族智慧的象徵,它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之珍藏·創作於戰國至東漢時期的花山崖畫,描繪了擊銅鼓跳舞的大型場面,崖畫上成千上萬個人物影象,幾乎是雙手向上彎屈,雙腿屈膝向下的姿勢,與青娃欲跳姿勢十分相像。
壯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
黔南州的歷史文化 5
壯族的文化內涵概括
什麼是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樓:匿名使用者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
4樓:匿名使用者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及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間文學、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文化遺產,主要指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它包括民間傳說、習俗、語言、**、舞蹈、禮儀、慶典、烹調以及傳統醫藥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寬容、協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於2023年通過決議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這個專案的申報有三個基本條件,一個是藝術價值,一個是處於瀕危的狀況,還有一個是有完整的保護計劃。而每兩年才審批一次,每次一國只允許申報一個。
從2023年開始,該評選已進行了兩次,共批准了47項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我國的崑曲和古琴。
5樓:羽如之韋霈
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廣西的:
2ⅰ-2
布洛陀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23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59ⅱ-28
侗族大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63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181ⅳ-37
桂劇廣西壯族自治區
209ⅳ-65
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20ⅳ-76
彩調廣西壯族自治區
226ⅳ-82
壯劇廣西壯族自治區
370ⅷ-20
壯族織錦技藝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
380ⅷ-30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455ⅸ-7
京族哈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
462ⅸ-14
瑤族盤王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
463ⅸ-15
壯族螞(蟲字旁加另)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
464ⅸ-16
仫佬族依飯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465ⅸ-17
毛南族肥套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
南族自治縣
494ⅸ-46
壯族歌圩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495ⅸ-47
苗族系列坡會群
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
509ⅸ-61
壯族銅鼓習俗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
515ⅸ-67
瑤族服飾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縣、賀州市
以下是第二批的:
569ⅰ-82
壯族嘹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縣
657ⅲ-60
瑤族長鼓舞
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
739ⅳ-138
邕劇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780ⅴ-87
廣西文場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881ⅷ-98
陶器燒製技藝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
981ⅹ-74
賓陽炮龍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
以下是副檔名錄中的:
61ⅱ-30
壯族三聲部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
129ⅲ-26
田林瑤族銅鼓舞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林縣
安全文化的觀念特徵是什麼
安全文化的定義。安全文化 是在兩次重大核事故總結經驗教訓後,伴隨著 企業文化 在20世紀後半葉的蓬勃發展而形成。它是由iaea在1986年出版的安全叢書 4 安全文化 中,詳細地闡述了安全文化的定義 安全文化是存在於單位和個人中的各種特性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即核電廠安全問題由...
壯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壯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1.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版是壯族人的傳統權民居。2.服飾 壯族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壯族女子的服裝一般為一身藍黑,褲角稍寬,頭上包提花毛巾,腰間繫精緻的圍裙 小夥子多穿對襟上衣,腰間繫一條腰帶。3.婚俗 炮火 入洞房是壯族的一種婚俗。迎親那...
壯族七月十四是什麼節日,壯族的七月十四是怎麼節日啊?
壯族七月十四是壯族的祭祖魂節,也稱為鬼節,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節,俗稱鬼節 這是壯人僅次於春節的大節。相傳古時中元節,是在七月十五過的,雲南文山地區至今仍有保留。後來發生一場災亂,一些人提前過節,然後逃亂 另一些人逃亂回來才補過節。因此變成了現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過節的習俗。這個節日的內容是祭祖和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