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中為何說的是「可汗」大點兵而不是「皇帝」大點兵

時間 2021-10-28 00:17:01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後世人有多種猜測,《木蘭辭》中花木蘭在的那個地方,屬於北朝樂府詩,細細追究起來,應該屬於少數民族,而不像漢朝一樣叫統治者為皇帝。

在那個時代裡,花木蘭在的北魏那邊,到底叫統治者為什麼?這個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一些人認為「可汗」只是木蘭辭裡為了押韻而選擇的外來說法。

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因為漢文化長期以來都非常強勢,東至日本南至越南都受漢文化影響。遊牧民族可汗受影響改叫皇帝比反過來的可能性大多了,畢竟封建統治社會,統治者的稱號是你想改就能改的麼?

木蘭辭中花木蘭所在政權的最高領袖稱呼比較混亂,一會兒天子一會兒可汗,所以我個人覺得,少數民族那邊,統治者更替的太快了,所以稱呼也一直不能確定,畢竟像大漢朝一樣,穩定的過了好多代的少數民族,是比較少的。

還有一種人們揣測的可能,文中的天子與可汗是兩個人,可汗的政權是天子政權的藩屬,就像南匈奴與漢朝那樣,所以花木蘭立功後見了天子,而管徵兵與賞賜的是可汗,花木蘭是可汗的那個政權下的士兵。

其實這樣說來,花木蘭很可能不是漢人,但她是不是漢人不重要,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包容了56個民族,況且千年前的文化,能流傳下來就已經非常難得了,給了我們窺探前人的好材料,至於木蘭辭中的祕密,也就只能等更加有力的古代文物出現,才能得知後世人猜測的真假了。

2樓:歷史百家爭鳴

很多小夥伴在讀或者背誦《木蘭辭》的時候,通常會有個疑問,為什麼在文中是可汗大點兵,而不是皇帝大點兵,可汗不是少數民族的叫法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木蘭辭》中所處的背景和整個大歷史背景來分析,《木蘭辭》創作於中國南北朝時期,所處的朝代是北魏,辭中的主人公花木蘭也不是漢族人,而是北方的少數民族,也有可能是少數民族和漢人融合的結果。

瞭解完《木蘭辭》的背景,我們再來看看可汗具體的含義,可汗是四世紀,亞洲北部遊牧民族對於首領的稱呼,最早出現於3世紀鮮卑部落,這個稱呼最早被用於稱呼鮮卑部落的酋長,漢語譯作「可寒」。也就是說如果意譯的話,可汗翻譯成酋長,可汗在漢語裡是音譯,指代少數民族的最高首領。

這兩個背景交代清楚,這個問題就好解答了,北魏是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是隨著五胡亂華進入中原,與北方漢人融合,已經開始漢化,而北魏建立者拓跋珪是稱皇帝的,是跟著中原王朝的叫法來的,但可汗依然是鮮卑族對於最高首領的稱呼。

而《木蘭辭》是一首民歌,雖然當時北魏已經是皇帝了,但可汗的稱呼還保留,而且更加口語化,在民間創作這首詩歌的時候用上可汗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且對於受到漢文化影響的北魏來說,自然也懂得避諱這個規則,使用可汗能夠免於皇帝的避諱,這也是後世收錄這首民歌採用可汗的原因吧。

3樓:史家霸唱

《木蘭辭》中為何說「可汗」大點兵,而不是「皇帝」大點兵?有這幾點原因,

1.可汗,指一國首領,最早在公元400年左右被柔然過運用。其後,在中國北方阿爾泰語系普及。

阿爾泰語系囊括的民族政權廣泛,例如鮮卑、突厥、吐谷渾、女真等等。而北魏,恰恰就是鮮卑人。

再精確一點兒,我們能確定花木蘭所處時代是哪位皇帝執政嗎?

一會兒天子一會兒可汗,所以我個人覺得,少數民族那邊,統治者更替的太快了,所以稱呼也一直不能確定,畢竟像大漢朝一樣,穩定的過了好多代的少數民族,是比較少的。

當然,歷史沒有那麼多「一定」與「必然」。後世解讀中,花木蘭的身世出現許多版本,例如隋朝說、唐朝說、漢人說,而出現在電影中,可變性就更大了。

2.木蘭是南北朝時代的北魏人,北魏本就是少數民族鮮卑人建立的,鮮卑人的習慣就是稱自己的頭領為可汗的。就像唐時的李世民,他就被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尊為天下共主的。

可汗就是他們的天子,只是兩種稱謂罷了。

3.木蘭詞當中所寫的朝代屬於少數民族掌權的朝代,所以是可汗。

4樓:綰青絲

木蘭所在的部落可能是少數民族。

5樓:utf槓8來了

木蘭所處的時代是元朝,此時統治中國的是蒙古,而蒙古的可汗就相當於皇帝。

6樓:項騎閏枉幅

因為當時的「可汗」就是「皇帝」的意思。

7樓:唐秀洋

因為那時候她在少數名族啊,「可汗」就相當於我們中原的「皇帝」。

8樓:彷彿一切都索然無味

因為那個時候蒙古那邊尊稱自己的王就是「可汗」呀,我們中原統治者是「皇帝」。

9樓:欠袒督擦峙

因為在元朝的時候,「可汗」就是中國的最高統治者。

10樓:偉東

是少數民族的語言,即是皇帝的意思。

11樓:窩延植萊擠

木蘭是在元朝,當時是少數民族統治。

12樓:東東個靚

當時是元朝,少數民族統治,是少數民族語言。

花木蘭是漢族人嗎? 既然是漢族人那為什麼木蘭詩中:「可汗大點兵」 ?

13樓:

花木蘭的籍貫在歷史當中沒有記載,因為花木蘭所處時代是南北朝時期,而南北朝稱呼統治者為可汗,所以是可汗大點兵。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

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蹟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14樓:匿名使用者

花木蘭是否是漢人在歷史上至今無考,但《木蘭辭》是北朝樂府,故其家當在北方,而北朝政權由皆胡人建立,其首領自然被稱為「可汗」。

木蘭辭中可汗大點兵的可汗指誰?

15樓:匿名使用者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

花木蘭(412年-502年)

大檀(?—429),大檀亦作「大但」,「檀檀」,柔然第十位可汗。社侖季父僕渾之子。

初率別部鎮守柔然西界,頗得人心。北魏神瑞元年(414),柔然內訌,其侄步鹿真企圖掩殺之,遂起兵執殺步鹿真等,自立為可汗,號牟汗紇升蓋可汗(意為「制勝之王」)。柔然自此復振,繼續與北燕馮跋聯盟,進入漠南,企圖開啟與內地的通道,與北魏發生激烈衝突。

泰常八年(423)迫使北魏大長川(今內蒙集寧東北)南筑二千餘里長城防禦柔然。始光元年(424)率柔然六萬騎攻入雲中(今內蒙托克托一帶),攻拔盛樂宮(今內蒙和林格爾附近),擒東白道(今呼和浩特北)守將段進。不久,復為拓跋燾所敗退。

16樓:熱情的喜洋洋

可汗應該是那一任的皇帝,花木蘭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僅供參考。

花木蘭(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幗英雄,北魏景明三年,宣太后臨朝稱制。僅供參考。

愛而不得真的是人生的常態嗎?愛情中為何遺憾比圓滿多

大洋的情感 在一起是兩個人的決定,而分開卻只要一個人提出,這段感情就算是走到了末路。曾經在一起有多甜蜜,分開之後就會有多麼的撕心裂肺,不願意接受,不想接受,曾經那麼甜蜜的兩個人,怎麼就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入了心的人,已經在自己的心裡留下烙印,又怎麼可能說忘就忘呢,明明說好要放下,可是一轉身,卻心如刀...

古代女子繡花鞋是怎麼來的?為何說繡花鞋是中國女性特有服飾

大河 繡花鞋是中國女性的特有服飾,外國是沒有繡花鞋的。中國繡花鞋的歷史悠久,以外觀精美著稱,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穿繡花鞋了。繡花鞋的由來在正史裡面沒有,傳說繡花鞋最早開始出現是在春秋戰國時代,與晉獻公有關,晉獻公在完成晉國霸業後,開始享受生活,讓宮妃在鞋子上繡花紋,而且還規定女子的嫁鞋必須也繡上花果...

甲午戰爭中,為何說李鴻章消極避戰是失敗的關鍵?

第。一 軍費太少太少了!第。二 清朝國力雖不如日本,但是清朝地大物博,打持久戰完全可以打贏的,黃海戰役只是犧牲了幾百人,李鴻章下令撤退,這就讓日本得到了制海權,還打個毛,艦隊只能龜縮,後面不輸才怪。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坐擁亞洲最強水師隊伍,其戰鬥力可想而知,李鴻章對於水師訓練也盡心盡力,但是其消極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