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
(一)西域都曾受到外族的侵略和佔領。
(二)漢唐兩朝對西域的征伐戰爭都曾受到西域人民的歡迎,換而言之,西域當權者在西域的統治引起西域人民的不滿。
(三)漢唐都曾經直接對西域用兵。在漢唐打通西域的過程中,雖曾經受到匈奴、突厥、吐蕃等的外族侵擾。漢唐兩朝也曾經對這些外族為爭奪西域而戰爭。
不同點:
(一) 在漢唐百餘年的統治期間內,統治西域的外族不盡相同。
(二)在漢的征伐戰爭中,曾有過藉助西域兵力獲取勝利的,而在唐朝,即使有西域人民的支援,卻也不曾出現過向西域借兵的現象。
(三)較之於唐時代對隴、西域地區主動、進取、開拓、鎮守的主導策略,漢朝就較為遜色。儘管西漢一朝武帝時曾有過「廣地千里」,「威德偏於四海」的氣概,但卻也不能掩蓋東漢時期經營西域的消極、被動的政策。
漢朝統一西域後在新疆地區開展大規模的什麼與水利實施建設減輕了當地的經濟負擔?
2樓:走心語
西域地名自漢代出現後,又有廣義 、狹義之分。廣義上包括新疆及中亞、西亞、北非、地中海北岸及印度北部等地。狹義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蔥嶺以東,以我國**及地方政權所管轄的地方。
今天新疆境界,是近代資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大片疆土之後形成的。
2、 新古器時代遺址分佈狀況。
標準答案:新疆已發現的新石器遺址有:哈密地區的三道嶺、七角井;吐魯番盆地的阿斯塔那、雅爾湖、辛格爾;烏魯木齊縣的柴窩堡;天山北麓的木壘、奇台、吉木薩爾、伊吾、巴里坤及伊犁河谷;天山南麓的庫車、巴楚、柯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博斯騰湖沿岸;崑崙山、喀喇崑崙山下塔里木盆地南緣的且末、民豐、于闐、皮山等地。
從這些石器的型制、打製技術、品類、用途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紋的考察,與內蒙、寧夏、青海甘肅細石器文化相一致。當時人們由於居住的自然環境不同,有的以狩獵、遊牧為主,逐水草而居;有的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相對定居。逐漸出現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分工,發生產品交換,與內地聯絡密切。
社會形態由氏族制的母系社會,隨著生產的發展,新石器晚期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
3、 原始居民種系族屬及大體分佈情況。
標準答案:新疆地處亞洲腹部,是古代中西交通孔道,也是歷史上各種族、民族遷徙角逐和交匯融合的地方。由於自然、社會或戰爭的原因,一些種族民族遷來了;又因同樣的原因,他們或者遷往它處,或者被征服,或者部分留下來與後來的種族、民族融合同化,成為新的種族、民族。
就這樣,東來西往,南遷北移,形成了新疆古代史上覆雜的居民關係。
根據出土的古代人的骨骼研究,孔雀河古墓溝地為原始歐洲人型別,昭蘇縣土木墩墓為高加索人種的支系,洛浦縣山普拉墓地具有地中海東支型別特點,樓蘭遺址東郊墓地絕大多數呈歐洲人種特徵,天山阿拉溝墓地西方人種形態約佔85%,但有明顯的變異趨勢,呈現倆種歐洲人種支系型別混雜現象,並有少量蒙古人種支系或兩大人種混雜現象,哈密柳樹泉焉不拉克墓地多為東方蒙古人種特徵,兼有少量歐洲人種,二者的比例約為7:3。遠古的羌人的居住區,自塔里木盆地南緣、崑崙山下直達蔥嶺,小月氏、羌氏、蘇毗與羌族共處或相鄰。
塞人、大月氏人、烏孫人自公元前6世紀後,先後活動在伊犁河流域。同時在天山南北還有匈奴人、丁零人、烏揭人、漢人等活動。
3樓:一米陽光婷婷
漢朝統一西域後,在新疆地區開展大規模的屯田,減輕了當地的經濟負擔,也為軍隊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基地。
自此經魏晉南北朝、隋唐以至兩宋,各代都推行過邊防屯田。當統一國家**為幾個封建政權時,出於軍事需要,都很注意屯田。這些屯田雖多設定在中原地區,但因列國分立,仍然屬於邊防屯田。
明代為充實邊防力量,鼓勵商人運糧至邊地倉庫交納,由官給與鹽引;而鹽商憚於長途轉運糧食,乃在官府撥給的邊區荒地上招募遊民屯墾,以所獲糧食,換取鹽引,稱為商屯,它在整個屯田事業中所佔比重很小。
擴充套件資料:
歷代不少屯田也常使用士兵,即使是民屯,也多采用軍事編制,所生產的糧食主要也是供軍需。歷代屯田規模不一。漢武帝在黃河河套以至河西張掖、酒泉一帶有屯墾戍卒60萬人。
唐代屯田主要在遼東至隴右的北方邊界,有5萬頃左右。
明代達於極盛,約64萬餘頃。清代除保留漕運屯田外,只在蒙古、新疆和西南設有若干屯田,屯田制度進入尾聲。屯田是強制人們耕種官地。
曹魏、元、明的屯田兵有特殊的軍籍,世襲服役,地位比較卑下;漢、唐、宋的屯田兵只是編入軍隊的民戶,身份與屯民及普通百姓無何差異。
漢朝和唐朝哪個朝代更強大
4樓:匿名使用者
軍事和政治不要分開,軍事是政治的一種延續,可以歸於政治,漢朝政治軍事厲害,唐朝經濟厲害,漢朝募兵制,唐朝府兵制,你從這裡就能看出那個朝代更強大,因為漢朝經濟也不弱,從這裡可以看出漢朝強大,強漢盛唐嗎,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所唐朝長安被攻破6次,而漢朝不會出現,因為漢朝府兵制與募兵制的不同點:一是府兵需自備兵器、資糧等,而募兵的衣食等由國家供給;二是府兵若有徵戰,則臨時從各地徵發而來,朝廷臨時指派軍官指揮打仗,而募兵則以當兵為職業,由將領長期統帥,兵將間有隸屬關係,與府兵的兵將分離形成鮮明對照。
到了和平時期,府兵就不行了,而募兵制戰鬥力不會大幅度降低,因為和平時期募兵是訓練而不是歸於耕地之中
明朝統治者在文化方面實行了怎樣的政策
tjc傑 明朝在文化上實行八股取士,在政治方面設定廠衛特務機構,加強君主 君主 制度 指以古代君王為核心的 集權的政治體制,它脫胎於原始社會後期的父權制。宗教祭祀與軍事征伐是君主 的頭等大事,即所謂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古代中國的 王 字,有兩種解釋。一是董仲舒的看法,參通天地為王 二是甲骨文中的 ...
漢朝統治者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對此,漢朝統治者採取了什
1徭役繁重2 刑罰嚴酷3 賦稅十分沉重4 土地兼併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課本原話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紀元。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 紛爭,但統一是主流。秦的統一為以後中國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礎 秦朝初定...
漢初統治者採取了什麼政策,使漢朝出現文景之治的繁榮局面
鳴劍歷史 漢初統治者用黃老思想,無為而治,實施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經濟得到了恢 展。 地煞 休養生息。漢朝 前202 220年 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漢朝因尚火德故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而被稱為劉漢。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