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的天問在哲學上屬於形而上學的本體論,即對宇宙和自然的本質的追問。內容上,天問多以問答的形式提出觀點,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法。古代人們由於科技水平的限制,對自然和宇宙的本質的追求缺乏客觀的依據,因而只能運用聯想和猜測來解釋,所以哲學上來看,屈原的天問又屬於浪漫主義哲學。
總之,形而上學本性,浪漫主義氣質,樸素的自然觀,是屈原天問中哲學思想的主要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的哲學思想,最為集中地表現在被譽為「空前絕後的第一等奇文字」的長篇詩作《天問》中①。在《天問》的開篇,屈原就提出了關於宇宙本體和宇宙生成的問題: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體化?首先,宇宙本體和宇宙生成問題,是哲學**和致力解決的基本問題。
屈原以層層問難的方式提出如此深刻的哲學問題,無疑是經過了對宇宙萬物的深邃的哲學思考的。第一段的四句詩,高度概括地提出了玄奧的宇宙本體和宇宙生成問題。這四句詩,古往今來的學者,大都依照字面意思將其理解為追溯天的歷史之語,因而將其解釋為:
遠古初開的情況,誰能把它傳說下來?那時天地還沒有形成,根據什麼去考定?姜亮夫先生在對這四句文意作反覆推敲之後,率先提出了他的新理解:
這四句不是講認識天的歷史,而是講宇宙生成問題。「誰」應作「如何」解,即是說,那遠古的開頭是如何變化、生髮變遷的。「傳道」即所謂生髮、變遷之義。
何以見得呢?因為底下就有兩句「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上下即天地;考,成也。
②此語也大解筆者以往之蔽。筆者進而思之,覺得這四句詩既然是講宇宙生成問題,就必然包含著宇宙本體問題。在先秦人的心目中,宇宙的生成就是宇宙本體的演化。
實際上,屈原的宇宙本體論,就寓於「遂古之初」句中。此句意同「泰初」,既含有《莊子》所謂「泰初有天」的「泰初」之意,又含有《莊子》所謂「外不觀乎宇宙,內不知乎泰初」的「泰初」之意。前者謂遠古的開頭,後者乃指宇宙的本體。
成玄英釋義雲:「言其氣廣大能為萬物之始本,故名泰初」。作為宇宙本體的「泰初」,指的就是天地來到之前的元氣,也就是道家所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③。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莊子》明言: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又言「通天下一氣耳」。屈原也有直接用泰初稱元氣之例,如《遠遊》雲:
「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正由於「遂古之初」乃謂宇宙洪荒、天地未開時那種元氣始萌、混沌不分的狀態,所以下句才會有追究它是如何變化的提問,三、四句也才能承上而進一步提出是如何通過變化而形成天地的。 屈原以問難方式提出問題的哲學根據,基本上契合於同時代的莊子所闡述的「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以及「夫道……生天生地」的宇宙本體論和宇宙生成論,又比莊子的哲學闡述具有更明確的唯物主義認識,這在屈原對此的說明和闡發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上面所引第二段的八句詩,就是對前四句的反覆說明和深入闡發。「冥昭瞢暗」是對「遂古之初」那種渾純未開狀態的形象描述。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的楚地道家學者所著的《黃帝書》中,即描述「上下未形」時的狀態是:
「溼溼夢夢,未有明晦」。出土於長沙戰國楚墓的《楚帛書》中所記神話傳說,也將宇宙未形成時描述為「夢夢墨墨,亡章弼弼」。「馮翼惟象」句,則進一步描述了元氣始萌的那種氤氳浮動景象,說明它是「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的形態,故令人視之不見,莫可識得。「明明暗暗,惟時何為「兩句,舊註解為:「日月相推,晝夜相代,時運不停,果何為乎?
」今人也大多因襲舊說。但細審上下文意,舊說似乎未妥,既然前後詩文講的都是宇宙生成問題,何以會在中間突如其來地插進這種與之不相關的詩句呢?儘管也有學者認為舊說未妥,另外釋作:
「宇宙中或明或暗,沒有一定,為什麼會這樣?」可是,這也仍為孤立地解釋詩句,未能與前後詩意吻合。依筆者之見,這兩句以及後兩句,都是講宇宙生成問題,都是在前面「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基礎上的具體生髮,「明明暗暗」即《莊子》所謂:
「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之意。而「惟」似應作「何」字解,與後面的「何本何化」相對應,那麼,這兩句的意思就是,明顯的東西產生於晦暗的東西,這又是何時生成又怎樣生成的呢。於是,下面兩句便緊接著追問:
陰陽合而成三,又怎樣以之為本原並且怎樣化生萬物的呢?「陰陽三合」句,舊注或解作「謂天地人三合其德」⑥,或解作「陰也,陽也,天也,三者之合」⑦,皆未達其理。句中「三合」緊承「陰陽」,並未提及人或天,故顯然是指陰陽合和的成果。
《淮南子》所謂「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正好可以作為此句的註腳。詳析這些詩句中所反映的屈原的哲學思想,可知屈原的宇宙本體論和宇宙生成論是自然主義的,也即唯物主義的。 屈原對宇宙自然,天地萬物的**,是一種科學的認識、哲學的思辨,不帶任何神祕主義色彩。
與殷周以來形成的天神上帝創造一切、主宰一切的天命神學截然不同,達到了當時在思想大解放、哲學大突破和樸素唯物主義形成過程中所能達到的高度。屈原關於宇宙本體和宇宙生成的認識,則與在南方楚地誕生,由豐富多采的楚文化孕育而成的道家思想相契合,可以說是對道家宗師老子闡述的天道自然、道生萬物的天道觀的具體發揮,是在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理論的基礎上的深刻思辨。當然,屈原的天道觀是以問難方式提出的,是以詩歌形式表達的。
因而語焉未詳。不過,如上所述,屈原的詩句已較為明確地反映出其天道觀的基本觀點及思辨邏輯,故可以與屈原同時代或近時代的學者關於天道觀的闡述相印證。具體發揮了老子學說的《莊子》《黃帝書》及戰國末年的楚人之作《曷鳥冠子》中的相關闡述,都能佐證屈原的天道觀。
兩漢前期的道家思想集大成之作《淮南子》,則總結了先秦道家學者的有關闡述,對樸素唯物主義的天道觀作了系統的發揮: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氵屬氵屬,故曰太昭。道始於虛雨郭,虛雨郭生宇宙,宇宙生元氣。
元氣有涯垠,清陰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道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
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些思想的闡發,顯然是對屈原思想有所因承,這些文字表達,也顯然是對屈原詩句有所借鑑。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的道家哲學,是在楚國社會的適宜土壤上產生的。
它是楚人最富有革命性的文化創造,是楚文化精神的核心。
屈原的天問指的是什麼哲學思想
3樓:
屈原的天問在哲學上屬於形而上學的本體論,即對宇宙和自然的本質的追問。內容上,天問多以問答的形式提出觀點,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法。古代人們由於科技水平的限制,對自然和宇宙的本質的追求缺乏客觀的依據,因而只能運用聯想和猜測來解釋,所以哲學上來看,屈原的天問又屬於浪漫主義哲學。
總之,形而上學本性,浪漫主義氣質,樸素的自然觀,是屈原天問中哲學思想的主要特點。
屈原的《天問》是什麼意思?
屈原指天問地,欲以窮究天人之際,然《天問》中心思想究竟是什麼?
4樓:犬夜叉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文化逐漸向楚文化浸潤滲透。為了排拒中原文化對楚文化的同化,身為楚國「大巫」和「楚文化觀念」代表人的屈原,在《天問》這首奇詩中,針對中原人「文化觀念」中的「天和天崇拜觀念」,抓住中原天象、地物和社會人文傳說中的各種缺陷和疑點,用設難式問句形式提出了170多個問題,其意圖是告誡楚人不要迷信中原文化「政治化神學」的說教,而要堅持本民族的文明傳統和思想信仰,以維護楚文化的「巫風」特色;其宗旨是站在楚國的「國家主義」立場上,以楚人的「民族主義」情結來質疑和批評「中原文化觀念」。
天問 屈原的思想內容
5樓:ch綵鳳
《天問》藝術上的獨創,在中國詩歌史上絕無僅有,這首先表現為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熱烈的情感相結合。《天問》全詩都由問句組成,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歷史、社會的深思熟慮後的見解、質疑,極富哲理,但它同時是一篇滿含激情的文學作品,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長詩。其次,《天問》通過眾多疑問詞和虛詞的運用,不同句式的變化,使全詩錯落有致、疾徐相間,獨具風采。
句式、問式的錯綜變化,加上豐富的感**彩,構成了全詩雄肆活脫、窮極幽渺的風格,取得了奇氣襲人的效果。
《天問》是一篇充滿強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學情思的經典詩作。郭沫若先生稱:「其實《天問》這篇要算空前絕後的第一等奇文字」。
(《屈原研究》)有學者講,它集中反映了屈原的學術思想,可謂切中了屈原那蓬勃湧動的理性思想的脈搏。可以說《天問》一篇,是屈原對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總體認識的總結與昇華的一種藝術再現,在那個時代,已不啻構建了一座精神和思想的巨峰。還有學者提出,《天問》是屈原在掌握了楚國巫史文獻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一部文學作品,這一點從它涉獵廣泛的170餘個問題上,是完全可以得到印證的。
《楚辭》篇名。屈原作。關於「天問」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說:
「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這是一種解釋。
另一種解釋是,即自夏殷以來,天被視作萬物之主,是統攝萬類群生的,一切高遠神異不可知之事,都可用「天」來統稱,所以有關萬事萬物的疑問,也可以統稱為「天問」。關於《天問》的寫作背景和緣由,王逸《楚辭章句》說是屈原被放逐後,憂心愁慘,彷徨山澤,他走進楚國的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畫有天地、山川、神靈、古代賢聖、怪物等故事,於是當場題辭,寫下此篇,用以排解憤懣、舒瀉愁思。此說不一定可靠。
至於《天問》的寫作時間,也不一定如王逸所說在頃襄王之世屈原被放逐以後,也有可能作於懷王之時。
屈原的《天問》寫的是什麼?是什麼意思?
6樓:飛奔的渡渡鳥
《天問》是一篇充滿強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學情思的經典詩作。
天問,讀音:[tiān wèn]
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是對自然結構提出問題,自首句「曰遂古之初」,至「烏焉解羽」。首先對宇宙起源、天體結構和日月星辰執行發問,接下來對大地結構和鯀禹治水、羿射十日等事件發問。
第二部分是對社會歷史提出問題,自「禹之力獻功」,至「卒無祿」,。首先從禹的婚姻問起,對夏代的歷史發出一系列問題,接下來對商代歷史(涉及女媧、堯、舜和吳國的歷史故事)提出一系列的問題,然後對周代歷史直至春秋戰國若干事件提出一系列問題。
第三部分是尾聲,自「薄暮雷電」,至「忠名彌彰」,內容主要是聯絡自己的遭遇,闡述屈原個人的感慨。
莊子的 哲學思想,莊子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莊子的哲學仍然是話語道理。莊子在中國哲學史上既是一位有著鮮明特色的偉大哲學家,又富於詩人的氣質,話語道理大師。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動形象而幽默詭異的寓言故事來闡述自己的思想,這種寓言的方式使莊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著水一般的整體性。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
尼采的思想是什麼,尼采哲學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尼采的哲學觀最重要的一點是哲學的使命就是要關注人生,給生命一種解釋,給生命的意義一種解釋,生命的 意義問題。這與尼采所讀叔本華的著作有一定關係。還有一點看法,尼采認為哲學是非政治的,哲學和政治是兩回事。所以尼采對哲學的看法,第一是對生命,關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學術的。哲學不是純學術。尼采對傳...
董仲舒哲學思想的背景 內容 特點是什麼
消逝的冥王星 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 1。春秋大一統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思想對於維護國家統一,加強 集權有積極作用,但也充滿了唯心主義色彩,並且形成了文化 鉗制了其他思想的發展。2。君權神授 天人感應 天人合一 的思想為儒學披上神學外衣,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權,要求統治者愛護百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