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校椹風雲
原文: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歲時,×月×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
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讓梨》故事
孔融(公元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為當時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豐。
孔融是當時比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剛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終為曹操所忌,枉狀構罪,下獄棄市。
孔融小時候家裡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
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
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
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2樓:來自天鐘山和善的花椰菜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歲時,×月×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
一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
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
父大喜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第二十代子孫,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兒子。孔融七歲時,恰逢祖父六十歲壽辰,賓客滿門。
一盤酥梨,放在桌子上,母親讓孔融去分。孔融隨後按照長幼順序分,個人得到屬於自己的,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親感到很奇怪,問:
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卻是最小的,為什麼?孔融從容的回答道: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的道理啊。
父親很高興
學習古文到底有什麼用
3樓:俊丶
新文化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的。它有偉大的功勞,也有嚴重的缺點。運動的倡導者忽視人民群眾,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廣大群眾相結合,使文化運動侷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裡。
他們還回避當時對軍閥**的實際鬥爭,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以當時的文學革命而論,雖然提出建設「國民文學」,但當時的文學活動也只限於一部分知識分子中,還沒有可能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對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味批判具有片面性。
中國古典文學,如:論語莊子禮記中庸...皆是傳世之作,學古文是為了更好地憑自身文學底蘊,以自我的思想讀懂它.
這比讀白話文,更考驗自身力量.
4樓:速讓藏子
學習古文可以提高文學水平,尤其是韻文和駢文,一定要讀美文,最好以駢賦為主
可以提高人的思想水平,最好讀諸子百家
可以培養人的風度,背過五十篇以上古文的人舉手投足都與別人不同,明顯風度超人
學習古文還可以提高現代漢語的水平,因現代漢語直接脫胎於古代漢語,還保留了很多古代漢語的表達結構
學習顧問還有實際的用途:寫正式書信、賀詞等平時說話能引用出一兩句古文能讓人覺得這個人很有學問和修養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文言文
5樓:清白一生
學習文言文能使我們體會到了文化美感,提高氣質與修養。中學語文課本中的一些文言文(包括古詩詞),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無論思想內容、感情因素,還是藝術技巧、語言形式都具有典範性和代表性,它能直接陶冶我們中學生修養,提高中學生文化素養,讓人充實、不輕浮,有利於將來成為一個氣質高雅的人。
學習文言文能使我們的語言簡潔明快,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文言文了解古今詞彙的關係,擴充套件語言知識。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一脈相承,學習文言文可以瞭解成語的**出處、確切含義和演變過程,也就能夠準確無誤使用成語詞彙。
學習文言文能提高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我國許多現當代大作家由於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和語言修養,靈活地運用古典文學裡固定下來的詞、短語或語句形式,因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文學大家的。而現代有些的「有名氣」的「作家」的所謂作品,細細讀來,總覺得和當年那些文學大家們作品顯得淺薄。
何也?缺文化底蘊也。底蘊不足的根源在於缺乏古典文學的積澱,所以即使紅極一時也很快過眼煙雲。
學習文言文能使我們借鑑古代名家寫作技巧。古代作家所寫的詩文,無論是立意、構思、取材、剪材、用典、謀篇、佈局、遣詞、造句以及敘事、寫景、記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是十分重視文章的意境、結構和語言,通過文言文學習,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對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大有裨益。中國有影響的文學大家無一不精通中國古代文學的。
任何國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國文化的底蘊始於古代文學,文言文記載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學習文言文,閱讀古文,能使人切實接觸感染到中國的氣質。讀不懂文言文,也就讀不懂古代文獻,所謂繼承、吸收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今天,同學們讀我國古代的文章,只要藉助簡單的工具書就能讀懂。我們能理解領悟漢唐詩文,甚至能讀懂甲骨和竹簡時代的文章。可是英國人要讀懂三百多年前印刷的莎士比亞的原作,非得藉助厚厚的工具書才能弄明白,中學生要想看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底蘊的體現,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文化。
6樓:消失
中國自商周以後,語跟文就走兩條路,語文、文言。因為中國地方幅員大,在古代春秋戰國的時候中原地區,所謂說八百諸侯,就是八百個小國家。大國百里,百里侯,方圓一百里,那就是一個大國了;小國二十里、三十里。
因此語言、文字,都不統一;所以你看古文,尤其看篆字,你們今天拿篆字字典一翻,一個字好多種的寫法,為什麼這麼多種寫法呢?那就是每個地區寫法不一樣,這個國家這種寫法,那是那個寫法;唸的音也不相同,到現在還如此。方言,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方言,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文字,都不相同。
那麼統一是在秦朝,秦始皇統一之後,他最大的功德就是文字統一。語言雖然不統一,文字統一。那時李斯作小篆,所以那個時候小篆就等於是全國通用的文字,文字從這時候開始統一。
在外國就不行了,在外國是幾千年前拉丁文,古文,只有幾個考古學家,專家,他才懂,其他人都不懂。所以這一點就是為什麼中國這個民族存在這個世界上幾千年,而不被消滅,四大文明古國,其他都沒有了,其他三個早就消滅掉了,只有中國還在,得力於文言文。所以這種工具,實實在在說最好就是傳播思想,傳播人生經驗,最好的工具,由上一代傳遞給下一代。
五四文學革命,語體(白話)文代替了文言文,但文言文並沒有完全喪失它的生命力。千百年的文化積累,也都是用文言文記載下來的,不懂古文就無法接觸、利用和享受。
所以說文言文是學習語文和研究歷史的重要工具。學習掌握好文言文知識
,對於繼承祖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吸取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提高讀寫能力,增長知識才乾和增強民族自信心,都是有好處的。
7樓:神祕的賢
因為這是我們古時候的一種語言,不能讓他流失,所以我們要學習,要繼承。說不定,你在工作中也會派上用場
如果不是文學專業的,有必要學習古文典籍之類的嗎
8樓:若月歌
當然有必要了。
你如果能在專業之外卻學習這些古文典籍,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拓寬了你自己的知識領域。生活中談及這些話題,咱麼也不至於像門外漢。說不定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當然,前提條件是你要把本專業學好之餘再去學習。
關於歷史的,「經今文學」,「經古文學」是什麼意思
求助:關於提倡古文學習的口頭報告(詳情內見)
9樓:火神之父
是搞古代文學的,我想我還是從文學的方面寫幾部。其次,先秦兩漢一段文史哲不分,所以我的書目也兼及史、哲。我國古代的幾種經典著作,兩千多年中影響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其中一些閃光的思想,實際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應先了解我們自身,應該繼承和發揚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中科學、民主、積極上進的東西。必須學習、吸收西方發達國家好的東西,但也還應注意同中國的實際結合,應樹立民族自信心。所以,我所列書目也就著重於我國古代的文化元典。
但也不能不兼顧近代以來和外國的作品。這兩個領域的著名作家也是燦若群星,其作品浩如煙海,我只能考慮各方面情況略舉一臠,更多的由同學們自己根據興趣去選擇。我這裡只說一句:
只要是名著,都應該讀。
第一類七種,是無論學習何種專業的學生都應該讀的。可以這樣說:連這七種書都沒有讀,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1、《論語》;2、《老子》;3、《詩經》(選本);4、《楚辭》(選本);5、《古文觀止》;6、《唐詩三百首》;7、《紅樓夢》。
其中前四種是中國文化元典中最重要的書中的四部。還有些不是不重要,而是考慮到同學們的各方面實際,沒有列入。讀一讀《論語》,不僅可以知道應該怎樣作人,還可以瞭解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孔丘的學生所記孔丘平時所說的話,不僅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大都親切幽默,充滿人情味,讀起來很有興味。尤其孔丘對自己所倡導在一生中身體力行,毫不苟且,這是每一個人都應學習的。
《詩經》、《楚辭》分別奠定我國文學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傳統。兩千多年中,它們哺育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國風》所展現古代社會的生活畫面和所抒發的純真感情,大、小《雅》中所表現一些人的為國勞瘁及在社會動盪中深深的憂患意識,屈原作品所表現不斷加強自身品格與能力的修養,為實現「舉賢授能」、「循繩墨而不頗」的美政而不懈努力、「九死未悔」的精神,對我們認識古代社會,培養高尚的品格、純真感情、深厚的愛國思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都是大有益處的。
《古文觀止》是先秦到明代散文的選本,《左傳》、《國語》、《國策》、《禮記·檀弓》和漢以來名篇,尤其《史記》、唐宋八大家膾炙人口之作,大體都已收入。這些作品不僅充分展現了漢語言的優美,它的豐富多采和狀物抒情的生動性、直觀性、簡潔性,而且洋溢著真摯的感情,閃耀著古人思想的光輝。手邊上沒有這本書的話,也可以找一部好的《中國古代散文選》,這樣,諸子中的一些名篇也便包括在內了。
《唐詩三百首》是中國詩歌藝術最繁榮、興盛時代大量優秀作品中選出的精品,也考慮到各種題材、體式和各個名家等方面的代表性,考慮到一般讀者的閱讀特點。《紅樓夢》是中國敘事文學的典範。
第二類:1、《孟子》(選本);2、《莊子》(選本);3、《唐宋詞選注》;4、《三國演義》;5、《水滸傳》;6、《關漢卿戲劇選
辯論賽孔融讓梨,辯論賽 孔融讓梨
1.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溺愛下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懂禮貌 孔融讓梨是尊重長輩的表現 值得提倡 2.百善孝為先 當然要提倡 3.從小培養孩子謙卑禮讓的美德,長大才不會變成唯利是圖,愛勾心鬥角的人 4.現代社會日益發展,但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連車上讓位給老人的人也很少,孔融讓梨之事急需被提倡 5.現...
孔融讓梨原文
丶丨鑫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 世說新語箋疏 續漢書曰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 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 小兒,法當取小者。白話文故事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神童。4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詩詞,...
孔融讓梨相似的故事有哪些,跟孔融讓梨相似的成語故事
其實還有一個王泰讓棗的故事 南文 王泰傳 後漢書 孔融傳 王泰是南朝時人,他從小就非常懂事,很懂禮貌。有一次,王泰和伯伯叔叔的孩子們在一起玩。大家年齡都差不多,天天都在一塊兒做遊戲,玩得非常開心。他們的奶奶非常疼愛這些可愛的孫子們,每當她看到孫子們在一起玩得高興,她就會快樂得咧開設牙的嘴巴呵呵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