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清靜之地是什麼意思,都說佛門是清靜之地,既然清靜,何必還要去掃呢?

時間 2022-02-14 12:40:07

1樓:匿名使用者

清淨,是形容,不是平時意義的清淨的意思。這個詞容易給人誤導,以為真有清淨與不清淨兩種現象。

2樓:冥想音主站

佛門清靜:修佛法門,唯心清淨。非境淨垢,非法淨垢。唯心分別,方曰淨垢。

修佛修的是清淨心,此清淨之心地是佛門清靜之地。不是環境是不是清淨,或是人的行為等是不是清淨。如果從環境、行為上認定清淨與否,這就是人的分別心在起作用,分別心是染心,雜染的心地怎麼會有清淨地啊?!

因此佛門清靜之地究竟來說,是指修行人的不染的清淨心地。

心地清淨,一切諸法,悉皆清淨。

3樓:簡樂之旅

1、佛門中佛法僧三寶,按照六祖慧能的開示就是每個人自己的「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就是

;2、佛法通過外在的教育,從戒定慧三學淨除眾生的貪嗔痴慢疑邪見等煩惱,從而將自身清淨的部分顯現出來,這就是達到

;3、真正修行人,都能離苦得樂,心地清淨,快樂無染,樂於奉獻,圓融慈悲,這就是

人如果做事發心清淨,心地清淨,那麼果地也是清淨的,這是因緣果報的

都說佛門是清靜之地,既然清靜,何必還要去掃呢?

4樓:本澤馬

是啊,本來無一物嘛。佛門當然是清靜之地,但人心可未必是清靜之地,拂塵掃垢w,掃的是自己的心。

5樓:東啊

的確,佛門乃清淨之地,是塊淨土,原理人間煩惱,何須掃呢?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人上山,法師問他:「你到山上來幹嘛啊?

」回答說:「我來修佛!」法師說:

「佛沒有壞,不需要你修,你還是先修自己吧!」 佛門清淨,但我們眾生卻不清淨,佛門是淨土,但我們的心靈卻不是淨土。所謂「掃」,其實是在掃我們自己心中的塵埃。

但也許,您會反駁我,「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此話不錯,此是叫我們認識世界本源,一切皆空!但須知,掃其實也是一種修行啊!

佛門修行,無處不在,融於生活,遍佈每時每刻!所以,掃既是掃卻塵埃﹑煩惱。也是修行!

阿彌陀佛

能還佛門一個清淨之地嗎?

6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11月24日電 試想一下,你在公園悠閒散步,突然一條放生的蛇奪路而出,嚇得你大驚失色,倉皇跑路;

或者假設你在某個崇山峻嶺之下,想上個山禮神拜佛,卻發現進山就要好幾張毛爺爺,而燒一炷香要花費一沓……

這些並非虛構妄言,而是常能見諸**的報道。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有打著宗教名義大肆斂財事情發生,本該清淨、自然的修心之所變得有些烏煙瘴氣、一地雞毛。人們普遍認為,寺廟宮觀的商業化到了必須整治的時候了。

這也是為什麼,昨天的這條新聞一出來就被廣泛**,引起網上的一片叫好之聲。

國家宗教局、中宣部等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佛教道教領域日益凸顯的商業化問題,提出了10條具體的治理措施。

亂象這10條措施是為對近年來佛教道教多個商業化突出問題的迴應,如商業資本大肆介入佛道教,非宗教組織或個人借宗教牟利,燒香、放生無度,部分出家人道風不振等。

最大的問題莫過於「搭宗教臺、唱經濟戲」,地方以發展旅遊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為由,將名山古寺「圈」入文化旅遊景點。這便有了大肆興建廟宇宮觀、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全力推進「名山」旅遊上市等亂象。

今年年中一篇報道稱,依賴四大佛教名山的旅遊文化企業有望齊聚**市場,峨眉山和九華山已經登陸,普陀山正在衝刺ipo,五臺山正摩拳擦掌。

而今夏火了的奶奶廟,則將一種利益分配機制展現得淋漓盡致——村民承包,村委會、原始股東、二次承包人環環相扣,將樸素的宗教信仰異化為叮叮噹噹的金元聲音。

違法放生造成外來物種入侵、放生利益鏈、天價頭香、各類開光更是屢見不鮮。

《意見》就是對準了這些亂象,開出了「藥方」:

經營上不準商業資本進入,組織和個人不得投資承包佛教道教場所和露天大型宗教塑像,禁止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作為企業資產打包上市或進行資本運作;

嚴禁脅迫、利誘群眾燒高香、抽籤卜卦,不得炒作售賣「頭香」「頭鍾」,嚴禁利用放生活動開展商業性經營,佛教道教界以外的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佛教道教名義開展放生;

各級黨政幹部不得支援參與「宗教搭臺、經濟唱戲」,嚴禁黨政機關和工作人員從宗教事務中謀取利益,堅決懲治腐敗。

釐清說完了「不可以」,我們再來說說「可以」。

事實上,無論是今年年中公佈的修訂版《宗教事務條例》(下稱《條例》),還是《意見》,都給了佛道教場所經營劃定了「廣闊天地」:可以經銷佛教道教用品、藝術品和出版物,開展與其宗教宗旨、習俗相符的經營活動。也就是說,法物流通處、素餐館,乃至一些佛道教文創產品,都是符合歷史傳統和法律法規的。

但《意見》同時要求,經營活動的收益用於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自養、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即明確了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

換句話說,就是這些場所的收入不能分配,不能落入個人口袋。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說,**的佛教文化產品旨在向大眾傳播喜聞樂見的佛教文化,其標準定價應是成本價而不是為盈利。

治本佛教道教的商業化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寺廟逐漸開始自負盈虧,就開展起了商業化活動。

此時,一批拿著錢的組織或個人現身,用「承包」或「入股」的方式換取了很多寺廟道觀的經營權。

而在管理上,由於歷史原因,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又分屬旅遊、園林、文物等部門管理,有的甚至形成三四個單位共管的局面。

多頭經營、管理,就不得不面對多人分賬的問題,增加門票**、擴大盈利範圍就成了必然路徑,結果就是宗教界本身、信眾和遊客都意見很大。

一些專家學者認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沒有明確的法人地位,這是處於「弱勢」地位的根本原因。

《意見》對這些弊端作出了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組織或者個人捐資修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不享有所有權、使用權,不得藉此干預場所的內部事務。

而《條例》則有了更為治本的措施,規定了法人資格的問題,明確提出,宗教活動場所符合法人條件的,經過一些程式,可以到民政部門辦理法人登記。另外,還規定宗教場所財產歸屬的問題,寺廟觀庵享有對國家、集體財產的使用和管理權,以及對其他合法財權的所有權。

《條例》明年2月1日實施,僧人道士們終於可以肯定地說「這就是我的家」了。

讓宗教人管理宗教地,更容易讓各路神仙歸位,還原宗教文化本身。出家人總不想自己的院子裡總是熙熙攘攘皆為利,更不會讓「車神」等「現代神」位列仙班。

不過宗教商業化問題利益相當糾葛,牽涉面廣,這也是為什麼《意見》需要12個部門聯合來發,要想真正還佛門、道門一個「清淨之地」,也許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歸一佛門是什麼意思,佛教說的歸一是什麼意思

點點在心 正確應為 皈依佛門,別稱歸依佛門,是佛教用語,是指正式成為佛教信徒的一個手續。皈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 具體包括參加皈依三寶儀式,然後領取皈依證書,此後就可以居士身份自願參加定期的佛事活動了。詞 釋 皈依的意思是 身心歸向它 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所謂內道 外道之區別在於有無皈...

皈依都有什麼儀式,皈依佛門儀式的流程是什麼

羊小師 什麼是皈依三寶?內心皈依還需要儀式嗎 在三皈正範中,共有八個專案 1 敷座請師 由受皈依者為師敷設法座,列供香花,燈燭整齊,再去禮請皈依師升座。2 開導 開示三皈依的意義。3 請聖 迎請十方三寶,證明受皈,以及 龍天,監壇護戒。4 懺悔 懺悔往昔業障,以求身口意的三業清淨,之後,納授無雜無染...

佛門八苦是什麼啊?佛家說的八苦是什麼?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佛家說的八苦是什麼?佛家的八苦,是哪八苦?生苦 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胎兒出世時,要經歷生育之苦,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 老苦 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