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用火的故事

時間 2022-02-15 08:10:03

1樓:林逸煙

從遠古時代開始,一直被人類所使用。那麼,火是怎樣被發現,又如何取得的呢?從中國的歷史來看,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鑽木取火。相傳,遠古人民"茹毛飲血",還不知道取火進行熟食。

有一個叫燧人氏的人,見大鳥啄木出火(也有說看到森林自行**),認為木中藏火,於是"幾經攻治,幾番試驗",才創造出人工鑽木取火的法子,人類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後世一直沿襲,曾經歷了數千年之久。這一古老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c

2樓:

上古有燧人氏鑽木取火,是中國歷史傳說中最早使用火的事件。燧人氏之前,人都吃生的,燧人氏之後,才吃熟食。實際上,早在170萬年前,元謀人就使用天然火。

一萬年前,山頂洞人會使用人工取火。

3樓:

人類對於火的認識

人類究竟何時開始懂得用火,至今眾說紛紜,據考古表明,人類約在300年前就懂得用火,火的力量給人類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而火的利用給了人類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例如火能用來照明,烤熟食物,烤暖身體,驅走猛獸,保護安全等等。化學也是隨著火的利用中發展起來。人類對於火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由神話到傳說,發展至燃素說到後來的燃燒理論。

人類用火約經歷了以下幾步:

第一,使用天然火。火山爆發、雷電轟擊、隕石落地、長期幹焊、煤和樹木的自燃等等,都可以形成天然火。這種過程反覆多次,使人們看到了火的威力和作用,逐步學會了用火,可能是把火種引到洞,內經常放入木柴,形成不易熄滅的火堆供人們使用。

第二,鑽木取火。通過鑽木摩擦生火,再引燃易燃物,取得火種,點燃火堆。

第三,用火石、火鐮、火絨取火。傳說是原始的人們,打獵時用石塊投擲獵物,因石塊相碰冒出火星,欠而久之,學會用石頭互相撞擊,打出火星,再引燃植物的絨毛取火。後來,這方法經多方改良,形成了火石、火鐮、火絨的系統取火工具。

人類由於懂得利用火,因而逐步學會了燒製陶瓷、冶煉金屬、製造玻璃等。

燃素說人們很早就探索火的本質,歐洲的燃素說曾在十八世紀的時期佔著統治地位,並內流傳了100多年。

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科學家達芬奇曾指出:物質燃時,若無新鮮空氣補充,燃燒就不能進行,這已十分接近得出「空氣助燃」的結論。

2023年,法國醫生雷伊發現,錫和鉛與空氣進行燃燒後,都增加了重量。

真正提出燃素說的是德國化貝竭爾和醫生施塔爾。他們都認為,燃燒是由於燃素的作用,因為可燃物都含有燃素,燃燒時,燃素於,出所以公式應如下:

燃燒物-燃素=灰燼

但是,試驗發現,大部分物質燃燒後,重量變輕,而金屬則不然,它們燃燒以後,重量反而增加,所以燃素說又有如下的公式:

金屬+火的微粒(燃素)=灰

這兩個公式是互相矛盾的,因此造成了燃素學說的悖論。後來一些理論家們為解決這個悖論,提出了種種說法,其中一種說,燃素有負重量,因此,金屬燃燒時,負重量跑了,所以灰的重量增加了。

燃素說雖然有些牽強,但能說明了當時所知道的大多化學現象,並流行了100年。在這段時間所累積的化學知識,使化學供燃素說從鍊金術中解放了出來。燃素說把化學的映像當作原形,使真實的化學關係被顛倒了,造成了許多錯誤。

燃素說還使「素」和「力」的概念變得空洞無物。物質為甚麼會燃燒——因為有「燃素」。至於生物為甚麼活著呢——因為「生命力」。

物質之間為甚麼會化合——因為「化學親合力」。如此等等,看來把問題都回答了,事實上甚麼也沒有回答。這和神學說「一切都是由上帝安排的」,從本質上沒有甚兩樣,因此實際上還仍是把科學禁錮在神學之中,只不過用臆想出來的東西代替了神的意志。

氧氣的發現

十七世紀以後,人類逐步發現了許多氣體,懂得了空氣的複雜成分,例如:2023年發現了co2,知道了以下公式:

石灰石-固定空氣(co2)=苛性石灰

蘇打-固定空氣(co2)=苛性鹼

還有卡文迪許及後來的勒每裡等發現了氫;舍勒發現了氮等等。但是給化學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是氧的發現。

氧的發現應歸功於普利斯特列和舍勒。

2023年,普利斯特列出生在英國費爾特赫德附近近的農村,收入微薄,生活清苦。小時,被寄養在姑媽薩拉家中。12歲入學讀書,2023年以優異作績畢業於神學院,並在薩爾菲克教噹噹了神父。

2023年著《電的歷史》,同年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

2023年,開始研究用聚光鏡加熱各種化學物質。同年8月1日,普利斯特列用聚光鏡加熱汞 灰(hgo)。他把汞 灰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鏡加熱,發現放出氣體。

起初他為這氣體是一般的空氣,後來好奇心驅使他對這種氣體進行認真的研究。

普斯特列在經研究發現,蠟燭在他製得的氣體中燃燒,火焰非常明亮。後來,他又把老鼠放在這種氣體中,發現,一開始老鼠並無異常,但過了一會,這些老鼠都很活躍。他自己試著吸入這種氣體,覺得這種氣體使身心特別舒暢。

普利斯特列在解釋他所發現的氣體時,卻犯了錯誤。因為他是一個燃素說的信奉者,所以認為他所獲得的空氣是所謂「脫燃素的空氣」。是他發現了氧,但他卻不承認氧。

錯誤的燃素說,使他從歪曲的、片面的、錯誤的前提出發,循著一條錯誤的理論道路前進,使得在真理碰到鼻子尖的時候,還沒得到真理。他的蠟燭試驗,本應而易舉地得氧氣助燃的結論,但他卻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設法用新的試驗成果.為舊理論做註釋,錯過了現真理的機會。

同時發現氧的另一位科學家是瑞典的舍勒。舍勒早年是一個藥店的學徒,1773 年以前他利用業餘的時間做了許多實驗,較系統地研究過燃燒現象,2023年著成《論火與空氣》,但一直到2023年才出版。他製取氧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其一是加熱某些含氧的化合物,如硝酸鉀、氯化汞、碳酸銀等;其二是用黑錳礦(mno2)與硫酸反應制取。

舍勒發現了氧氣,但對他自己發現的解釋犯了和普利斯特列同樣的錯誤,因為他也相信燃素說。他認為是空氣中火氣成分與燃物中燃素結合的過程,火是火氣與燃素結合的化合物。他一味地去給錯誤的燃素說做批註,從來也不想自己的發現中,引出合乎實際的結論。

真正對燃過程進行理論研究的是法國化學拉瓦錫,他的學說給化學帶來了一次革命。

拉瓦錫的燃燒理論

拉瓦錫於2023年8月26日出生在法國巴黎,18歲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馬特蘭學校。2023年入蓬爾索納學院讀法律,2023年畢業,他雖然學的法律,但對法律不感興趣,工作時每天在法律事務所打盹,回家以後卻自己做化學實驗。在拉瓦錫23歲時,撰寫了,一篇解決城巿照明問題的**,受到科學院獎勵。

2023年,拉瓦錫放棄了律師工作,專心研究化學,初期是研究石膏的性質,並撰寫了兩篇**,2023年被選為科學院助教。

2023年,拉瓦錫經多次實驗證明:物質反應前後的總重量不變,這是著名的質量守恆定律。他的主要貢獻是證明了空氣共不是單一的簡單物質,而是由多種氣體的混合物。

拉瓦錫實驗證明,空氣主要是由維持燃燒和不能維持燃燒的兩部分組成,他把可維持燃燒的部分稱為「活的部分」,他叫「好氣」,後來改稱為氧氣。

拉瓦對空氣成分的研究與普利斯特、舍勒都不同。特點是使用天平和密封,嚴格定量研究。經研究,木炭、鋁、汞以及其它金屬,在密封的玻璃容器中燃燒以後,不論其灰燼的質量是增加或減少,但總質量保持不變。

由此他認為:燃燒只是物質進行化學反應的現象,根本不存在「燃素」,所謂「燃素」只是因為人們對燃燒現象不暸解而臆造出來的東西。

在研究燃燒過程中,拉瓦錫還研究了空氣中二氧化碳、氮等其它成分,指出:敝口的實驗裝置,不能隔絕空氣的干擾,必須封閉起來,才能嚴格定量說明問題。

拉瓦錫經對氧化過程詳細研究,提出了氧化燃燒理論,推翻了統治人們頭腦100多年的燃素說,給化學帶來了一場革命。但是,他的理論起初得不到承認,還有人指責他剽竊盜了普利斯特列的研究成果。2023年,拉瓦錫的燃燒理論得到了著名科學家拉普拉斯的支援,終於得到了承認。

中國古人用火的故事

4樓:一志三

鑽木取火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類生活是怎樣進化的,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傳說。傳說中有一些大人物,這些人往往既是首領,又是一個發明家。這種傳說多半是古人根據遠古時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來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簡單,周圍又有許多猛獸,隨時隨地會遭到它們的傷害。後來,他們看到鳥兒在樹上做窩,野獸爬不上去,不能傷害它們。原始人就學著鳥兒的樣,在樹上做起窩來,也就是在樹上造一座小屋。

這樣就安全得多了。後來的人把這叫做「構木為巢」(巢音cháo,就是鳥窩)。是誰發明的呢?

當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來的。但是在傳說中,卻把這件事說成有一個人教大家這樣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裡也會**。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

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儲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人工能夠取火(從考古材料發現,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明的呢?

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

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不知過了多少長的時間,人們開始用繩子結網,用網去打獵,還發明瞭弓箭,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獵要強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獸,就是天空上的飛鳥,水裡的游魚,都可以射殺、捕捉起來。捕來的鳥獸,多半是活的,一時吃不完,還可以留著、養著,留到下次吃,這樣,人們又學會了飼養。

這種結網、打獵、養牲口的活,都是人們在勞動中共同積累起來的經驗。傳說中卻說發明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犧氏」(庖犧音páoxī,皰是廚房,犧是牲口的意思)。

這種漁獵的時期又不知經過了多少年,人類的文明越來越進步。開始,人們偶爾把一把野穀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發現地面上生出苗來,一到秋天,又長成了更多穀子。於是,人們就大量栽種起來。

他們用木頭製造一種耕地的農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種帶把的木鍬)。他們用耒耜耕地,種植五穀,收穫量就更大了。後來傳說中把這些種莊稼的人說成是一個人,名叫「神農氏」。

傳說中的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據說,醫藥事業,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從有巢氏到神農氏,這些傳說中的大人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從構木為巢,鑽木取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展農業,反映了原始人生產力的發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2023年,在陝西西安半坡村發現了一處大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遺址。

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東西,知道那個時期的人已經學會飼養和農耕了

參考資料

中國古人關於讀書的名言,中國古代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暴走少女 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北宋劉彝 白話文 讀萬卷書,相當於遠行萬里道路。2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宋顏真卿白話文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白髮方悔讀書遲。3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明朝于謙白話文 書籍很多感情就像舊相識一樣,早晚開心憂慮都會相見。4 書猶藥也,...

古人讀書積累的名言名句,中國古人關於讀書的名言

5的 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 業精於勤,荒於嬉 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 興於 詩 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 讀書破萬...

姓韓中國古代的故事,傳記,姓韓中國古代的故事,一篇傳記

韓 古時又作 涵 說文解字 解釋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圍的欄圈。韓的姓氏 有以下幾種說法 摺疊以國為姓 公元前11世紀中葉,西周滅商,平定管叔 蔡叔與武庚的叛亂後,實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於韓,為姬姓之國,地處今山西河津東北。但韓國國力太弱 在春秋時期被晉國所滅。韓國亡國之後,國人便以韓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