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囯士瀟湘館
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現在的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語。
那麼,到底什麼是「三伏」呢?
三伏,作為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在中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最早的記載是在《史記》中,太史公記錄「秦德公二年初『伏』」,可見,在戰國時期就有三伏,也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說法。而三伏的時間,一般從夏至往後算,第三個庚日入伏,第四個庚日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
算起來,初伏10天,中伏一般10天到20天之間,末伏也是10天。
然而,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卻指的是「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盛夏季節,太陽熾烤著大地,古時候的人們除了扇子,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度過盛夏。富裕的人家,家中會有冰窖來儲存冰,夏天的時候便可以拿出來降溫解暑,但是,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並沒有那麼富裕,所以,只能汗流浹背的忍著夏天的慢慢遠去。
如果,遇到乾旱年景,那麼,老百姓的生活就更難過了。尤其是三伏天,溫度直線上升,一個雞蛋放在地上都能被烤熟,所以,炎熱的酷暑給古代人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從秦朝開始,盛夏的三伏天,就已經引起了統治者的注意。
古時候,人們認為:三伏天之所以這麼炎熱,是因為有「鬼怪」在搗鬼。
那麼,該怎麼辦呢?中國古人則想出了一個奇怪招數:人們需要殺一條狗,將狗肉分給眾人,大家一起吃,這樣才能在三伏天中安然度過。
這個習俗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這與人們平常的觀念卻相違背。人們通常認為:狗肉屬於上火的食物,不能在夏天食用。
南方的三伏天更為明顯,一進入夏天南方的溫度直線上升,尤其是在三伏天,很多地方都會出現高溫天氣,特別是一些身體弱的老年人,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因為受不了炎熱而去世。
夏天炎熱,如果,人們再去幹重活,則會加速體內水分的流失,所以,在三伏天,白天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待在家裡,一些勞累的重活都會等三伏天過了再去做。因為,體力的大量消耗,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營養,來保證身體的正常活動,這也符合科學的飲食。
在三伏天,人們通常會吃麵條,這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經開始了。史料中記載:三伏天要吃「湯餅」,也就是今天的片面湯。
到了唐朝的時候,人們不再吃「湯餅」,而是吃「涼麵」,但是,需要加入蜜糖一起吃。這個令人無法理解的吃法,直到宋朝還在吃。
一般情況下,皇上在三伏天賜給大臣們物品的時候,都會附帶著送給他們一瓶蜜糖。在三伏天到來的時候,民間還有許多豐富的習俗,並不是僅僅只有湯餅或麵條。在明清時,京城的人們都會吃心蓮,除了心蓮,人們還會吃「署湯」。
一些富貴人家,還會在這些食物中加一些冰塊,吃下去的時候,沁人心脾。
清朝的時候,在朝廷中做官的人十分辛苦,三伏天也必須按時工作。
所以,皇上為了犒勞他們,每年夏天,都會給大臣們一些冰塊,由工部按照官階的高低來分,每一個當官的人,都會分到一張票,他們可以拿著這些票去工部,自己領取冰塊。
三伏天,除了吃食方面的習俗外,還有其他方面的許多民俗。傅傑先生曾經說過,以前在北京城,夏天的時候,都需要洗澡。而且,還會在喝水的時候,加一些馬莧菜,因為這種菜在熱水中並不會變顏色,也不會枯萎,所以,古人認為這種菜,對於增加自身的免疫力有著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三伏天,還需要將櫃子中的衣服拿出來晒一晒,以此來消除一些病菌。人們也通常會在白天洗澡,而那些雞貓狗之類的,就需要在河裡洗澡,以此來降溫。如果,三伏天有人受不了熱而生病了,就需要用一些溫和驅寒的藥材為主,然後,將其貼在人體的穴道上。
一直到現在,三伏天的許多習俗,仍然在北京十分流行。
其實,在現代完全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三伏天:夏天的時候,一進入三伏天,地面上的溼度便會增大,在太陽的照射下,地面的水分就會被吸收了上來,導致地面的溫度非常高,而散發出去的熱量卻非常少。那些熱量,因為不能很好地散發,便會積累起來,從而,導致溫度一天比一天高。
所以,在三伏天,溫度達到了最高,人們才會覺得三伏天特別熱。不僅如此,因為夏天的時候,經常下雨,空氣中的水蒸氣也會越來越多,這也是為什麼夏天會覺得特別悶熱。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應付這炎熱的酷暑呢?
其實,我們可以借鑑一些古時候的做法:在三伏天的時候,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最好能夠減少體內水分的流失,可以多喝一些水來保證體內水分的充足。如果,你想要午睡,可以稍微休息一會兒,但是,不能睡太久。
有經驗的人應該知道,夏天睡太久,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很不舒服。
總之,只要我們做好防範措施,就能很舒坦的度過一個炎熱的夏天。
2樓:荒王爺
中國古人在夏天不是躲著樹蔭下,山洞裡,地窖下,甚至是古墓裡,而有些非富即貴的人則可能跑到一些地方避暑。
3樓:古橋寒雪
中國古人富貴人家會通過冬天儲藏的冰塊來度過炎夏,然而普通人家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只有硬扛著。
中國古人用火的故事
從遠古時代開始,一直被人類所使用。那麼,火是怎樣被發現,又如何取得的呢?從中國的歷史來看,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 1 用木燧 2 用金燧 3 用石敲火。木燧 即鑽木取火。相傳,遠古人民 茹毛飲血 還不知道取火進行熟食。有一個叫燧人氏的人,見大鳥啄木出火 也有說看到森林自行 認為木中藏火,於是 幾經攻治,...
中國古人關於讀書的名言,中國古代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暴走少女 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北宋劉彝 白話文 讀萬卷書,相當於遠行萬里道路。2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宋顏真卿白話文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白髮方悔讀書遲。3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明朝于謙白話文 書籍很多感情就像舊相識一樣,早晚開心憂慮都會相見。4 書猶藥也,...
古人讀書積累的名言名句,中國古人關於讀書的名言
5的 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 業精於勤,荒於嬉 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 興於 詩 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 讀書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