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時歷,作者是

時間 2022-03-21 20:20:02

1樓:

郭守敬(1231~1316),

中國元代的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字若思,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生於元太宗三年,卒於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榮家學,攻研天文、算學、水利。元十三年(公元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臨安,在統一前夕,命令制訂新曆法,由張文謙等主持成立新的治歷機構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負責,郭守敬輔助。

在學術上則王恂主推算,郭主制儀和觀測。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稱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臺。當時,有楊恭懿等來參予共事。經過四年努力,終於在至元十七年編出新曆,經忽必烈定名為《授時歷》。

《授時歷》是中國古代一部很精良的歷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漢代以來的四十多家曆法,吸取各歷之長,力主制歷應「明歷之理」(王恂)和「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郭守敬),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態度,取得許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製的新儀器有: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史書記載稱13種,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過三年半約二百次的晷影測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他又結合歷史上的可靠資料加以歸算,得出一迴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

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一樣。

中國古歷自西漢劉歆作《三統曆》以來,一直利用上元積年和日法進行計算。唐、宋時,曹士等試作改變。《授時歷》則完全廢除了上元積年,採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作為計算的出發點,以至元十八年為「元」,即開始之年。

所用的資料,個位數以下一律以100為進位單位,即用百進位式的小數制,取消日法的分數表示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於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監。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並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運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館大學士兼知太史院事。

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間,製成一些精良的計時器。

中國古代曆法名著《授時歷》的作者是誰?

2樓:匿名使用者

答覆:郭守敬與《授時歷》

元朝統一中國以前,中國所用的歷法是《大明曆》。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歷法誤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決定修改曆法,派大科學家郭守敬主持這項工作。

郭守敬認為:曆法要精確必須經過實地測驗,而要進行測驗必須有精密的儀表。因此,他自己動手改造和創制了許多天文儀器。

元代以前,用來測量日月等恆星和行星位置的儀器是渾儀,但它結構複雜,轉動不靈活。郭守敬根據自己的觀測經驗,把渾儀改裝成兩個簡單的裝置,叫作「簡儀」。簡儀很精密,不但使用方便,觀測結果也比渾儀準確得多。

郭守敬還研製了仰儀,用來觀測太陽的位置和月食。他還改革了圭表,創制了景符等儀器。景符與圭表結合使用,可以觀測太陽、月亮和星星的執行變化。

有了先進的儀器後,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要在大都(北京)建一座新的司天臺(天文臺),又建議在全國分期分批設立觀星臺,開展實測。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在全國設立二十七個測影點,派出十四個歷官。郭守敬親自經廣州到最南邊的南海進行測量。

新的司天臺在大都修好後,郭守敬把各種最新式的天文儀器安放在上面,日夜進行天體觀測。

郭守敬等人經過辛勤的工作,計算出一年為365.2425日,這個數字比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只差26秒。根據這一資料,郭守敬終於完成了新曆法的編制工作。

新曆法被命名為《授時歷》,意思是要告訴老百姓日月時光,不要錯過了農時。

郭守敬是邢州人。在祖父的影響下,對科學發生濃厚的興趣。

忽必烈統一北方以後,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決定整治水利,徵求這方面的人材。張文謙把郭守敬推薦給忽必烈,郭守敬對北方水利情況十分熟悉,當時就提出六條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聽了十分滿意,就派郭守敬擔任提舉各路河渠的職務,經辦河道水利的事。

元世祖滅南宋以後,更加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農業生產要利用曆法。元世祖決定統一制訂一個新曆法。

他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曆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曆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歷工作。

修訂曆法工作一開始,郭守敬就提出設計一套新的儀器。他覺得原來的渾天儀結構複雜,使用不方便,還創制了一種結構比較簡單、刻度精密的簡儀。他製作的儀器,精巧和準確程度都比舊的儀器高得多。

有了好的儀器,還要進行精確的實地觀測。公元2023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報告的時候,提出在太史院裡建造一座新的司天臺,同時在全國範圍進行大規模的天文測量的打算。

經過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國各地設立了27個測點。最北的測點是鐵勒(在今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測點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島上),選派了14個監候**分別到各地進行觀測。郭守敬也親自帶人到幾個重要的觀測點去觀測。

各地的觀測點把得到的資料全部彙總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據大量資料,花了兩年的時間,編出了一部新的歷法,叫《授時歷》。這種新曆法,比舊曆法精確得多。

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只相差26秒。這部曆法同現在通行的格里曆(即公曆)一年的週期相同。

但是郭守敬的《授時歷》比歐洲人確立公曆的時間要早302年。

3樓:匿名使用者

元朝的天文學家郭守敬

什麼時《授時歷》啊

授時歷 為公元1281年 元至元十八年 實施的歷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 授時歷經 我估計你問的是 授時歷 就是一種天文曆法,就是現在的日曆。授時歷是元朝的郭守敬制定的,它是古代最優秀的歷法,與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基本相同,卻比現在的公曆早頒行了300年 你瞅時候就有了授時歷...

已故的詩人作者算不算社會人物?冰心算不算歷史人物

已經去世的詩人,作者的話也算是一個社會人物,只不過這個社會人物是已經去世的一個社會人物。已故的詩人作者算不算,社會人物已故的詩人作者,算是社會人物,因為他的作品會對人類產生一定的影響,會對一定的群體產生一定的影響,能夠產生影響的,都是有社會都是社會任務有一定收影響力的人物。當然也算,只要是有一定的影...

萬曆皇帝是誰,明朝萬曆皇帝后面幾個是誰,和他什麼關係

亮艦深藍 朱翊鈞 1563年 1620年 明神宗,漢族,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神宗處理政事,更張祖制,社會經濟發展較好。20歲時,張居正逝世,神宗開始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