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論語學而》:「曾子曰: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解釋】:終:人死;遠:
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曾子說:如果對於去世者的喪禮能慎重地處理舉行,日久之後亦能定期舉行祭禮不斷追思的話,社會之風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漸漸篤厚起來的。 曾子這句話對慎終追遠的物件並無明確說明,不過與為政篇:
孟懿子問孝…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在世時,當盡禮奉侍;父母死後,要盡禮安葬,祭祀也要務求合乎禮節。)這章合看,應該可知這慎終追遠的物件主要應為自己的父母及祖先。
換句話說,慎終追遠亦屬於孝的一部分。而孝屬於構成仁的眾德之一,愛則為眾德與仁之核心意義。所以慎終追遠之後,為何民德就可以歸厚了呢?
小弟以為就是因為愛。如果對於去世的親屬都能長存不滅的愛,則對於自己及仍在世者的愛應該也不會少,倘若能再掌握住愛並更進一步將之推展至各個方面,那就能接近仁了。
2樓:穆峰講國學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一)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到底是什麼意思
3樓:絃音夜月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意思是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慎終追遠」是對先人一生行為的哀思與深情追憶;「明德歸厚」則是瞭解先人事業功勳,並對其高風亮節、嘉言懿行的一種誠摯的緬懷。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載曾語。
4樓:我o獨o行
慎終追遠,明德歸厚
出自《論語·學而》載曾語。
「慎終追遠」是對先人一生行為的哀思與深情追憶;「明德歸厚」則是瞭解先人事業功勳,並對其高風亮節、嘉言懿行的一種誠摯的緬懷。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註釋】
慎終:人死為終。這裡指父母的去世。舊注曰:慎終者喪盡其哀。
追遠:遠指祖先。舊注曰:追遠者祭盡其敬。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南懷瑾有不同的解釋:凡事追本溯源,找到事情的原始起因,才能把事情做好。
釋義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終: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
追遠: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釋義二宋儒的解釋。終,人死;遠,指祖先。慎終追遠,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釋義三慎,害怕; 終,結果; 追遠,指找當初的動機和原因。正所謂凡人怕果,聖人怕因。曾子的意思是:
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錯事。
釋義四慎,謹慎。《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5樓:豐雅彤
①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②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
「不佔而已矣。」③(然魯終不能用孔子)。④公之魚曰:
昔吾先君用之不終,終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史記丶孔子世家》⑤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⑥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⑧慎,謹也。——《說文》慎,誠也。
——《爾雅》慎,德之守也。——《國語·周語》
⑨僶勉就善謂之慎。——《賈子道術》。
引文思悟之後,終可理解為從始至終,與恆近義,慎為真誠為善,來者可追,死而後矣,民德歸厚,不言而自明。如按先賢解釋,這一句與學而篇總體內容無呼應。⑥句曾子已經解釋何為遠,兩句均出自曾子,完全有死而後矣之可能性!
慎,誠心為善,在論語中可有誠心為善之內涵,可深透理解含有慎字其它句子,甚會論語之意。
6樓:冰月
慎終追遠」是對先人一生行為的哀思與深情追憶;「明德歸厚」則是瞭解先人事業功勳,並對其高風亮節、嘉言懿行的一種誠摯的緬懷。
7樓:素衣掩紅妝
如果對於去世者的喪禮能慎重地處理舉行,日久之後亦能定期舉行祭禮不斷追思的話,社會之風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漸漸篤厚起來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緝花光拘叱餃癸邪含矛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錯事。
9樓:俠盜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10樓:函明喆
警惕政權終結的原因,追根溯源,以史為鑑,才能治理出民風淳厚的國家
11樓:記之
僅以今人思想理解,若求本義,個人覺得其意義不大。
註釋:慎終追遠:慎,謹慎(似乎大同於眾)。終,指逝者。追,追思即不忘。遠,已逝之人(先人)。慎終,可取朱子之「喪盡其禮」做引申含義。
譯文:謹慎對待逝者(喪盡其禮)而不忘逝去之人,這樣的民德才會日趨淳厚。
解析:本節原旨在:在位者能尊祖,民化其德,皆歸於厚矣。今旨:不忘先人,感恩先人之民風矣。(今人要重於感恩)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是什麼意思?
12樓:我o獨o行
慎終追遠,明德歸厚
出自《論語·學而》載曾語。
「慎終追遠」是對先人一生行為的哀思與深情追憶;「明德歸厚」則是瞭解先人事業功勳,並對其高風亮節、嘉言懿行的一種誠摯的緬懷。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註釋】
慎終:人死為終。這裡指父母的去世。舊注曰:慎終者喪盡其哀。
追遠:遠指祖先。舊注曰:追遠者祭盡其敬。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南懷瑾有不同的解釋:凡事追本溯源,找到事情的原始起因,才能把事情做好。
釋義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終: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
追遠: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釋義二宋儒的解釋。終,人死;遠,指祖先。慎終追遠,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釋義三慎,害怕; 終,結果; 追遠,指找當初的動機和原因。正所謂凡人怕果,聖人怕因。曾子的意思是:
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錯事。
釋義四慎,謹慎。《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該怎樣理解?
13樓:隨便寫寫的阿
孝順父母,每一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做一個好榜樣。每個人都會有老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孝順自己的父母,以後我們的兒女會如何對待我們呢?「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時光,做好兒女的職責。
14樓:遙望燕園
曾子的這句話,主要講的是君王還如何示範「孝道」以及示範「孝道」後的效果,君王謹慎地對待過世的父母,追念逝去的先人,百姓也就會做同樣的事,君王治下的民心也就淳樸敦厚了。
15樓:沐詩的情感小屋
我自己的理解為:謹慎的對待已有的事物,對久遠的事物追溯本源,這樣的話才能把事情做的更接近完美,揚長避短。
16樓:匿名使用者
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意思?
17樓:禾木籽
意思是: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
18樓:匿名使用者
曾子說:「對親長送終要盡禮盡哀,對遠祖祭拜要誡追思,這樣才能使社會風氣歸於敦厚。」
我國家庭的首要功能,在生育子女,以延續民族生命第二功能即在祭祀祖先,表示不忘根本;第三功能為教養子女,使其成為品德良好、受人敬重的公民,以傳承良好的家風。我們相信「家為國之本」,家教良好,社會風氣自然敦厚。我們藉著祭祀來聯絡不同世代的家人,以增進家人的感情,為家門的榮耀而盡心盡力。
鄭重地祭祀祖先,最好全家人蔘與。因故缺席,必須由家長向祖先靈位敬重地稟告。親人過世,要盡禮盡哀地送終。
祭拜祖先,要誠心、恭敬地追思。家家如此,這個社會必然和諧、協調、風氣敦厚。
這裡所說的「民德」,只表示事實的存在,並沒有價值判斷。慎終追遠,如果只注重形式,甚至於造成迷信,那就毫無價值。倘若明白真正的用意,瞭解不忘根本的道理,寄以世代相傳良好家風的厚望,那才真正有價值。
19樓:匿名使用者
曾子說:如果對於去世者的喪禮能慎重地處理舉行,日久之後亦能定期舉行祭禮不斷追思的話,社會之風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漸漸篤厚起來的。
20樓:念等候
想有好的結果,首先得有好的開始,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社會道德風氣自然都歸於厚道嚴謹。
21樓:虛空濟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尊崇孝道與禮儀。我們要懷念祖先,學習古人的智慧。
22樓:小幸福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合久遠祖先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