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王之渙版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涼州詞這首古詩表現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成語?
2樓:戀愛先生技巧
看出來的成語是花團錦簇!
3樓:荊萊
我認為,和「馬革裹屍」的感覺相似。
《涼州詞》簡單詞語~~~加50分~~~
4樓: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註釋]
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6.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7.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評析]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
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
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絡。
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
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作者介紹]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5樓:紫霞之夢
此詩經「孤城」為中心而襯以遼闊雄奇的背景。首句「黃河直上」,有人認為很費解,故易「黃河」為「黃沙」。然而「黃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見「白雲」?
其實,「黃河直上」並不難理解。李白與王之渙都寫過沿黃河西望的景色,不同點在於:李白的目光由遠而近,故創出「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奇句;王之渙的目光自近及遠,故展現了「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奇景。
遙望西陲,黃河由東向西,無限延伸,直入白雲,這是縱向描寫。在水天相接處突起「萬仞山」, 山天相連, 這是豎向描寫。就在這水天相接、山天相連處,「一片孤城」,隱約可見。
這,就是此詩所展現的獨特畫面。
前兩句偏重寫景,後兩句偏重抒情。然而後兩句的情,已孕育於前兩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蕭索感、荒涼感。
而背景的遼闊,更反襯出它的蕭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襯出它的荒涼。「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這「孤城」 顯然不是居民點,而是駐防地。
住在這裡的徵人,大約正是沿著萬里黃河直上 白雲間,來此戍守邊疆的。久住「孤城」,能無思家懷鄉之情?這就引出了三 四句。
6樓:10分呆氣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7樓:匿名使用者
1.城孤
2、人思鄉而不能回的孤獨心境
《涼州詞》的意思
8樓:116貝貝愛
《涼州詞》白話釋義: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
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原文:唐·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寫作背景:
王翰登進士第,舉直言極諫,調昌樂尉。復舉超拔群類,召為祕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駕部員外。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日與才士豪俠飲樂遊畋,坐貶道州司馬,卒。
其詩題材大多吟詠沙場少年、玲瓏女子以及歡歌飲宴等,表達對人生短暫的感嘆和及時行樂的曠達情懷。詞語似雲鋪綺麗,霞疊瑰秀;詩音如仙笙瑤瑟,妙不可言。
代表作有《涼州詞二首》、《飲馬長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涼州詞二首》(一)最負盛名。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中透露出來的那種豪邁和悲涼真是有迴腸蕩氣,洗心滌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猶聞其音。
《古蛾眉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瑰麗奇崛的想象和珠璣滿盆的秀詞不禁令人聯想到李白和屈原的作品,真不愧餘音繞樑之仙作也。
王翰少時就聰穎過人,才智超群,舉止豪放,不拘禮節。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中進士。張嘉貞任幷州刺史時,十分讚賞王翰的才能,常以很好的禮遇相待,王翰則自做歌並於之舞,神氣軒昂,氣度不凡。
王翰性格豪爽,無拘無束,常與文人志士結交,杜甫詩中以「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之句讚歎王翰。
他的詩多豪放壯麗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傳世之作中最負盛名的是他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流露出作者厭戰的情緒,也表現了一種豪縱的意興。
9樓:暴走少女
譯文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10樓:末你要
1、《涼州詞》意思:
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西北。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代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
2、《涼州詞》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3、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即唐涼州都督府所在地(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4、開元年間,郭知運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如王之渙、王翰。
11樓:匿名使用者
涼州詞唐 王瀚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酒筳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在非
常精緻,精美的酒杯裡,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戰士說,如果我醉倒在戰場上,請你不要笑話我,因為去打仗的戰士有幾人能活著回來?
12樓:匿名使用者
葡萄美酒到買了夜光杯,這樣暢飲的時候,馬上的琵琶也在催促著,即使醉臥在沙場上也不要笑我啊,古人自古征戰的人有又有幾人能回來呢?
13樓:匿名使用者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註釋1、夜光杯:一種白玉製成的杯子。
譯文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賞析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著意渲染氣氛。
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
」歷來評註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
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
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14樓:王曉花
拿起裝滿葡萄美酒的杯子,真要痛飲,卻聽見馬上的琵琶聲響起,催人上沙場,如果我醉倒在沙場,請大家不要見笑,自古以來有幾個打仗的人能活著回來?
15樓:七龍姬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編輯本段詩詞註釋
書法作品《涼州詞》(王之渙)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3、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等於231cm或264cm,約等於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佈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一種樂器.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
《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11、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埋怨。
12 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的是《楊柳曲》。
編輯本段詩詞譯文譯文1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
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
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譯文2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編輯本段詩詞鑑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
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絡。
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
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行,明代的楊慎認為其含有諷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詩話》中言:「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
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涼州詞的藝術特點是什麼王之渙,王之渙的《涼州詞》有什麼風格?
王之渙 涼州詞 賞析 2005 7 17 13 04 55 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據唐人薛用弱 集異記 記載 開元間,王之渙與高 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
《涼州詞》與《從軍行》在情感上有什麼不同?
我也不懂它們之間的差異裡粘了些資料,情感?不同的詩可能表達的不相同吧。從軍行 是漢代樂府 平調曲 名,內容多數寫軍隊的戰鬥生活。唐代以來,王昌齡 李白 楊炯 陳羽 希和 李昂 劉長卿 盧思道等都有以此為名的詩篇流傳,表達一種士子從戎,征戰邊庭的過程和心情,從而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
涼州詞少了間字有什麼關係?慈禧為何大怒
可依琴 少一個字意思就不一樣了,慈禧認為秀才諷刺自己沒有文化,不由大怒。有一位秀才,因書法極好,被召去為慈禧太后書寫王之渙的 涼州詞 書寫中,一不小心,將詩中的間漏掉,慈禧閱後,認為秀才諷刺自己沒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把秀才推出斬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說自己寫的並非王之渙的詩,而是一首詞,言畢當場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