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京劇來歷,中國京劇的由來

時間 2022-04-14 12:20:03

1樓:李家思

現代京劇區別於新編歷史京劇,產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遵循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文藝方針和宣傳方針,由一批著名作曲家、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劇作家、老一輩革命家嘔心瀝血創編排練出來的精品,排演了一大批具有深刻影響的劇目。***也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現代京劇,在當時是人民大眾都比較喜聞樂見的藝術表演形式。

現代京劇,在傳統京劇的基礎上,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為了宣傳民主和自由的精神,編排宣傳先進文化的精神**。在當時起到了非常積極的宣傳作用。

中國京劇的由來

2樓:鞏曉暢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

公元2023年(清乾隆55年),徽戲開始進京。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慶班」,隨後又有「四喜」、「和春」、「春臺」諸班,史稱「四大徽班」。當時,徽班所唱的聲腔是以二黃為主。

二黃起源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在徽戲「吹腔」和「高撥子」的基礎上演變成的「四平調」進一步發展變化而成的。四大徽班和以後陸續進京的徽班,以其優美動聽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觀眾的歡迎。

十九世紀初年(清嘉慶、道光年間),湖北漢戲藝人李六、王洪貴等進京,並參加到徽班中演出。漢戲所唱的聲腔除了二黃之外,還有西皮。西皮是源於甘肅、陝西一帶的秦腔流傳到湖北襄陽地區後,與當地民間曲調結合演變而成的。

徽、漢藝人的合作,二黃和西皮的合演和相互影響,為京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文南詞和京劇的來歷

戲曲的由來

3樓:石小希

中國的戲曲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並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 如「儺戲」;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著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

12世紀中葉到13世紀初,逐漸產生了職業藝術和商業性的演出團體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觀點的宋雜劇和金院本,如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以及《趙氏孤兒大報仇》等作品。這個時期是戲曲舞臺的繁榮時期。

4樓:匿名使用者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

近幾年,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讚是「東方詠歎調」,「中國歌劇」等。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調(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以沙河流域為中心,即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臺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佈。全國(省級

一、二團,市級

一、二團,縣級

一、二團等)共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

2023年,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國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編167個院團。

拓展資料:

藝術解析:

豫劇用唱的方式最為常見,豫劇唱腔鏗鏘有力,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劇質樸通俗、本色自然,更緊貼老百姓的生活。另外,豫劇節奏鮮明強烈、矛盾衝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人物性格大稜大角。

再加上曲調詼諧歡快,使得豫劇不僅適合演出輕鬆的喜劇,它的恢巨集大氣還適合演帝王將相的大場面戲,豫劇調委婉動聽,吐字清晰,唱腔悲涼故很適合演悲情戲。豫劇在關鍵劇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口語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暢、易被觀眾聽清,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它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歌舞中產生的。

(一)先秦——戲曲的萌芽期。《詩經》裡的「頌」,《楚辭》裡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

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二)唐代(中後期)——戲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後,我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

(三)宋金——戲曲的發展期。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和講唱形式的「諸宮調」,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

(四)元代——戲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誌著我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元雜劇是在民間戲曲肥沃土壤上,繼承和發展前代各種文學藝術的成就,經過教坊、行院、伶人、樂師及「書會」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進和創造出來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在形上,元雜劇用北曲四大套數安排故事情節,不連貫處,則用楔子結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獨有的長篇,共寫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必要時另加「楔子」。結尾用兩句、四句或八句詩句概括全劇的內容,叫「題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詞、說白(賓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詞是按導師情需要的曲牌填寫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詞或歌詞。其作用是敘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

全部曲詞都押同一韻腳。說白是用說話形式表達劇情或交代人物關係的一種藝術手段,分對白(角色之間的對話)、獨白(角色獨自抒發個人感情和願望的話)和旁白(角色揹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對觀眾說的話)、帶白(插在曲詞中的說白)等。科是動作、表情等。

一本劇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來唱,其它腳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

角色:末:男角。元雜劇中的正末是劇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劇中女主角)、小旦、搽旦。

淨:俗稱「花臉」「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人物。如《竇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屬淨。

醜:又稱「三花臉」或「小花臉」多扮演性格詼諧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雜劇中有外末、外旦、外淨等,是末、旦、淨等行當的次要角色。監斬官——外末。

雜:又稱「雜當」。扮演老婦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

6樓:匿名使用者

戲曲的由**於中國。

京劇的由來短些,二十幾字左右 急急急

7樓:fank一年

京劇是由徽劇與湖北的漢調,又融合了許多地方曲種而形成的一種以唱唸做打為藝術表現手法的曲種。有稱皮黃,距今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8樓:狼煙走灬牧笛來

中國京劇被稱為「東方歌劇」 ,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因形成於北京而得名。 京劇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的源頭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特別 是十八世紀流行於中國南方的地方戲「徽班」。

2023年,第一個徽班進入北 京,參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隨後又有不少徽班陸續到北京演出。徽班本來流動性強,善於吸收其它劇種的劇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眾多地方劇種,這使得徽班在藝術上得到迅速提高。

9樓:印度黃牛

南腔北調。京劇是由徽戲、漢戲、崑劇、秦腔的整體融合而成。

10樓:我媽很傻

1790,徽班進京為皇帝祝壽,後和多種戲曲雜交而成

11樓:匿名使用者

1.中國國粹,因形成於北京而得名。

2.京劇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的源頭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特別 是十八世紀流行於中國南方的地方戲「徽班」。

2023年,第一個徽班進入北 京,參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隨後又有不少徽班陸續到北京演出。徽班本來流動性強,善於吸收其它劇種的劇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眾多地方劇種,這使得徽班在藝術上得到迅速提高。

為什麼京劇要叫梨園

求一些現代京劇的,求一些現代京劇的資料。

布依女人 是貴陽京劇院打造的現代京劇,由貴州著名劇作家陳澤愷根據趙凡奇原著話劇 盤江屋裡人 改編,梅花獎 得主 貴陽著名京劇演員侯丹梅領銜主演。該劇還特邀國家一級導演 四川省劇協常務理事謝平安擔任總導演 我國著名舞美設計 戲劇學院舞美系主任劉杏林擔任舞美設計 國家一級舞臺燈光設計周正平負責燈光設計 ...

有首英文歌,開頭唱的是中國京劇臉譜,後面是英文,女生唱的

碧水千潭 這個? can you feel my love 陽臺 can you feel my love 肯定是這首!有首歌,開頭是一段京劇,後面是女生唱的英文歌 求歌名謝謝 本少 拽 blaxy girls if you feel my love 記得采納哦 梅葆玖老爺子唱的京劇 最近有一首很火...

用一句話概括中國京劇藝術的歷史地位

之那年青春正好 中國京劇藝術淵源流長 博大精深 是與歷史並行的 在中國歷史中佔據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一.誠然,在資訊 的時代裡,各種 層出不窮,使我們的眼睛有了不夠用的感覺。京劇誕生於市民文化尚未高度繁榮的時期 最初是為宮廷演出才進京的 鼎盛於藝術門類有限的時期 時即便文化中心,藝術門類也十分有限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