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窩窩軍團tobi漾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的《誡子書》 中國的知識分子向來重視精神修養。諸葛亮在《誡子書》的開篇便諄諄告誡他的子弟,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慾,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這篇短文中,「淡泊」、「寧靜」的氣息處處瀰漫。
然而,我們如果從《誡子書》中讀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態度來,願意將「淡泊」、「寧靜」作為座右銘,以此安放自己的靈魂,做一個精神上的自養自足者,這可是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
「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就是說,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那麼增長才幹又是為了什麼呢?
瞭解我國曆史議價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知識分子提倡的修復,作為內在道德實踐與出世的宗教家所講究的修養之不同就在於其強烈的入世精神。諸葛亮自不例外。《誡子書》所談之養心修身學問是有明確的終極指向的,那就是「接世」——為世所用,有用於世!
就是對國家、對社會有所益處。這就是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所要告訴我們的全部意義! 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苟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謂「淡泊」、「寧靜」之極。
然而,其心憂國家,有澄清天下之志,併為此做了長期的不懈努力,讓雄才大略的劉備生出「猶魚之有水」之感;助劉備聯孫權抗曹操,成就帝業;輔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一生對「致遠」的執著。
2樓:律高格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求採納
3樓:萌伊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是什麼
在挫敗時應該停下前進的步伐去思考失敗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法繼續前行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是什麼意思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是什麼意思?需翻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志遠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不能淡泊名利,就無法使志向明確。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寧靜,靜下心來,就無法實現遠大的報復。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誡子書 但非諸葛亮的原創。而出自西漢,劉安 淮南子 主術訓 此聯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為一個人須恬談寡慾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語...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理解感悟
loco品車 非淡泊無以明志下一句,非寧靜無以致遠,原來這番話還有一個故事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 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用現代話來說,就是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