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可愛的冬瓜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原文如下: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雙飛去 一作:雙來去 離恨苦 一作:離別苦)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
“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
2樓:天天一首古詩詞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什麼意思
3樓:韓琴
這句詩的意思是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該詩句出自宋代晏殊所作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全詞原文如下: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白話文釋義: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詞寫深秋懷人,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寫苑中景物,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蘊含著愁苦之情。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起句“檻菊愁煙蘭泣露”,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這裡用“愁煙”“泣露”將蘭和菊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絡,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
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瞭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詩人的感情。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
4樓:白鷺丹楓
意思是: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5樓:天天一首古詩詞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什麼意思
6樓:天天一首古詩詞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7樓:陌o海
這句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登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彷彿世間的一切都已經浮雲過世
“昨晚西風凋碧樹,獨上樓房,望盡天邊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邊”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
“西風凋碧樹”,不只是登樓即目所見,並且包富含昨晚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想。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天然界的明顯改變給予主人公的激烈感觸。景既蕭索,人又孤單,簡直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其不意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地:
“獨上樓房,望盡天邊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莽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無迷惘,但這所向空曠、毫無窒礙的境地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意,使其從狹小的簾幕院子的憂傷憂慮煩悶轉向對廣遠境地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能夠體會出來的。這三句雖然包括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豪情是悲涼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味;言語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
這三句是此詞中撒播千古的佳句。
8樓:勇德文後鶯
你好:“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登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彷彿世間的一切都已經浮雲過世
9樓:守軒桓山雁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意思是(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眺望,望盡了天涯路。所見的是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北宋詞人晏殊的《蝶戀花》
原文:《蝶戀花》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註釋:檻:欄杆。
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譯文: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燕子雙飛而去。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都穿入紅紅的門戶。
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作者簡介:
晏殊(991年—2023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2023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10樓:原實府品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原句出自《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作品。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原詩: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11樓:農沙万俟秋巧
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似曾相識
[學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鳳而盡凋,獨自登高望遠心中充滿了蒼茫空虛及悵惘感覺,抬眼遠眺,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讓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
”第一境是: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是: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是:《青玉案》:“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什麼意思
12樓:縱橫豎屏
意思是: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原文: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作者】晏殊 【朝代】宋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
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
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擴充套件資料: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作品。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描寫苑中景物,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蘊含著愁苦之情。
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鑑賞: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起句“檻菊愁煙蘭泣露”,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
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裡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絡,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
這裡,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悽悽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瞭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
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
“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
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
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裡指題詩的詩箋;
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
“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指的秋風掃過綠樹,枯黃的葉子落下,主人翁思念的人應回來了,所以獨自上高樓相望,但望到天邊的盡頭,仍沒有見到自已所思念的人。晏殊是婉約詞的大家,身為宰相,他的豔情詞不可能寫得像柳永那樣香豔 露骨,所以這首 蝶戀花 雖為懷人之作,但寫的十分婉轉。這首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女子。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
晏殊的《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碧就是綠 昨夜秋風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遙望天涯路。就是說由景傷懷,思念遠人的意思 昨夜西風 句,使固有的慘澹 悽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 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望盡 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 望盡天涯路 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
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的意思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 昨晚秋風颯颯地吹過園林,把菊花吹落滿地好似鋪上了 王安石的這兩句詩,涉及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馮夢龍的 警世通言 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說的就是關於這兩句詩的故事 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