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的意思

時間 2023-07-26 03:38:06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昨晚秋風颯颯地吹過園林,把菊花吹落滿地好似鋪上了**。

王安石的這兩句詩,涉及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說的就是關於這兩句詩的故事: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

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這就是上面所說的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平素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當他看到這兩句詩後,心想王安石真有點老糊塗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與秋霜鬥,從來所見到的菊花,只有乾枯在枝頭,哪見過被秋風吹落得滿地皆是呢?“吹落黃花滿地金”顯然是大錯特錯了。於是他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輩和上級,提起筆來,續詩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題完後就獨自走了。王安石回來以後看到了蘇軾的這兩句詩,心裡知道這個輕狂的年輕人有點太過自負,也不聲張,只想用事實來教訓他一下,於是藉故把蘇東坡貶為湖北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被貶後心裡不服,只道是王安石因詩而報復他,但也只能服從調遣。

到黃州後住了將近一年,轉眼到了九九重陽,秋風颳了多日,這天風一停,蘇東坡便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後園賞菊。到了園裡一看,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枝上卻連半朶花也沒有。他頓時目瞪口呆,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醒悟只因自己的膚淺才犯下那種無知的錯誤。

經過王安石的這一難,使他也長了一智,從此不敢輕易說人笑人。

2樓:匿名使用者

秋天菊花盛開,被秋風吹落一地,如同金子一樣。

蘇軾有一次去拜訪王安石,見王安石題的一首《詠菊》詩中有“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的句子,不由得暗笑當朝宰相連基本常識也不懂,認為菊花是多少草本植物,花瓣只會枯乾不會飄落,於是就在王安石的詩句下面題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說於詩人仔細吟”。王安石回家後見到蘇軾的題句,心裡也暗笑蘇軾對事物觀察的不仔細、全面,《離騷》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何謂菊花無落英?這事直到蘇軾在黃州和朋友飲酒賞菊時在弄清楚。

「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是否真的有落瓣菊花?

3樓:君如玉兔之

菊花落瓣之爭 蘇東坡與王安石同是宋代的大文學家,他們的「菊花落瓣之爭」作為詩話,見之於多種書籍,為人們所熟知。學術上的爭鳴。本屬常事,但他們之間的根本矛盾則是政見不合。

王安石當宰相,推行新法,蘇東坡反對變法。菊花之爭不過是政治鬥爭在學術領域中的一種反映。 一次,王安石寫了兩句詠菊詩: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池金。」蘇東坡看過覺得很可笑。「菊殘猶有傲霜枝」,怎會風吹落滿地?

便提筆在詩後面續寫一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看後說是根據《楚辭》「夕餐秋菊之落英」寫的。

恰巧蘇東圾又作詩「謗訕朝廷」,王安石就授意李定彈幼蘇東坡吟詩怨謗君上。神宗皇帝大為震怒,下之於獄,並欲置於死,幸而張萬平出來說情,才被貶滴黃州。 後來有人說王安石叫蘇東坡到黃州去是體驗生活。

第二年秋天,蘇東坡親眼看到黃州菊花落滿池,不禁目瞪口呆。這種說法,值得商榷。首先,蘇東坡去黃州,是因罪貶謫,這是政治鬥爭的必然結果,說王安石要他去"體驗生活」,那未免把問題看得太天真幼稚了。

其次,黃州菊花並無落瓣的特殊現象。所謂洛瓣之說是從古劇目《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編造劇情中找到根據的(見《曲海總目提要》),這怎麼可以信以為真呢?菊花落瓣之爭是戲劇故事,不能視作真實歷史。

西塘集耆歸續聞》中早就對此書作過評語,認為「王安石也有強辯處《楚辭》雖有落英之語,所謂落英者非飄零滿地之謂也。夫百卉皆凋落,獨菊花枝上枯,雖童孺莫不知之。王安石作事,動輒以經為證,故新法之行,亦取合於周官之書,其大概類此耳。

這種看法倒是很有道理的。 事實上,秋菊凌寒不凋傲霜開放,一直被視作堅毅頑強的象徵,向來為人所讚賞;菊花乾枯枝頭不落瓣的特點,則被視為高潔堅貞的表現,更是為人所稱道。古人常常借歌詠菊花不落瓣的特點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節操。

南宋滅亡後,愛國詩人鄭思肖就在《畫菊》中道:「花開不併百花叢,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詩人通過讚揚菊花「寧可枝頭抱香死」,來表達自己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什麼意思?

4樓:舊的時代

該故事是這麼說的:蘇軾有一次去拜訪王安石,見王安石題的一首《詠菊》詩中有“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的句子,不由得暗笑當朝宰相連基本常識也不懂,認為菊花是多少草本植物,花瓣只會枯乾不會飄落,於是就在王安石的詩句下面題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說於詩人仔細吟”。王安石回家後見到蘇軾的題句,心裡也暗笑蘇軾對事物觀察的不仔細、全面,《離騷》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何謂菊花無落英?

這事直到蘇軾在黃州和朋友飲酒賞菊時在弄清楚。

查了一下,該故事出自明代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

有一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講的是有一天,蘇軾到王安石那裡拜會,恰好他不在,蘇軾在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安石一首還未有完成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就想,菊花開在秋裡,其性屬火,敢傲秋霜,最能耐久,就是乾枯,也不會落瓣,於是,就在後寫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這首詩的名字是什麼?

5樓:林凡若雲

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留於詩人仔細吟。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是王安石寫的。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則是蘇東坡寫的。

該故事是這麼說的:蘇軾有一次去拜訪王安石,見王安石題的一首《詠菊》詩中有“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的句子,不由得暗笑當朝宰相連基本常識也不懂,認為菊花是多少草本植物,花瓣只會枯乾不會飄落,於是就在王安石的詩句下面題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說於詩人仔細吟”.王安石回家後見到蘇軾的題句,心裡也暗笑蘇軾對事物觀察的不仔細、全面,《離騷》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何謂菊花無落英?

這事直到蘇軾在黃州和朋友飲酒賞菊時在弄清楚。

6樓:清夢狐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按】此乃傳說中的東坡“黃州菊案”。

東坡憑經驗臆想,老師博學,如何犯此常識性錯誤,有誰見過菊花落瓣呢?於是續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之後,王安石很不滿意東坡續寫之句,後因政見不合,將他貶到黃州,也好讓東坡去看看黃州的秋菊落瓣。

其實,菊花落瓣也屬於自然現象,皆因氣候影響、風雨摧殘之故,也並非黃州所獨有之景觀。

7樓:客居南方

王安石的《詠菊》的開頭部分,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西風指什麼意思,黃花指什麼意思。

8樓:羅含情

西風指的是一陣大風,黃花指的是菊花。

9樓:漆菀

昨天夜裡一陣秋風吹過園子,把菊花吹落了一地,散落在地上,像滿地的**。

黃花是菊花的意思。

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的意思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 昨晚秋風颯颯地吹過園林,把菊花吹落滿地好似鋪上了 王安石的這兩句詩,涉及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馮夢龍的 警世通言 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說的就是關於這兩句詩的故事 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這就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指的秋風掃過綠樹,枯黃的葉子落下,主人翁思念的人應回來了,所以獨自上高樓相望,但望到天邊的盡頭,仍沒有見到自已所思念的人。晏殊是婉約詞的大家,身為宰相,他的豔情詞不可能寫得像柳永那樣香豔 露骨,所以這首 蝶戀花 雖為懷人之作,但寫的十分婉轉。這首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女子。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

晏殊的《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碧就是綠 昨夜秋風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遙望天涯路。就是說由景傷懷,思念遠人的意思 昨夜西風 句,使固有的慘澹 悽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 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望盡 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 望盡天涯路 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