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過後驚顏中的三軍是指什么,三軍過後盡開顏中的三軍是指什麼

時間 2022-09-19 18:55:03

1樓:胡斯鵝黃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起源於春秋時期騎馬打仗的前、中、後三個兵種,這與現代陸、海、空三軍的實質意義完全不同。***詩詞中的三軍應借指古代的三軍,意思是整個隊伍。

2樓:丶是非曲直

「三軍」是軍隊的通稱,在這裡的正確解釋應該是:「泛指紅軍隊伍」.

ps:以前有人將「三軍」解釋為中國工農紅軍第

一、二、四方面軍,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理由主要有二:

一是毛偉人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大部(陝甘支隊)越過岷山的時間是2023年9月,他寫這首《七律.長征》的時間是2023年10月.而這時還在岷山之南的松潘草地及其以南的紅四方面軍,不僅沒有北上越過岷山,反而正在南下川康藏族聚居區;

其二是,紅二方面軍的成立是2023年7月5日,這個時間比毛偉人寫這首詩的時間晚了九個月,他顯然不可能把沒出現的事情也寫進詩裡.

「三軍過後盡開顏」中的「三軍」指哪三軍?「盡」是什麼意思?

3樓:風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制第九冊小學語文課本第十九課《長征》一詩,現在通用的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九冊)是這樣解釋的:「『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第

一、二、四方面軍(當年沒有編建紅三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此後,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的《語文第九冊教案》也沿用了這一說法,至於街上**的五花八門的各種學生參考用書更是直接抄襲這一說法。

這一說法欠妥,主要理由有二:其一是***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大部(陝甘支隊)越過岷山的時間是2023年9月,***寫這首詩的時間是2023年10月,而這時還在岷山之南的松潘草地及其以南的紅四方面軍,不僅沒有北上越過岷山,反而正在南下川康藏族聚居區;其二是,紅二方面軍的成立是2023年7月5日,這個時間比***寫這首詩的時間晚了九個月,***顯然不可能把沒出現的事情寫進詩裡。

「三軍」這個詞的正確解釋應該是:「泛指紅軍隊伍」。因為《長征》一詩是***寫的古體詩,在古文中,「三軍」有四種意思,這在《辭源》中有詳細的解釋和例文,而《辭源》中四個義項的第二項即是:

「軍隊的通稱」.

「盡」的意思是都,全的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詩裡指的是:

紅1方面軍

紅2方面軍

紅4方面軍~

「盡」是「都」的意思

【三軍】1. 周 制,諸侯大國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

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2.軍隊的通稱。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漢書·灌夫傳》:

「 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馳不測之 吳 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 唐 章孝標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朱門到曉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消。

」《說唐》第一回:「〔 晉王 〕將宮內之物,給賞三軍,班師回朝。」 *** 《長征》詩:

「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3.古代指步、車、騎三軍。

《六韜·戰車》:「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今亦稱海、陸、空軍為三軍。

4.三圍。《管子·參患》:

「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陶鴻慶 《讀諸子札記·管子二》:「『軍』之本義為『圍』,後世遂為師旅之通名……『三軍當一戰』者,言三圍當一戰也。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三軍過後盡開顏"的"三軍"指的究竟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句寫在《七律長征》裡的句子,則是在慶賀長征勝利。而「三軍」則指的是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並不是我們現在說的水、陸、空三軍。

在2023年10月,中共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根據地,而開始了長達三年的長征,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雖然我們在長征期間犧牲了許多人,但是我們還是取得了勝利。

我們在長征期間共經過了14個省,翻越大山,跨過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終於在2023年10月成功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我總是相信苦盡方得甘來,我們去的了長征的勝利,什麼樣的苦都吃了,都沒有打倒我們,那麼還有什麼能摧毀我們呢。

而《七律長征》則是***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這首詩生動的刻畫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同時也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首詩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並且無論對革命史而言,抑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里程碑之作。我們從這首詩瞭解到了長征的艱辛,卻不拋棄不放棄,再難我們都要堅持下去,就會看到希望的曙光,就會成功的。

6樓:百度小嘉嘉

以前的三軍跟現在的三軍是有一些區別的。以前的三軍都是紅軍,現在三軍都有明確的編制。

7樓:宇宙無敵帥老爸

三軍應該指的是海陸空三軍,但是這句詩裡面的三軍指的並不是海陸空三軍。

8樓:做最好的

指的是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也就相當於整個紅軍主力。

9樓:愛生氣的貓

在***的詩裡,三軍指的是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10樓:麥苗在成長

這裡的「三軍」是對整個軍隊的統稱,即參加長征不畏艱險的紅軍戰士們。

11樓:女生心事

因為在當時有三支隊伍相會合,比如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

12樓:30秒不

指的當時紅軍長征時候的整個隊伍啊。應該和現在的海陸空差不多吧

13樓:追求成就美好

我覺得這裡面所說的三軍,指的就是現在的海軍、陸軍和空軍。

14樓:洛溪歸

應該指的是紅軍的幾支隊伍吧,和現在的三軍不同。

三軍過後盡開顏裡三軍是什麼意思?

15樓:妙筆生花的芊芊

三軍: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一、原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二、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給人溫暖的感受。

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三、出處

***《七律·長征》

16樓:頭暈家

這個應該是***思想著三軍結合到一塊兒時的那種喜悅心情,而不是三隻軍隊真的結合那種心情

17樓:匿名使用者

「三軍」是軍隊的通稱,在這裡的正確解釋應該是:「泛指紅軍隊伍」.

ps:以前有人將「三軍」解釋為中國工農紅軍第

一、二、四方面軍,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毛偉人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大部(陝甘支隊)越過岷山的時間是2023年9月,他寫這首《七律.

長征》的時間是2023年10月.而這時還在岷山之南的松潘草地及其以南的紅四方面軍,不僅沒有北上越過岷山,反而正在南下川康藏族聚居區;其二是,紅二方面軍的成立是2023年7月5日,這個時間比毛偉人寫這首詩的時間晚了九個月,他顯然不可能把沒出現的事情也寫進詩裡.

「三軍過後盡開顏」的「三軍」指什麼?

18樓:

「三軍過後盡開顏」的「三軍」,作者自注:「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簡介: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七律·長征》寫於2023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原詩:《七律·長征》現代:***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釋義: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19樓:對方考慮看過

三軍: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七律 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⑽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白話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選自《***詩詞集》,這首詩寫於2023年10月,當時***率領**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鬥豪情。

創作背景

2023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的圍剿,儲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七律·長征》寫於2023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統領三軍的三軍是那三軍,古代所說的「統領三軍」的三軍指的是什麼意思

玩轉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 上軍 下軍 楚國稱中軍 左軍 右軍 齊國 魯國和吳國都稱上 中 下三軍。三軍各設將 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 下 中軍漸漸被前軍 中軍 後軍所代替。到了唐 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

出師表中的三軍為什麼是三軍而不是全軍

三軍 古代對軍隊的稱呼因時代演變而不同.一般指 上軍,中軍,下軍三軍.即全軍.寫文章,根據行文需要.可以選用各種不同的同義詞.不然漢語中為何會有那麼多同義詞?你不仿把他改為 全軍 來讀一讀,看哪個句子讀起來更上口.詩歌中,這樣的講究就更多了.不是有 推敲 一詞嗎?當時三軍指左中右三軍,也就是一支軍隊...

長征中的 三軍 是指哪三大主力軍?他們在什麼地方會師

牙牙的弟弟 紅一方面軍 紅二方面軍 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