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不共因是什么,成佛的不共因是什麼

時間 2022-10-04 07:20:04

1樓:底叉尊桌美巴娃

不共因,就是十八不共法。

十八不共法,限於佛而不同於其他二乘菩薩,故云不共法:一、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滿足之故,一切煩惱皆盡,是名身無失。二、口無失,佛具無量之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隨眾之機宜而使皆得證悟,是名口無失。

三、念無失,佛修諸甚深之禪定,心不散亂,於諸法之中心無所著,得第一義之安穩,故名念無失。四、無異想,佛於一切眾生平等普度,心無簡擇,是名無異想。五、無不定心,佛之行住坐臥常不離甚深之勝定,是名無不定心。

六、無不知己舍,佛於一切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無有了知一法而不捨者,是名無不知機己舍。七、欲無滅,佛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是名欲無滅,八、精進無滅,佛之身心,精進滿足,常度一切眾生,無有休息,是名精進無滅。

九、念無滅,佛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滿足,無有退轉,是名念無滅。十、慧無滅,佛具一切智慧,無量無際不可盡,故名慧無滅。十

一、解脫無滅,佛遠離一切執著,具二種解脫,一者有為解脫,謂無漏智慧相應之解脫也,二者無為解脫,謂一切煩惱淨盡而無餘也。是名解脫無滅。十

二、解脫知見無滅,佛於一切解脫中,知見明瞭,分別無礙,是名解脫知見無滅。十

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現諸勝相調伏眾生,稱於智而演說一切諸法,各使解脫證入,是名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

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佛以微妙清淨之語隨智而轉,化導利益一切眾生,是名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

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以清淨之意業隨智而轉入於眾生心,為說法而除滅其無明痴惑之膜,是名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

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佛以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若者眾生法,若者非眾生法,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

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以智慧照知未來世所有一切,若者眾生法,若者非眾生法,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

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以智慧照知現在世所有一切,若者眾生法,若者非眾生法,悉能遍知而無礙,是名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2樓:定心樓文玩木質佛珠

佛法最後的成果也就是成佛,就是以智慧解脫成就為圭旨。

智慧解脫就是不共法,不共因。

成佛的標準是什麼

3樓:繁星流動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佛陀具備以阿羅漢道智與一切知智為首的無量之佛陀素質,成佛的標準是: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從身體散發出來的八十腕尺周圓身光(此身光即使是在四種情形 之下也不會減弱。);以色身為根基而具有十力智、四無畏智、六不共智和十八不共法。

十力:一、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的智力;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禪定及解脫三昧等的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眾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即能普知眾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即能普知眾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

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即能以天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而無障礙的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即知眾生宿命及知無漏涅盤的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即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的智力。

【佛四無畏】

佛對眾生說法時有四種的泰然無畏。

一、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乃一切智人而無所畏;

二、漏盡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已斷盡一切煩惱而無所畏;

三、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惑業是障礙佛道之法而無所畏;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戒定慧等是斷盡諸苦之正道而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一、毫無障礙的過去世智;二、毫無障礙的現世智;三、毫無障礙的未來世智;四、一切的身業皆以智慧為主導;五、一切的語業皆以智慧為主導;六、一切的意業皆以智慧為主導;七、欲不退減;八、勤(精進)不退減;九、定不退減;十、慧不退減;十

一、弘法不退減;十

二、解脫不退減;十

三、不嬉戲或開玩笑;十

四、不會犯錯;十

五、沒有任何事是他的智慧不可理解的;十

六、沒有任何急事;十

七、不會粗心大意;十

八、不會在沒有適當的省察之下實行某事。

4樓:匿名使用者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5樓:匿名使用者

成佛的標準是具足十力、四無畏,斷盡煩惱障一切習氣種子,斷盡所知障一切隨眠,永斷分段生死種及變易生死無明,成就四種涅盤,四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圓明。人間舍壽後,報身常住色究竟天利樂十方地上菩薩;以諸化身利樂有情,永無盡期,成就究竟佛道。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具足總相智、別相智、一切種智,具足一切神通三昧,具足了知一切法。

6樓:熊貓油油

成佛者應該具有以下十種功德:如來、應供(足堪被三界供養)、正遍智、明行足、善逝、解世間、無上士、調御之大丈夫、天人師、世尊。

7樓:厲元瑤

沒有執念心就是羅漢,沒有分別心菩薩,沒有妄想心就是佛陀。

8樓:匿名使用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快快樂樂遊刃有餘的在紅塵中……

9樓:匿名使用者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心見性】。

10樓:匿名使用者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11樓:匿名使用者

福慧雙修,功德圓滿!

12樓:夢魘a星辰守護

佛,他們說眾生平等,為何他們不輪迴! 為何他們要掌控我們眾生人的生死!口口聲聲說四大皆空,他們做到了嗎?如果做到了,這世間就不會出現魔一字了!大家去聽聽《佛說》一歌吧!

你,為何要成佛呢?

我就度你成魔吧!魔,聰明、戰鬥力強、你沒有看過電視劇裡的魔?哪一個是真刀真槍的鬥,拿強**最多的就是神、佛了!

而魔呢?強大的**都不到2個!如果單打獨鬥,根本贏不了魔!

還是效忠於魔吧!

13樓:匿名使用者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瘋魔不成佛什麼意思

14樓:沉雨落鳳

這句話出自於電影《霸王別姬》,意思是:不經歷走火入魔般的投入,就不能達到像成佛一般完美的境界。這句話在電影《霸王別姬》中被用來形容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他經歷過一番捨生忘死的鑽研,才在戲臺上達到了令其他人如醉如痴的境界。

後來這句話也被用來形容其他在工作中非常敬業的人。他們在外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因為他們視自己的工作如同生命。演員在拍戲的時候會因為入戲過深而無法自拔,科學家在研究得太投入的時候會廢寢忘食,作家在得到靈感的時候會把筆下的作品想成真實存在的人。

正所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瘋魔,不成佛:本意是指佛徒在修行時,如果不刻苦的鑽研佛法,就不能修行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瘋魔:入迷,入魔的意思;成佛:成佛是佛教語,謂永離生死煩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不瘋魔不成活」指的是一種職業精神,敬業。更深一步,「不瘋魔不成活」是一種境界,一種極痴迷的境界,無論對戲還是對事物具有一種深深的迷戀,這種迷戀讓人深陷其中,如痴如醉,忘我地全身心付出。

16樓:匿名使用者

瘋魔:入迷,入魔的意思;成佛:成為修行圓滿的人。

不瘋魔,不成佛:本意是指佛教徒在修行時,如果不像著了迷似地苦心鑽研佛法,就不能修行圓滿而成為佛。引申為;任何人不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不用心去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不瘋魔不成活」指的是一種職業精神,敬業。更深一步,「不瘋魔不成活」是一種境界,一種極痴迷的境界,無論對戲還是對事物具有一種深深的迷戀,這種迷戀讓人深陷其中,如痴如醉,忘我地全身心付出。

17樓:祖童酒千葉

應是不瘋魔不成活,出自電影《霸王別姬》段小樓兩次用以評價程蝶衣的臺詞中,以形容做事專注達到了痴狂的程度,現在在網上被廣泛使用。

18樓:螢火蟲的溫暖愛

本意是指佛教徒在修行時,如果不像著了迷似地苦心鑽研佛法,就不能修行圓滿而成為佛

佛教著急成佛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9樓:這眼前便是奇蹟

不知道。

成佛早晚,跟發的願有關係。

發願是個人問題。

比如做國王時跟地藏王菩薩一起發願的小夥伴早就成佛了而地藏菩薩仍然現菩薩身,以地獄為家

辛勤地在忙碌著

同樣有本劫內在釋迦佛前發願成佛的人,

將很快在本劫內成佛,為賢劫千佛之一。

著急成佛,是為了早成佛度眾生

不著急成佛,是為了先度眾生成佛,如地藏王菩薩為三世諸佛之師

20樓:

1 所以「諸佛讓德,令歸一佛」。你要急著想成佛,別的佛都讓你,你到極樂世界去,我這裡沒那麼快。你要想快就跟阿彌陀佛,自己不建立極樂世界,不搞這個道場,統統讓給阿彌陀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

2 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不勸我們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這個勸的,這就是「釋迦讓德」,命令我們一心歸向阿彌陀佛,這聽話。

3【解】是第十七願成就也。意謂,佛佛道同,所證平等,無有高下。但唸佛往生法門,乃彌陀不共之妙法。故其利益,亦是不共。

4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尊重阿彌陀佛,對一切諸佛我們都尊重,像阿彌陀佛一樣尊重。不能說我尊重阿彌陀佛,把別的佛都不要了,那就錯了。

你心裡頭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這個事對往生會產生障礙。

5 所以我們的經題已經寫得很清楚、很明白了,我們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清淨,沒有染汙;平等,沒有分別;對一切佛,對一切眾生,都同樣的。

《2014大經科注》第297集 2

21樓:8萬4千法門

1 所以「諸佛讓德,令歸一佛」。你要急著想成佛,別的佛都讓你,你到極樂世界去,我這裡沒那麼快。你要想快就跟阿彌陀佛,自己不建立極樂世界,不搞這個道場,統統讓給阿彌陀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

2 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不勸我們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這個勸的,這就是「釋迦讓德」,命令我們一心歸向阿彌陀佛,這聽話。

3【解】是第十七願成就也。意謂,佛佛道同,所證平等,無有高下。但唸佛往生法門,乃彌陀不共之妙法。故其利益,亦是不共。

4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尊重阿彌陀佛,對一切諸佛我們都尊重,像阿彌陀佛一樣尊重。不能說我尊重阿彌陀佛,把別的佛都不要了,那就錯了。

你心裡頭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這個事對往生會產生障礙。

5 所以我們的經題已經寫得很清楚、很明白了,我們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清淨,沒有染汙;平等,沒有分別;對一切佛,對一切眾生,都同樣的。

摘自老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97集 2

22樓:無上覺的海角

因為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今生如果不抓緊修行,擺脫輪迴,來生不見得還有機會。

共工與顓頊大戰的原因,共工和顓頊的戰爭是因什麼而起?

共工是水神,而顓頊管治水,他們本來就是對頭,打架就不得而知了 禹是顓頊的孩子 共工和顓頊的戰爭是因什麼而起?傳說顓頊繼黃帝而立,故這次戰爭的時代當稍晚於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淮南子 天文訓 上有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的傳說。共工氏是一古老氏族,據考其故地在今河南輝縣境...

守株待兔的文言文中的因是什么意思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簡譯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那個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是不可能重複得到,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

在釋加牟尼之前,有佛的存在不,釋迦牟尼成佛以前,是否就有了佛的存在?

佛經是這樣介紹的 釋迦牟尼佛這一次成佛,已經是第8000次示現。久遠劫以前早已成佛。今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告訴眾生。有佛 覺悟的人。佛是覺悟的人。佛性是本具的,不需要空想。六根 不染外塵。佛性自然顯現。修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善根,適合自己的方法,迴歸佛性。佛性本具。佛性是什麼?在眼為見性,在耳為聞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