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這字念什么,惕,這字念什麼

時間 2022-10-28 15:40:04

1樓:匿名使用者

警惕的"惕",念ti 第4聲

2樓:匿名使用者

惕 念什麼?

3樓:香草果子

ti第一聲或者輕聲

真的!不信查字典!

4樓:瀲灩的私人花園

ti\四聲,組詞: 警惕

惕字怎麼讀?

5樓:芊芊和你說教育

惕的讀音是tì。組詞有:惕厲、怵惕、夕惕、惕然、驚惕、惕惕、日惕、惕心、恐惕、惕息等。

一、惕厲 [ tì lì ]

亦作「惕勵」。警惕謹慎;警惕激勵。

清·魏源《<簡學齋詩集>序》:「乃今讀其詩,清深肅括之際,常有憂勤惕厲之思。」

二、怵惕 [ chù tì ]

戒懼;驚懼。

《書·冏命》:「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孔傳:「言常悚懼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過悔。」

三、夕惕 [ xī tì ]

謂至夜晚仍懷憂懼,工作不懈。

晉·葛洪《抱朴子·吳失》:「吳主不此之思,不加夕惕,佞諂凡庸,委以重任,危機急於彍弩,亡徵著於日月。」

四、惕然 [ tì rán ]

1、惶恐貌。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馮相見了洞門,知非人世,惕然不敢進步入洞。」

2、憂慮貌。

明·無名氏《四賢記·義勸》:「你雖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將邁矣,君可惕然。」

3、警覺省悟貌。

《史記·龜策列傳》:「元王惕然而悟。」

黃傳惕中的惕念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幾位同志的講解都是正確的。請樓主同志好好採納,多注意學習!恩,就是這樣,得兩分!

「惕」的讀音是什麼?

7樓:布佑平同女

惕拼音:

[tì]

惕[釋義]

1.戒懼,小心謹慎:警~。~懼。~~。~厲(心懷戒懼。亦作「惕礪」)。

2.疾速:「一日~,一日留」。

惕怎麼讀音是什麼

8樓:寧誠嵇娟

惕拼音:

[tì]

惕[釋義]

1.戒懼,小心謹慎:警~。~懼。~~。~厲(心懷戒懼。亦作「惕礪」)。

2.疾速:「一日~,一日留」。

惕怎麼讀音是什麼

9樓:芊芊和你說教育

惕的讀音是tì。組詞有:惕厲、怵惕、夕惕、惕然、驚惕、惕惕、日惕、惕心、恐惕、惕息等。

一、惕厲 [ tì lì ]

亦作「惕勵」。警惕謹慎;警惕激勵。

清·魏源《<簡學齋詩集>序》:「乃今讀其詩,清深肅括之際,常有憂勤惕厲之思。」

二、怵惕 [ chù tì ]

戒懼;驚懼。

《書·冏命》:「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孔傳:「言常悚懼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過悔。」

三、夕惕 [ xī tì ]

謂至夜晚仍懷憂懼,工作不懈。

晉·葛洪《抱朴子·吳失》:「吳主不此之思,不加夕惕,佞諂凡庸,委以重任,危機急於彍弩,亡徵著於日月。」

四、惕然 [ tì rán ]

1、惶恐貌。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馮相見了洞門,知非人世,惕然不敢進步入洞。」

2、憂慮貌。

明·無名氏《四賢記·義勸》:「你雖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將邁矣,君可惕然。」

3、警覺省悟貌。

《史記·龜策列傳》:「元王惕然而悟。」

10樓:匿名使用者

惕拼音:

[tì]

惕 [釋義] 1.戒懼,小心謹慎:警~。~懼。~~。~厲(心懷戒懼。亦作「惕礪」)。 2.疾速:「一日~,一日留」。

惕的組詞是什麼

11樓:

惴惕 窒惕 祗惕 讋惕 震惕 戰惕 憂惕 洶惕 夕惕 析惕 畏惕 惕隱 惕心 惕想

12樓:可愛的小

夕惕若厲、

警惕、朝乾夕惕、

怵惕、惕厲、

警惕性、

惕勵、惕然、

惕惕、朝前夕惕、

驚惕、朝幹夕惕、

日干夕惕、

夕惕、惕隱、

日乾夕惕、

儆惕、惕傷、

惕息、悚惕、

憂惕、畏惕、

兢惕、晝乾夕惕、

晝警夕惕、

惕懼、惕想、

窒惕、神竦心惕、

惕心、慚惕、

惕驚、日惕、

恐惕、慘惕、

戟 這字念什麼? 戟 這字怎麼念?

讀音 j 古書中也稱 棘 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在商代即已出現,西周時也有用於作戰的,但似不普遍。到了春秋時期,戟已成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魯隱公十一年 前712年 鄭國在伐許前授兵時,即有子都拔棘逐穎考叔的事發生。魯莊公四年 前690年 ...

這字兒怎麼念?這字怎麼念?

谷,谷 的繁體字。拼音 g 釋義 1.兩山或兩塊高地中間的低窪地。2.穀類作物的總稱。也特指粟。3.古代百穀的統稱,即農作物的統稱。4.方 稻。也指稻的子實。這個字念g 三聲,穀物的意思。遺嘆,這個詞常用,卻沒有見過被稱為莘的這種植物。是什麼樣的植物呢,與學子聯在一起,無論是草本還是木本植物,一定是...

這字念什麼,這四個字念什麼?

忙碌枉然 印章上的字是 地藏王印 愛丫丫愛生活 很多都看出來了,的確是篆體字刻的 地藏王印 老張一片藍天 三樓的兄弟說的非常對啊,地藏王印,地藏王菩薩,因其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祕藏 所以得名。以 大孝 和 大願 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 大願地藏王菩薩 並且成為了漢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