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 陸游 譯文 急求! 20,黃州的註釋譯文

時間 2022-12-20 03:10:02

1樓:心滿意足小米粥

陸游《黃州》

侷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嘆學齊優。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

萬里羈愁添白髮,一帆寒日過黃州。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陸游受命為四川夔州通判,次年,他沿江前往赴任,於八月間到達黃州(今湖北黃岡)。

黃州的赤鼻磯,後人常誤為三國時的赤壁戰場,而作弔古傷今之論,其中尤以蘇軾的前後《赤壁賦》為著。詩人在這裡也將錯就錯,藉以抒懷。春秋時楚人鍾儀,被俘入晉,稱為「楚囚」。

詩人平生主戰,在主和派的攻擊下,政治主張得不到舒展,無異「楚囚」,焉能不悲?「齊優」也是春秋故事,孔子治魯,齊人患之,送女樂給魯執政,孔子遂被迫去國。《史記·樂書》稱孔子「不能與齊優遂容於魯」。

司馬貞《索隱》雲:「齊人歸女樂而孔子行,言不能遂容於魯而去也。」詩人將此典信手拈來,以言自己遠赴夔州(今四川奉節)的播流之苦。

頷聯寫江濤吼鳴,似前朝英雄的怨恨之聲;草木臨秋,榮枯皆有天意。這裡自有當年曹操不獲吞吳、周郎未擒老賊之恨,更有詩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恨;而眼前草木入秋,紛紛凋零,猶如千古英雄相繼消隕,自己也終不免與草木同腐,於是不能不感嘆天意無私、不遂人願了。這若句詩在千古浩嘆中,飽含了感念身世的不盡慨嘆,景象開闊蕭瑟,情辭悲愴沉痛,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渾成境界。

頸聯直寫旅程,意緒仍承頷聯而下:新添的白髮與帆上的慘淡白日相互映襯,「萬里」與「一帆」相對,於一片蒼涼蕭瑟中更顯出羈旅的孤寂悽清。一個「過」字看似平淡,細味則不乏深意:

原來詩人的滿腹愁悲,已被不盡的江聲所淘盡,此際已心如心灰,雖路經黃州,卻只是悄然而過。

詩的結尾十分沉痛。「生子當如孫仲謀」原是曹操當年望見吳軍陣營整肅時的一句嘆語(見《三國志·孫權傳》注引《吳歷》),現在詩人面對赤壁陳跡,自然感慨萬千。他把曹操的讚語改作「生子何須似仲謀」,正語反說,集中表現出對抗戰前途的深深失望和悲傷,同時也包含了對主和派執政的激憤之情。

陸游抒寫愛國熱情的詩篇,有的高亢激昂,一瀉千里,有的則悲痛低沉,哀惋悱惻。這首七律基調低沉,是後一型別的代表。

2樓:匿名使用者

此句出自陸游的《黃州》,後人將之書於赤壁。陸游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憂國愛民,婉約中不失豪放,直抒胸臆,所以陸游遊黃州,觀蘇軾當然是觸景生情「江聲不盡英雄恨,天地無私草木秋。」「萬里羈愁添白髮,一帆寒日過黃州。

」以蘇軾擬自己,是英雄惜英雄!

黃州的註釋譯文

陸游《黃州》的全詩和註釋

3樓:手機使用者

侷促常悲類楚囚, 遷流還嘆學齊優。

江聲不盡英雄恨, 天意無私草木秋。

萬里羈愁添白髮, 一帆寒日過黃州。

君看赤壁終陳跡, 生子何須似仲謀!

江聲不盡英雄淚。

天地無私草木深。

此句出自陸游的《黃州》,後人將之書於赤壁。陸游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憂國愛民,婉約中不失豪放,直抒胸臆,所以陸游遊黃州,觀蘇軾當然是觸景生情「江聲不盡英雄恨,天地無私草木秋。」「萬里羈愁添白髮,一帆寒日過黃州。

」以蘇軾擬自己,是英雄惜英雄!

陸游詩落梅 翻譯

4樓:木葉緋緋

落梅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

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大雪紛飛,狂風怒號,蒼茫大地上只有梅花敢於直面慘淡人生,傲雪獨放。風雪的摧殘,只能使它更加堅強。它無意苦爭春,待到山花爛漫時,決不留戀枝頭,更不會向東君低下高貴的頭顱乞憐偷生。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高歌一曲飄零去,自留春意在人間。

訴衷情 陸游 譯文,陸游的宋詞《訴衷情》的全文翻譯是什麼?

小學六年級數學 陸游 訴衷情 譯文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譯文 回憶當年鵬程萬里為了尋覓封侯,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已成夢中之串,夢一醒知在何處?灰塵已經蓋滿了舊時出征的招裘。胡人還未...

陸游《入蜀記》譯文是什麼

二十三日,經過巫山凝真觀時,參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高聳衝上雲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泰山 華山 衡山 廬山,都沒有這裡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並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見到的 八 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說 ...

求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陸游朱自清郭沫若陶淵明柳宗元范仲淹歐陽修的代表作,朝代,對它們簡短的評價,名句

老鷹鐵 白居易 唐朝,代表作 觀刈麥 劉禹錫 唐朝,代表作 陋室銘 王安石 宋朝,代表作 泊船瓜洲 陸游 宋朝,代表作 示兒 朱自清 現代,代表作 荷塘月色 陶淵明 東晉,代表作 歸去來兮辭 柳宗元 唐朝,代表作 捕蛇者說 范仲淹 宋朝,代表作 岳陽樓記 歐陽修 宋朝,代表作 醉翁亭記 劉禹錫 柳宗...